葛平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學英語教學應側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能力通常包括兩個方面的能力,即閱讀速度和理解精確度。以最快的速度進行閱讀,并達到較高的理解精確度,是閱讀訓練的最終、最主要的目的之一。然而,令許多英語教師和學生感到困惑的是,時間與精力的投入并沒有帶來預期的“高產出”。就此,筆者試結合自己多年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談談幾點體會和感受。
一、處理好閱讀訓練中閱讀速度和理解精確度的矛盾
在閱讀訓練時,要切實做到“整體規劃、階段側重”,解決好閱讀速度與理解精確度之間的矛盾。
第一階段,降低閱讀速度要求,追求較高的理解精確度,適當穿插一些詞匯知識、復雜的語法結構、語篇結構的分析和講解,側重為第二階段打牢閱讀基礎;第二階段,在學生具備了一定閱讀基礎之后,提高閱讀速度要求,同時也要保證不低于75%的閱讀理解精確度;第三階段,齊抓閱讀速度和理解精確度,有了第一、第二階段的鋪墊,完成這個第三階段的任務就會水到渠成,相對容易的多了。
二、處理好閱讀材料和閱讀理解題目的閱讀順序問題
1.P→Q→P即先看文章后看題目,再查閱文章解答題目。這是學生常用的按部就班的方式。特點是,有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態度,但是速度慢,學生不能在閱讀時積極主動地預測文章的內容,缺乏主觀能動性。
2.Q→P→Q即先將題目過一遍,然后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最后答題。特點是,針對性強,節省答題時間。可用來解答事實性和細節性的問題,但對主旨性和推斷性的問題顯得效果不明顯。是先看題目還是先看文章,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也無誰優誰劣之分。但是有針對性地、有選擇性地看文章肯定比漫無目的地看文章的效率要高得多。
三、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答案選項和干擾項的設置特點
1.正確答案項的設置方式有:(1)使用與原文中一樣的詞句,但是這種情況不多見;(2)使用原文詞句的同義詞或相似結構;(3)使用原文詞句的反義詞或結構;(4)答案項是原文生詞或長難句的解釋;(5)答案項是對原文詞句或段落的歸納、推理或演繹;(6)使用原文的上下義結構,例如用動物可以代替狗、獅子、老虎等,科學可以代替計算機、航天、發明、電子等。
2.干擾項的設置方式主要有:(1)張冠李戴。命題人往往故意把文章作者的觀點與其他人的觀點混淆起來。(2)偷梁換柱。干擾項用了與原文中相似的句子結構和大部分相同的詞匯,只是在不起眼的地方換了幾個詞匯,造成句子意思的改變。(3)無中生有。干擾項往往是生活基本常識和普遍接受的觀點,本身是正確的,但是與問題的設問毫不相干。所以在答題時,學生一定要注意問題中有沒有 “In the authors opinion”或“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類似的限定詞語。(4)以偏概全。尤其在猜測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或給文章填加標題時,往往會出現以偏概全的干擾項。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穩定的閱讀品質
1.必通讀。通讀采用的是速讀法,在幾秒鐘內就可達到識別文體、掌握結構、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目的。
2.先讀題。學生在仔細閱讀試題的題干和四個選項以后,了解該題的題型和考查內容,然后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復讀短文,以便在閱讀過程中加快速度、集中思想,敏銳地捕捉到與題目相關的信息,從而有的放矢地找到答案。
3.再復讀。復讀采用的是跳讀法,學生應在讀完試題之后,有針對性地從文章中迅速找出所需要的關鍵信息。
4.會跳讀。閱讀理解要做到心中既有森林,又有樹木,既要統攬全文,又要主次有別。跳讀既可用來通讀全文,了解大意,又可用來搜尋細節,鎖定被考查的信息。這樣做既把握了整體,又不會忽視細節。
5.善猜詞。英語閱讀一般允許出現3%的超綱詞匯,這些詞匯往往在文中都會給出暗示,學生可以根據上下文來推斷它們的意思;有些其后則會緊跟其同位語,直接對其進行解釋說明;有的詞匯(多數為名詞)只須判定它是某類事物即可,如人名、地名、某類動植物等,而無須弄明白其具體意思;有些詞實在猜不出意思也不必太在意,因為一兩個生詞不會成為理解文章的障礙。
6.后核查。對那些在第一遍做題時感覺把握不大或難度較高的題目,尤其是概括歸納題、作者意圖題或推理判斷題等,學生可以在最后根據全文及各題答案反復思考、認真比較,重點把握一個原則:首尾在心,緊扣中心。要想快速把握文章中心,文章的首尾段和各段的首尾句是最佳切入點。
7.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是高效閱讀能力的必備條件。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必須注意:(1)在選材方面,要盡量選用生動有趣、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當代素材,由淺入深,有易到難力求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到閱讀的樂趣。(2)在訓練方式方面,力求多種多樣,避免僵化,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常見的形式有:掠讀、檢索讀、速讀、泛讀、集體訓練、自我閱讀、單篇文章快讀和多篇文章快讀等多種方式,各有側重。(3)善于接受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在閱讀中的心態,以便及時調整訓練策略。(4)培養學生進行大閱讀量、長時間閱讀的信心和毅力。比如,可組織學生在35分鐘內限時閱讀與高考的難度、閱讀量相當的材料或近幾年的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題,對學生進行專項閱讀訓練,以培養學生穩定的閱讀意志品質。
總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漸進的復雜過程。英語教師只有在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的基礎上,加強學生閱讀技巧、閱讀策略的有效學習指導,并對學生進行有梯度的、系統的閱讀訓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為其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