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摘要】本文以數詞“九”為研究對象,以文化語言學的相關研究為理論基礎,著重對比英漢語言中“九”的文化涵義的差別,并分析差別產生的原因。
【關鍵詞】“九” 文化內涵 漢英比較
數詞在英漢兩種語言中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但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響,數詞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在英漢文化中數字文化無處不在,涉及到許多領域。本文將采取對比分析法,在分析列舉漢語和英語中的“九”的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找出漢英語言中“九”的文化內涵的異同。
一、數詞文化內涵研究及中英對比研究現狀
國內的數詞文化內涵研究多注重數詞的源流考察以及數詞的符號功能闡釋。漢語數詞有著豐富的文化內蘊,特別是自文化語言學誕生以來,數文化的研究掀起了一股熱潮,通過數詞探尋歷史遺跡、古老觀念等成為數文化研究的主流。
如上文所述,西方學者在數詞文化研究上注重跨文化的比較,而中國的學者更注重漢語數詞自身文化的探析。近幾年來,我國關于漢英數字文化比較的研究大多與翻譯理論及技巧相聯系,文化內涵的比較為翻譯理論服務,這就使得漢英數文化的對比停留在舉例說明的階段,沒有深入的闡釋。
二、漢英“九”的文化內涵比較
1.漢語“九”的文化內涵。
(1)繁多之義。《內經·素問·三部九候論》中說:“天地之數,始于一,終于九。”數字從一到九,九是最大的個位數,到十就要進一位,正如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所說:“數窮于九,九者究也。至十則又為一矣。”作為數字鏈中的最后一環,與其他數字相比,“九”本身所表示的數量就是最多的。特別是在古代,如不是精確計算,只表示數量之多,通常用“九”來虛指。
(2)極數“九”。從一至九,不止一個數字可以虛指表示數量之多,但能表示多到極點的只有“九”。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列子》《春秋繁露》《白虎通》《廣雅》皆云:九,究也。”劉師培《古書疑義舉例補·虛數不可實指之例》:“九為究,又為極數,凡數之指其極者,皆得稱之為九,不必泥于實數也。”“究”是窮極、頂點的意思,二者都表明“九”為數之極,可以表示多到極點。
(3)長久、長壽之義。“九”與“久”同音,所以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天長地久。在舊時人們祝壽往往用“天保九如”或是“九如天保”。這源自《詩經·小雅·天保》中連用九個“如”字,用九種神圣崇高、生命長久的事物比喻君主,祝愿君主吉祥長壽。許多地方的老人過生日,有“慶九不慶十”的習俗,雖年已百歲卻之稱自己九十九歲,意喻長久、久遠。而許多新人在舉辦婚禮時也會挑選含有“九”的日期,以期盼愛情長久。
(4)“九”與皇權。從字形上看,“九”的彎曲之形與龍相似。古云:“有角曰龍,無角曰虬”,“虬”的異體字即“虯”,又稱“虯龍”。語言學家姜亮夫先生通過對“禹”字構形及其跟“龍”“九”關系的研究指出:“禹字從‘?,從‘九,‘九即后來‘虯的本字。‘九者象龍屬之糾繞”。于是人們就將“九”和龍緊緊聯系起來。而龍自古就是帝王的象征。如上文所述,“九”是極數,象征天,有長久之義,因而帝王也偏愛“九”,以“九”示皇權。
2.英語“九”的文化內涵。在西方文化中,數字“九”同樣具有神秘色彩。在希臘羅馬神話中,羅馬孤鬼節于5月9日、11日、13日舉行。凡是被孤鬼纏住的人,只要往身后撒黑豆,口念九遍咒語就可以驅邪。地府中的黑河有九道,九為繆斯,是宙斯九晚的愛情之果。《失樂園》中墮落的天師被擲出天宮,九天后才落到地上。對西方人來說,“九”也是神圣的數字之一。英語中的“九”沒有“高貴”“至高無上”的涵義,但是也可以虛指表示“繁多”,如:a nine-days wonder——轟動一時而后又被遺忘的事情。
3.漢英“九”的文化內涵差異產生原因。
(1)宗教信仰差異。英國文化起源于古希臘文化,基督教文化是社會生活中的主流文化。據《圣經》記載,世界是在七天內創造的,人一生分為七個生長時期,主禱文也分七個部分。“七”在西方文化中被認為是神圣而神秘的,“be in seventh heaven”意思相當于漢語中的“九重天”,表示非常極樂世界。而漢語中“九”被認為是神圣之數。中華文化深受八卦影響,“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周易》)。“九”被認為是極陽之數,稱陽爻為“九”,而《周易》乾卦的六爻中(全是陽爻)幾乎都是用龍的形象象征君子的行為,從而使“九”尊貴無比。
(2)語言差異。從早期的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漢字中的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等很多字都可以見形知義,因而人們也可以從字形出發展開聯想,例如將“九”曲折的筆畫和龍的形象聯系在一起。漢語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同音字、同音詞,所以漢語中的諧音現象特別豐富,如“九”和“久”讀音相同,人們就賦予了“九”長長久久的涵義。而屬拼音文字的英語則沒有這些特點。此外,漢字作為有表意功能的文字,其文化的承載量和傳承的持久性都要強于英語,因此漢語的字詞往往比英語有著更多的文化涵義。
文化語言學認為:“語言是一個世界觀,是一個民族觀察世界的方式和工具,又是一種結果。語言高度凝聚著民族文化精神。” 語言與文化緊密相連,文化決定語言,語言反映文化。不同文化環境生活下的人,思維方式的不同使其對數字的認知不一樣,賦予數字的文化涵義也不一樣。此外,由于語言本身的差異,也會使兩種語言相對應的詞產生文化差別。
參考文獻:
[1]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出版社,2004.
[2]吳慧穎.中國數文化[M].岳麓書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