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劍青
同一件商品在實體店和網店的售價往往相差較大,是吸引消費者紛紛上網淘寶的重要原因。不過,為什么這個商品會如此便宜呢?很顯然,假貨的存在降低了成本,固然售賣價格會相應下調。
電商網站售假的風波并非一次兩次,接二連三的售假事件使電商網站成了銷售假冒中高端產品的重災區。其實對于電商平臺來說,最大的麻煩是錯綜復雜的采購渠道。
一般電商的采購渠道分為三類:一是去廠家或地區代理等一級單位采購,由渠道的上游供貨,價格也會比較低廉;二是從中間商采購,中間商從各個正規渠道收貨,然后轉供給電商,中間商提供正規渠道開具的發票或其他有效憑證供電商確認采購產品為正品;三是分銷商采購,于某些品牌的二級或三級分銷商處采購。而從后兩種渠道進貨時,就會遭遇“假貨”的風險。
從理論上來講,分銷商這種采購方式成本價往往比較高,很難滿足電商的定價體系,一般只作為補充性的選擇。不過,有時從其他渠道拿不到貨,或者從其他渠道拿貨成本較高,電商平臺就會選擇從較低級分銷商進貨。這時,查驗難度隨之加大,進到假貨的風險也會上升。
“現實的情況是,電商一直都想直接從品牌商拿貨,但問題是品牌商不愿意。”有電商行業人士這樣解釋道。而品牌商不愿意的主要原因是傳統品牌的層層代理的經銷商制度,一旦授權給電商,就意味著線下經銷商會被擾亂。
以化妝品為例,目前大型的化妝品廠商都會刻意控制產品流向電商的數量,避免對實體店造成太大的沖擊,以避免對實體店形成真正的威脅。但有接觸化妝品電商的人士透露,當下的電商平臺,即使能夠拿下一些化妝品品牌的代理,很多也只是子品牌或者某些型號產品的代理權,很多明星單品和暢銷品的采購還得依靠其他渠道。
相比化妝品電商,酒類電商與品牌商的關系更是充滿了火藥味。2014年年底,茅臺與電商的“分手劇”不斷上演。“早安茅臺”等多個微信端爆出消息,茅臺將在全國范圍內檢查竄貨和低價,并對電商管理祭出狠招:“凡不經銷售公司同意向電商供貨的,一經查實,即行處罰。”
網絡法律專家趙占領說,電商售假無疑是違法行為,但如果是沒有授權的正品,那么品牌商沒有權利追究電商企業的法律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品牌商只能采取其他措施打擊網上銷售,如對網上銷售的產品不能提供全國聯保與售后服務,從而使線上與線下的渠道之爭波及無辜消費者。但對于消費者,根據現行法規,消費者維護自身權利很難,只有線上和線下渠道實現健康發展,合理競爭,消費者網購維權才能不那么艱難。
此外,如今電商網站大多采取了開放平臺的策略,吸引第三方賣家進駐,這就大大擴張了電商平臺的經營種類,消費者可選擇的商品更多更全,這也讓假貨有了可乘之機。
客觀來講,雖然時下電商平臺經營模式有很大改變,第三方賣家魚龍混雜,但是也不能排除電商本身的監管力度和制度不到位的因素。央視網商城運營總經理謝強認為:電商平臺雖然對進駐平臺的第三方賣家資質進行了審核,但是并沒有明確建立監管體系,貨源渠道環節根本無從把控,更可怕的是,一些商品廠家遇到自家產品出現“假貨風波”時,也采用不理睬的政策,不承認是自家產品,放任自流,所以近些年,對于電商“假貨門”的解釋,坊間流傳著通俗的說法:渠道亂、無人管、利潤高。因此,電商平臺自身對貨源渠道的把控成為杜絕假貨的關鍵。
事實而論,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十分迅猛,然而“快不等同好”,電商平臺出現假貨事件絡繹不絕,當前電商假貨頻現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假貨依然充斥著大大小小的電商。因此,要杜絕電商平臺的假貨,除了要工商部門和品牌商積極介入,以及消費者在網購時的謹慎購買。電商平臺在日常運營中要加大監督力度,售假電商要用行動證明悔改決心,不再被高利潤誘惑,只求薄利多銷,這才是網購的生存之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