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珊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來華留學人員越來越多,河北省地方高校如何發展留學生教育管理,進而促進自身的發展,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因此,地方高校努力把握機遇,擴大留學生規模,優化管理模式,必將開創留學生教育管理的嶄新局面。
一、河北省高校留學生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2014年共有來自203個國家和地區的377,054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775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來我省進行各階段學習的留學生數量也逐年增加。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河北省留學生教育管理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制約我們建立與我省國際地位、教育規模和水平相適應的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體系。
1.我省留學生數量少、規模小。截至2014年,我省留學生總數只有4,379人,與北京(74,342人)、上海(55,911人)、天津(25,720人)等城市仍有較大差距;全國775所招收留學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留學生總人數超過800人的學校沒有一所河北院校。
2.我省留學生學習層次較低,多以語言、短期生為主,學歷生人數較少。2014年,來華接受學歷教育的外國留學生總計164,394人,占來華留學生總數的43.60%,而我省的數據還遠低于這個比例。
3.我省留學生教育大多處于起步階段,沒有鮮明的學科特色,課程設置國際化程度低。以漢語為主的教學語言是影響留學生規模提高的主要原因。用漢語教學對漢語或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并不困難,但對于從事其它專業的留學生來說并非易事,如果為了在中國進行某個專業學習之前還需要額外奠定一至二年的漢語語言學習基礎,不僅增加了學習成本,也延長了學習時間,讓許多學生放棄了來華學習的念頭。但我省高校的課程設置還主要以國內學生培養為主,全英文授課的課程比例很低,有些高校甚至連一門全英文課程都沒有,這勢必影響留學生規模和層次的提高。
4.大部分學校的對外招生宣傳力度不夠,無法吸引更多留學生來華學習。僅從高校英文招生網站建設角度看,來華留學網申請平臺上一個針對100所高校進行的調研顯示,該網有93%的高校網站打開時間超過10秒;86%的網站,有錯誤出現;34所學校,學生無法找到英文招生網站。此外,來華留學獎學金的主體仍然很單調,政府唱獨角戲,民間或企業資金很少參與到來華留學事業上。
5.大部分高校的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亟需改進,時有溝通障礙和文化沖突存在。大多數留學生沒有經過正規的漢語培訓,短時間內仍不能以漢語為溝通手段,這種溝通障礙造成留學生與中國管理者和其他學生的隔閡,限制了不同文化的溝通交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讓留學生與中國管理者和學生在價值觀、宗教信仰、行為規范、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留學生運用自身慣有思維模式去認知外來信息,造成了交流的過程中的認知偏差,最終導致矛盾的發生。此外,留學生人數的增長讓留學生的教育層次也越來越高,但大部分專業院系都沒有設立專門的留學生管理崗位,在教育管理上基本照搬本國學生的管理制度和培養模式,因此留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專業院系中開展困難重重,使得來華留學生的教育教學效率普遍不高。
二、對高校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時,專門提及“教育消費”,而來華留學的巨大空間正是能夠撬動教育消費的有力杠桿。因此,解決目前我省高校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必能為我省乃至全國各地方高校大力推進來華留學生教育事業平臺搭建,提高學校的國際化辦學水平鋪平道路。
我國目前關于留學生教育管理的經驗大多出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沿海城市的高校,但這些高校由于經濟發展和地理優勢等原因,早已走過我省高校目前普遍經歷的留學生教育初級階段,他們的研究成果對我省的留學生教育發展僅具有參考作用,針對性不強。因此,根據我省實際制定的留學生教育管理戰略對擴大規模、提高層次具有現實意義和前瞻性。
1.擴大招生規模,努力培養高素質留學生。依據2014年的數據,我國周邊國家一直是來華留學生的主要生源國,包括韓國、日本、泰國、俄羅斯等國。這些國家本身就是留學生輸出大國,加之我國對于周邊國家 “以鄰為友、以鄰為善”共同發展的方針,通過增強國際合作、參加教育展、設置海外招生辦事處等方式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定能讓我省留學生數量實現快速增長。同時,各高校應積極投入,尋找留學生合作項目,如“中美10萬人計劃”“中非計劃”等,從政府層面明確友華留學生教育結構方向。此外,下大力量發掘國際學生中的苗子、尖子和潛在的有影響人物,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鼓勵有才華的國際學生脫穎而出,以此擴大高校留學生教育的影響,吸引更多高素質留學生來校就讀。
針對我省留學生非學歷生比重較大的問題,可以將教育策略調整為非學歷生重數量、學歷生重質量。以非學歷教育作為學校和中國文化對外宣傳的窗口,提升留學生對高校和中國的認同感;同時注重學歷教育培養中學習、心理等各方面問題,努力提高學歷生的教育質量,擴大學歷生教育的國際聲譽,讓更多的非學生在完成語言進修后選擇繼續攻讀學位,優化留學生結構。
2.開設英文課,培養高層次留學生。英語目前被認為是一種國際通用語言,一些非英語國家為了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都采取有力舉措,鼓勵高校開設英語授課課程,高校為此也進行了積極努力。我國綜合性大學和“211”高校也已為留學生普遍開設了全英文課程。我省高校如果增加英文授課課程的數量,逐漸實現留學生英文授課本科專業半覆蓋乃至全覆蓋,采用以英語授課為主、雙語授課及中文授課為輔的留學生教學模式。必將不再讓教學語言成為留學生人數增長的短板。
3.關注、建立并逐漸完善獎學金體系。獎學金是吸引留學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為了發展來華留學生教育事業,特別設立了中國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及其他類型獎學金,以獎勵優秀留學生和家庭困難的留學生;此外,各個省、直轄市、高校也設立了相關的獎勵制度。2014年,我國中國政府獎學金生36,943人,占來華生總數的9.80%;自費生340,111人,占來華生總數的90.20%;而河北省自2004年以來的中國政府獎學金生數量屈指可數。因此,積極利用國家的相關扶持政策,加大獎學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政府資助、高校配套、社會捐贈、跨國企業專項助學金等多方投入的多元化留學生獎學金體系,定能推動來華留學生教育工作的發展。此外,如果政策到位,民間資金參與進來,獎學金規模增加,來華留學教育還將遇到新的快速發展期。
4.強化跨文化意識,提升留學管理工作水平。對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學生進行管理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了解他們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飲食習慣和語言禁忌;學會用理解的態度和他們溝通,遇到管理上的問題不能只靠規章條例來解決。
將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到學校發展戰略高度。各高校如能充分認識留學生教育對提升學校國際化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意義,制定適合校情和國情的留學生教育管理發展戰略,從學者互訪、孔子學院平臺建設、中外合作辦學、獎學金投入等多方面入手加強對優秀留學生的吸引力度,必將從根本上推進留學生教育管理的科學發展。
另一方面,要創新管理體制,充分發揮院系的管理作用。對于留學生人數,特別是學歷生人數超過一定規模的高校,應在各學院或系部設置專門的留學生事務部門,建立健全留學生輔導員工作制度,切實保障和發揮院系的主體作用。同時,院系在處理留學生管理事務過程中,既要遵照院系學生管理的相關規定,又要充分考慮到留學生的文化特殊性。
參考文獻:
[1]Zhang, J.and Goodson,P.Predictor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psychosocial adjustment to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11.
[2]教育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司.2014來華留學生簡明統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劉潤清,胡壯麟.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劉巍.高校留學生跨文化管理及對策研究[J].學理論.2010.
[5]陸曉燕.談漢語習得者文化習得的障礙及應對措施[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
*本文章為2014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404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