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哲霞
【摘要】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任何一種語言的詞匯都反映出使用這一特定語言的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背景。本文從英語學習和跨文化交際的角度,深入淺出地探討了英語詞匯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并用大量實例揭示了英語詞匯與中西方文化密不可分的關系,以及文化差異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英語詞匯教學 文化差異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折射鏡。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可以窺見該民族絢麗多姿的文化形態。民族文化最明顯地表現在其語言的詞匯平面上,因為任何一種語言詞匯往往都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
英語詞匯的文化內涵極為豐富,但在許多方面存在不對應現象。從語言學和跨文化交際學的角度說,這是因為每種語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語言體系,每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語言心理、行為規范、價值觀念和文化傳統,兩種語言之間的語義和文化的對等是極為少見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詞語的文化內涵不同導致詞匯空缺現象
詞匯空缺現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一種語言中的詞在另一種語言中沒有對應的詞。這些詞語有的源于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不同,有的源于社會生活的不同。例如:英語中的 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Halfway hous(e中途的房子),指康復醫院; Pink Lady(紅妝女人),指一種雞尾酒名等等。還有些詞語則源于宗教、傳說、風俗習慣等。
英語中有些動物詞的文化內涵漢語中是沒有的。如:swan(天鵝)用來指才華橫溢的詩人。根據希臘傳說,音樂之神阿波羅的靈魂進入了一只天鵝,由此產生畢達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詩人的靈魂都進入天鵝體內;beaver(河貍)指為討好上司做事過于賣力的人。河貍產于北美洲,在嚙樹筑巢方面有很高的技藝,因此有eager beave(r賣力的河貍)之稱,喻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別賣力,但有點急躁的人”。漢語中的一些詞語在英語中也屬詞匯空缺。例如:觀音、玉兔、青鳥、土地廟、中山裝、旗袍、紅杏出墻、綠色人生等等,這些具有中國獨特文化內涵的詞匯,在英語中也很難找到對應的詞匯。
二、詞義聯想和文化意象的差異導致語義不同
詞義的聯想和文化意象差異實際上屬于“文化信息”差異。具體反映在詞匯的比喻與聯想意義和社會文化意義的不對應上。比喻善于表達情感,可使語言形象生動,其心理基礎是對事物某些共同特點的聯想,但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環境、社會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不同,比喻和聯想也各不相同。這類詞語中,尤以表達動物、數字和顏色的詞最有代表性。例如:中國人對“龍”懷有至高無上的尊重,認為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而西方人對“dragon”卻沒有好感,認為它是一種噴煙吐火、兇殘可怕的怪物,是災難的象征。類似的詞還有bat(蝙蝠)、owl(貓頭鷹)等。西方人對bat沒有好感,認為它是一種邪惡的動物。在漢語中,因"蝠"與"福"同音,蝙蝠被認為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而紅蝙蝠則是大吉大利的前兆,因為"紅蝠"與"洪福"諧音;owl在英語中是智慧的象征,owlish形容聰明的、機敏的,然而,在漢語中,很多人認為貓頭鷹與兇兆有關,怕看到它或聽到它的叫聲,以為碰上它要倒霉。“夜貓子(貓頭鷹)進宅”意味著厄運將至。
三、詞匯的語義和文化內涵的不等值
1.概念意義是詞的基本意義,它是抽象的,與客觀事物不發生直接的聯系。概念意義是交際的核心因素,不正確理解詞的概念意義,就會引起交際沖突。如:漢語中“愛人”是指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語中“lover”則指情人(情夫或情婦);漢語中 的“叔叔”,是指父親的弟弟,而英語中“uncle”一詞的意義范圍要大得多,它既可以指父親的兄弟,也可以指母親的兄弟。類似的稱謂用詞還很多,grandfather,father-in-law,cousin等等。
2.內涵意義是超出概念意義以外的意義,往往與客觀事物的本性和特點有聯系。如:英語中politician是指那些為追求名利不擇手段往上爬的“政客”,含有貶義。而漢語中“政治家”則往往含有褒義,指從事與政治工作方面有關的人。類似的還有:individualism和"個人主義";idealist和"唯心主義者";intellectual和"知識分子";boy friend和"男朋友";girl friend和"女朋友"等,其內涵意義都不能劃等號。
3.搭配意義主要是指詞與詞之間的橫向組合關系,搭配往往也是約定俗成的,不能用母語的搭配規律套用到英語中。如:漢語中的“紅茶”在英語中應用“black tea”;英語中的“black coffee”在漢語則是“濃咖啡”;漢語中的“濃茶”在英語中則是“strong tea”。再如,在我國大人小孩過生日穿“新衣服”是天經地義,而在美國英語中“birthday suit”則是“一絲不掛”的委婉語。漢語中的“自由戀愛”意為不受父母包辦干涉的自由式戀愛,而英語中的“free love”則是“泛愛、濫愛”之意,指未經合法結婚的自由同居。
綜上所述,文化語境的諸多因素影響著對英語詞匯的理解。因此,詞匯教學不能僅為教會詞而教詞匯,文化差異是詞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對中西文化差異進行比較,仔細分析隱含在詞語背后的容易引起語義沖突的文化因素,才能使學生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真正領會到詞的涵義,并能正確運用所學的詞匯進行交際,從而達到詞匯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獲得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胥懋云.二十一世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外語教學與語言研究出版社.2000.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J].外語教學與語言研究出版社.1999.
[3]陳申.語言文化教學策略研究[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