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讀者何某來電說:我的小侄女今年才6歲,經常出現發熱、尿頻、尿急和尿痛等癥狀,多次被診斷為尿路感染,但為何感染卻說不清。直到最近去中心醫院檢查,才被證實為“反流性腎病”。這是一種怎樣的疾病,能否告知。
答何某讀者:
反流性腎病是兒童特有的一種泌尿系統疾病,在兒童泌尿系感染及無癥狀菌尿的病例中,反流性腎病可達12%~50%。據報道,兒童反流性腎病的總體患病率約為0.18%~0.25%。兒童會發生反流性腎病,是因為兒童的輸尿管較短,輸尿管開口較大,而膀胱逼尿肌的力量又不足,因而容易在排尿時造成尿液反流至輸尿管和腎盂,又被稱為膀胱輸尿管反流。
由于在膀胱輸尿管反流過程中容易帶入來自下尿路的致病菌,因而反流性腎病的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尿路感染,出現尿頻、尿急、蛋白尿和尿液細菌檢查陽性等臨床體征。一般來說,大多數兒童反流性腎病的預后良好,可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但有極少數兒童可因受到多次尿液反流進入腎盂的影響而引起腎盂內高壓,壓迫腎組織;患者因反流液激活了免疫系統而引起腎臟的免疫性損害,進一步引起血壓升高、夜尿和多尿等癥狀,重者可導致腎功能障礙,對兒童健康的影響較大。
因此,當兒童反復出現泌尿系統感染時應當及時考慮到反流性腎病的可能。一旦明確診斷,需要從以下兩點加強治療:(1)在足夠抗生素的同時給予對癥治療,以盡快控制癥狀。(2)在癥狀緩解后要在較長時間內給予小劑量抗生素,維持抑菌治療,以減少復發。一般是在每晚睡前服用半片復方新諾明,或者0.1克的氟嗪酸。
為減少和預防兒童反流性腎病的發生,需要父母們在生活中對孩子多加關心。教育和幫助孩子講究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手,勤換洗內衣,以降低感染發生率;指導定期排尿,特別要讓孩子睡前去衛生間小便1次,以排空膀胱,防止夜間憋尿而引起尿液反流;平日要讓孩子多喝水,多喝湯,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加重尿液反流。
陜西省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主任醫師 魏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