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陽宗 趙友 豆義全
這是一個容易讓人浮想聯翩的地方,“兩山夾一川”,卻是塞上小江南;又是全國聞名的小棗之鄉。
這是一個教育很有特點和看點的地方,遠遜“北上廣”,卻是甘肅首批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這是一個始終把科教興縣作為工作重點的地方,西北小城鎮,群眾家門口一樣都有好學上。
2012年,當教育部“均衡”的聲音颶風般傳遍全國角角落落的時候,臨澤縣早已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定格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2013年,當縣政府明確提出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目標后,一股大調整、大投入、大革新的均衡潮開始在臨澤這片豐饒的沃土上涌動迸發,從“人人有學上”的初步均衡,到“人人上好學”的優質均衡,臨澤縣走得執著堅定而又意氣風發。
“三縣”目標導航
均衡發展,政府支持是保障,頂層設計是關鍵。近年來,臨澤縣堅持“五個優先”發展舉措不動搖,以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全省學前教育示范縣、全市高中教育優質縣“三縣”建設為目標,緊而又緊、細而又細、實而又實地譜寫出了一篇篇均衡發展的動人篇章。
“指頭”攥成“拳頭”的布局調整釋放改革紅利。布局調整是推動均衡發展平穩啟動的“離合器”。2011、2013年,臨澤縣分別投資1.2億元、3000多萬元建成臨澤四中和濱河小學、幼兒園,以“指頭”攥成“拳頭”的合力,把群眾子女入學機會同城普惠、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愿望變為現實,形成了全縣初中學生全部到城區初中就讀、農村3-6年級學生全部到各鎮中心小學寄宿就讀、村教學點運行全省獨有的“3+2”幼小一體化“新五年制”辦學模式的辦學格局,從源頭緩解了“擇校熱”,群眾子女“上好學”的熱盼真正落地。
“黑板”變成“白板”的信息化建設縮短城鄉距離。信息化建設是加速推進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的必然選擇。臨澤縣抓住首批甘肅省唯一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規模化應用試點”的機遇,精心制定并持續落實信息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三年級以上班級全部配齊交互式一體機或電子白板,1-2年級全部配齊“筆記本電腦+大屏幕液晶電視”,鄉鎮中心小學以上教師全部達到辦公電腦“人手一機”,中學全部建成高清錄播室,各校“三通兩平臺”應用和“一師一優課”、微課等網上“曬課”活動成為新常態,信息化建設的“大躍進”加速實現了城鄉辦學水平“零距離”。
“保基本”+“補短板”的“全面改薄”助推教育公平。“全面改薄”(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加速器”。2014年,臨澤縣3300多萬元“全面改薄”項目資金的落實,助推所有寄宿制中小學全面實現了餐有廳、居有樓、教有翼(交互式一體機)、水有熱、跑有道、路有燈“六有”目標,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性改變。走進各校,敞亮的教學樓、溫馨的公寓樓、舒適的周轉房、標配的師生餐廳以及同步跟進的供暖“水改電”、太陽能路燈、熱水供給系統等城市化生活設施建設,無不讓人強烈地感受到臨澤縣推進城鄉教育公平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常態”+“長效”的教師交流機制助推師資均衡。師資均衡是義務教育均衡的核心。2012年以來,臨澤縣就針對農村學校師資力量相對不足的實際,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師資均衡“新政”:校長輪崗交流、城區教師掛職支教、農村教師跟班培訓頂崗、沙河學區教師隨機配置,以“動”態交流促師資均衡;全縣義務教育中小學和學前教育發展聯盟聯校聯教“動起來”、“校長論壇”共建共享“學起來”、“名師工作室”引領示范“帶起來”、“一師一優課”名師培植“樹起來”、教師赴外培訓師德師能“強起來”,以多元培訓促師資均衡。師資配置的“大動作”推動了教師交流機制常態化長效化,使城區、鎮際、校際間基本實現了師資力量“零懸殊”。
“三區”建設翼護
“依托三區三平臺,上下聯動,走好群眾路線”,這是臨澤縣教體局門廳側墻上“三區”建設版面的主標題。2012年以來,臨澤縣立足均衡發展,著力構建了安全責任區、督學責任區、糾風責任區,首次把全局領導干部對全縣中小學的安全、督學和糾風監督主體責任寫進制度、“曬”在明處、納入考核,以硬制度為實現“三縣”建設目標創設軟環境。
把安全責任區“責任”厘“細”。“學生活動在哪兒,安全監管就跟進到哪兒。”談及校園安全工作,臨澤二中校長郭天義“底氣很足”,該校按照安全責任區工作要求,把校園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時段的安全責任細化到每一位教職工名下,同時把視頻監控也延伸到了學生活動的每一個區域,實現了校園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無縫連接。至目前,全縣所有寄宿制學校均實現了校園視頻監控全覆蓋,各校園全員參與、全方位監管的安全監管機制已經形成。
把督學責任區“責任”督“實”。“督學責任區建立以來,每學期可以對全縣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育教學、校園管理等方面進行一次綜合督導檢查、多次隨機檢查和專項檢查,過去半年都無法完成的任務現在用半個月時間就可以實現。”這是臨澤縣高中—初中—中心小學—農村教學點三級督導、9個督學責任區利益鏈建立以來多次實踐的成果,更是對“誰的生源地誰督學”和“帶著問題溯及生源”、“一線骨干教師督導一線教學”學段捆綁式發展這一督學思路的有力支撐。“辦好自家事、種好責任田”已經成為各督學責任區“一崗雙責”的應有之義。
把糾風責任區“責任”建“嚴”。“風聞約談”機制是臨澤縣防腐糾風的鋼性舉措。各糾風責任區掛靠領導及責任干部通過“政民互動”電子監察平臺、“行風監督熱線”和實地督查調研等途徑,對所轄責任區學校不穩定因素和不正之風常態摸排分析,及時責成糾錯糾偏,對存在突出問題的責任區,施行責任倒逼機制,既追究具體責任人責任,又追究學校領導、責任區掛靠領導和責任干部責任。
“三維”質量揚峰
均衡發展,提質增效是根本。臨澤縣著眼全面發展,確立“三零”底線是質量之“基”、“陽光健康”是質量之“魂”、學業成績是質量之“花”的“三維”質量觀,健全完善了均衡發展的質量保障體系,以全面質量凸顯均衡“峰”效。
堅守“三零”底線實現家校普惠。保安全就是保質量,這是每一個臨澤教育人始終堅守的治校執教底線思維。2012年以來,臨澤縣托底安全精準發力,堅持把“三零”(校園重大安全責任“零”事故、師生重大違法犯罪“零”發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國標“零”流失)作為抓安全、促發展、保質量的基本要求逢會必講,在臨澤教育信息網和各校校園網站、墻壁、宣傳欄等醒目位置固化宣傳,在各類教育工作計劃、總結及工作匯報中重點體現,在實際管理中全力抓促,全縣形成了一條心、一股勁上下聯動抓安全提質量的良好氛圍,切實為學校、家庭、社會送上了一份安心、舒心和放心。
實施“陽光教育”開啟“鑄魂”工程。“臨澤縣開展‘陽光系列支持計劃,充分體現了城鄉教師同在藍天下的幸福感。”省政府總督學李晶在全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場督導培訓會上對臨澤縣的陽光教育作了如是評價。近年來,全縣各校堅持不懈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陽光教育,塑造陽光心態、堅定陽光愿景、開展陽光交際、參加陽光體育、鍛煉陽光體魄、爭做陽光教師、爭當陽光學子已經成為全縣師生的自覺追求;各校陽光校務、以“生命·陽光”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無煙無酒綠色生態校園創建等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已上升為制度形式固化下來,并形成了長效機制堅持實施。“陽光健康”是質量之魂已經深深嵌入了每一個臨澤教育人的教育質量觀。
多元評價學業催開質量之“花”。近年來,臨澤縣結合素質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聚焦學生學業成績多元評價,通過落實分學段、分類型質量考核比較制度,建立走讀生、寄宿生分類質量監測評價指標,完善延時檢測,堅持把寫字、普通話、口算和注意力等作為低年級核心質量評價指標,建成以臨澤二中為試點校的多元化、過程化、信息化招生學區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使多元、合理、科學評價學生學業成績成為可能。
用力在當下,收獲在眼前。2012年,臨澤縣成功承辦全省學前教育工作現場推進會,“城有品牌園、鎮有中心園、村有規范園”逐級示范帶動、整體規范發展的學前教育成為老百姓最放心的教育;2013年,成功承辦全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現場培訓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通過省級督導評估;2014年,臨澤一中順利通過省級示范性高中復評驗收,職教中心全面達到國家重點職業中專復評標準,全面實現了“三縣”建設同步發展一肩挑;2014年9月,以全省11個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復評市縣區位列金昌市金川區、蘭州市城關區之后第三的高分順利通過國家教育督導組評估認定,真正實現了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質的轉變。臨澤縣教體局局長單興銀無不自豪地說:我們趟出了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均衡之路。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