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志剛
在當前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教師不僅要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會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和技能。為此,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與學生一起成長。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提升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途徑主要有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題研討三種形式。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教育科研的一個有效抓手。
教師教育教學課題的研究,應該遵循三個原則,即來自于教學,在教學之中,為教學服務。具體說來,就是選題要來源于自己的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和教學管理,課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德育工作和管理工作;課題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行動研究法,即經過“診斷——學習——計劃——實施——反思”幾個環節的多次反復,圍繞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展開;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不斷改進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目前,我省部分地區的教師教育科研活動開展得很好,特別在課題研究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實踐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比如,在選題方面,有些課題與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活動關系不夠密切,題目過大、過空,或者過小,導致課題研究的實際意義大打折扣;研究方法方面,經驗感想和思辨總結居多,實證研究和規范技術應用較少,缺乏科學的數據和嚴謹的方法作為支撐,影響了教育研究的質量水平;成果表述方面,不能把握研究的重點內容,表達不準確、不規范,可讀性差,從而使得課題研究的推廣借鑒價值不大。以上這些缺陷屬于教育研究技術層面的問題,通過學習和培訓,應該很快就能解決。在研究目的和動機層面,則主要存在著嚴重的功利化傾向,要么重結果輕過程,缺乏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要么急功近利,弄虛作假,違背學術道德和人格操守;有的甚至在立項和結題評獎環節搞不正之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改變上述不盡如人意的現象,有效提高教師教育科研的水平,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學校和教育科研部門要加大教育教學研究科學方法的培訓力度,從選題、研究、表述等幾個方面給教師以切實指導,手把手地教會教師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不斷總結、研討、反思、升華,引導教師走上教育科學研究之路。學校要制定科研興校發展戰略,明確學校自己的特色,圍繞學校的文化建設和課程建設,指導教師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課題。教育科研部門則要將工作的重點放在研究方法等技術層面的具體指導和區域性教育科學研究方向的總體把握之上,努力使教師教育教學研究的質量水平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其次,學校要努力學習,提高認識,落實科研興校的具體措施,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形成有效的競爭和激勵機制,鼓勵教師通過教育科研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教育行政部門要在學校的評價考核等方面向教育科研適度傾斜,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學校的健康長足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師從事研究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改進教育實踐,還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在工作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的愉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質。讓我們共同努力,把教育科研作為教師職業生活的自覺追求,讓我們的每一位教師都成為幸福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