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富春
4月23日是國際讀書日,4月也是我國設立的讀書月。在芳菲競相綻放的美好春日里,讀書成為一段時節的主題。
書籍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中記載了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進程中的探索和經驗,蘊含著文明的精華。讀書不僅會增加人類發展的創新力量,而且會增強社會的道德力量。
一個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從時間維度上,都是歷史中的一個節點,其存在和發展演進,都離不開對前人成果的繼承和發展,而這一過程進行的深度和廣度,往往決定著發展創新的程度。由此,不難理解,一個熱愛讀書的人,一個崇尚知識的民族所聚集的能量必定是無比強大的。國土面積、人口相當有限的以色列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與其全民熱愛閱讀、科技教育發達、現代化程度高密切相關。
自古以來,對于讀書的益處,中外名家有著眾多理解和認識,“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是不分種族、國界、宗教信仰的人們的普遍共識。但毋庸置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書籍的呈現形式和傳播速度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程,也直接改變著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
進入21世紀后,隨著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信息傳播的介質和速度更是有了質的飛躍,人類迎來了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信息時代,擁有信息的多寡,處理信息的能力,直接影響發展和前進的腳步。較之以往人類大多通過書籍這一介質傳播文明,如今,文明傳播主要載體的書籍的外延已大大擴展,電子書、數字報刊、各種數字文化產品,互聯網上運用多媒體手段呈現知識。經過數字技術轉化和互聯網的極速傳播,人類文明的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以傳播,由此,人類社會也經歷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當下中國,在改革發展的激流中,全民族的活力和強大動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釋放出來。這是一個人人都心懷夢想、人人都有機會的偉大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成為時代的主題。
一個以創新為主題的社會,需要人們擁有強大的信息采集和處理能力,至此,才能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由此看來,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多讀書”、“讀好書”是何等的重要。故此,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特別指出,要“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作為培育下一代的教育事業,神圣而光榮。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好讀書”則未來充滿希望,教育工作者要自覺擔負起建設書香校園的重托,一方面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廣泛涉獵來引導學子徜徉書海,探索未知;同時,要對各種介質的信息傳播持開放態度,鼓勵和引導學子通過多種渠道獲取知識、陶冶情操,讓各種媒介的知識擁抱課堂、書桌,使數字時代的孩子們浸潤在濃濃書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