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星輝 王旭霞
【關鍵詞】 蘭州市;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建設;
使用;背景;功能
【中圖分類號】 G46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8—0028—02
在數字技術沖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教育如何迎接數字化環境的挑戰,已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
2013年蘭州市投資建設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筆者與蘭州市28所學校合作,負責建設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研究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同時,申報了省級課題“中學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設備建設與利用的研究”,獲得立項。各相關學校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通過將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整合實現地理課程教學數字化,使地理課以新的教學模式出現,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建設的背景
近年來,自然災害(火山噴發、地震、干旱、洪澇、森林火災等)頻繁發生,人為的災害性事件——海洋污染、化學品污染等也頻發,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而地理科學在解決這些問題上又顯示出巨大優勢,因此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基礎地理教育的價值,意識到迫切需要公民接受高水平的地理教育,提高公民的地理素養,以應對這些困難和挑戰,教育部對中學地理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讓學生從被動接收者變為積極的知識建構者,必須給他們提供相應的環境來讓其參與學習活動,必須提供適當的工具讓其來運用知識。為此教育部繼2006年頒布《初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之后,于2010年2月又頒布了《高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正式頒布實施,《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而教育現代化的前提是教育裝備現代化。為落實《綱要》的精神,蘭州市也制定印發了《蘭州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所有這些都成為蘭州市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建設的必然要求和新的推動力。“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的建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二、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建設的原則
2013年蘭州市投資900余萬元建設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在蘭州民族中學、西北中學等27所市屬中學,分別籌建了27間數字化地理專用教室,開了全省先河。因為走在全省的前列,可借鑒的經驗不多,因此我們必須結合自己的實際,總結經驗。
1.充分考慮地理課程及地理教育特點,專用教室以為地理課程及地理教育服務為主旨。
2.充分運用現代地理信息技術,以“數字化”為主導,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可更新的科學信息,及時將最新地理科技成果納入教學過程,兼顧日常教學和學生探究學習的需要。
3.滿足不同學生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生成性、開放性的地理教學環境,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的需要。
4.支持由過去依托于傳統的課堂、傳統的媒體與技術的講授式教學模式,轉向依托于信息技術環境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發展式教學模式,促進學生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完善接受學習。
5.智育與情意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地理專用教室應承擔起對學生的情感態度等非智力因素和價值觀等人格因素的培養和熏陶任務。通過在地理專用教室中的各種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從而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的基本功能與分區
1.數字化地理專用教室應兼有教室、實踐活動室、展覽室、資料室的功能,為地理觀察、地理觀測、地理演示、地理實驗和制作等實踐與應用提供條件和操作工具。
2.創設數字化、網絡化教學和合作學習的環境 。地理教學內容具有時間和空間跨度大的特點,許多教學內容具有“不可見”性。地理教學內容的特點,要求地理專用教室能夠提供地理學習情境,具備展示新近地理信息、展示與教學內容同步的相關信息的功能。這個特點決定了地理學習必須依賴數字星球系統、遙感空間信息及其分析處理工具,依靠互聯網絡進行合作學習,保證信息的及時更新、最新成果能夠進入課堂。信息技術滿足了師生對海量資源的需求,滿足了個性化和自主探究學習和教學研究需要,離開了數字星球系統、離開了互聯網絡,有關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基礎知識的學習是不可能實現的。
3.提供地理學習情境。專用教室充分利用了每一個空間,多角度、多方式地展示各類地理信息。通過多媒體手段,提供豐富的視聽資源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還應包括教學演示區、教學具陳列區、地理信息展示區、地理習作展示區和以數字星球系統為核心的地理信息技術活動區。
四、建設后對教師進行地理教室應用技術培訓
2013年9月12日至14日,蘭州市教育局舉辦了“全市數字化地理教室應用技術培訓班”,特請南京、蘇州等地及西北師范大學的專家學者,在西北中學、蘭州十二中和蘭州五十五中,本著“缺什么、訓什么”的原則,為數十名地理教師“充電”,手把手進行實操培訓,講授前沿理論。
本次培訓班與以往相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顯著特點:一是師資層次較高。授課教師都是具有較高學術造詣的專家學者和對數字化地理教學工作有深入研究的骨干教師。二是培訓內容精。為使本次培訓高效務實,市教育局廣泛征詢了學校領導的意見,與授課專家多次商議論證,精心篩選了7個專題,突出數字化基本技能的訓練,注重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既有思想高度,又有理論深度,實踐性很強。三是教學計劃實。三天時間內安排了7個專題講座,并邀請學校主管領導到會聽課,擴大了培訓范圍和力度。四是教學管理嚴。為使本次培訓真正有收效,裝備處干部自始至終現場協調管理,嚴格請銷假制度,工作扎實到位,參訓教師自覺遵守規定要求,按時到課聽講,做了學習筆記,使培訓班高質量達到目的。
3天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培訓起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每培訓一項內容都會讓學員反復練習,直到熟練為止,而且還有課后作業。培訓過程中學員們互幫互助,齊心協力,每一個項目都完全熟練之后才推進下一個項目。3天的培訓,學員們收獲頗豐,之前很多年齡較大的學員對地理教室中一些設備無從下手,也不敢擺弄,但現在對地理教室的恐懼感漸失。學員們最大的收獲莫過于學會制作基于數字星球的課件,覺得很多現代化教學儀器不再那么神秘。培訓接近尾聲,市教育局領導專程來到西北中學,還對本次培訓給予充分肯定,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通過全體學員齊心合作,互通有無,走在全省前列的數字化地理教室能夠有效促進教學,爭取打造成一個品牌、一面旗幟。
五、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從建設到使用需要明確的幾個問題
1.加強領導,明晰職能。爭取教育領導部門和學校領導的重視,把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的建設納入學校評估項目內容和學校工作計劃內容之一。
2.政策配套是保障。數字化校園建設涉及學校的管理思想、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因而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的投入使用,必然會引起管理組織結構的重組,涉及個人和部門利益。利益的再分配對信息化地理教室的建設會產生阻力,必須有相應配套政策,保證行政執行力度。
3. 師資培訓是關鍵。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的教育功能能否得到充分發揮,取決于師資隊伍的信息化素質,因此要采取措施強化培訓,使教師不但能夠掌握使用信息技術的一般技能,還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網上信息資源和開展網上教學活動。
4.注重建設更要強調應用。第一,地理專用教室不能“雪藏”,使專用教室成為參觀室,要鼓勵、甚至規定教師使用,并將其納入全年的教研計劃、教學計劃,統籌考慮。第二,為教師使用創造條件(比如有些學校專用教室當實驗室管理,鑰匙由實驗室管理人員掌握,學科教師上課還需要找管理員,老師就覺得麻煩,應該將管理和使用合二為一)。第三,要向學生開放。
5.在使用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地理專用教室的內涵。教室的空間是靜態的,但教室里的教學活動和教室的發展則是動態的。這個動態具體表現為要不斷地為數字化地理專用教室補充新的教學資源,才能使發生在這個教室里的教學活動是常新的。
6.加強風險規避。規避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建設中的風險,裝備部門應采用“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方式。這種方式能夠解決學校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建設中的實際問題,避免資金一次性投入過多或過少,增加保險度。
蘭州市信息化地理專用教室從無到有,從建設到取得成績,切實證明了教育裝備工作是隨著時代、環境、條件不斷更新發展的。但“千變萬化不離其宗”,裝備管理工作應該始終圍繞著“服務于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這一中心開始,尋找出更為先進的教育裝備配備模式。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