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周 靜 趙玉德
魚糧滿溪
——江口縣魚糧農業公園發展側記
文丨周 靜 趙玉德
通過幾年的摸索,在農業園區的組織下,魚糧溪村民有選擇地加入合作社,科學種植,抱團發展,培育市場,共擔風險,走上了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
四面青山環抱,地上綠草如茵,一條清澈的溪流從平坦的河谷中緩緩而來,又潺潺而去。
溪流兩岸,一排排大棚緊密相連,直到河谷盡頭,大棚包裹著的是一個個又高又大的鐵架,透過鐵架上的塑料薄膜,隱約可以看到里面的蔬菜青翠欲滴。
大棚之間的池子里,中華鱘、三文魚、烏龜游來爬去。
早晚,倚山而建的農家院落升起裊裊的炊煙,整個河谷就構成了一幅絕妙的山村水墨畫。
這里,就是江口縣閔孝鎮魚糧溪農業公園。
魚糧農業公園是全省“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之一,規劃總面積10萬畝(核心區閔孝鎮規劃面積1萬畝),是一個集高科技農業集聚區、農旅結合示范區、現代農業體驗區、新型農民培養區、產業化經營樣板區“五區一體”的現代農業公園。
從杭瑞高速閔孝匝道口下車沿305省道前行不到5公里,便可以看到一片大壩,壩子中央一座大門上“魚糧農業公園”幾個粗大的字閃著金光,大門旁邊的大棚里,幾個游客提著籃子,忙著采摘草莓。
草莓大棚的主人是陽建權,他正把一手推車泥沙倒進不遠處的水池里,那里喂養著剛剛分池的幾十只烏龜。
今年52歲的陽建權是魚糧溪人,草莓合作社員。早年在外務工,給別人種過蔬菜,養過中華鱘。
2013年魚糧農業公園建起后, 陽建權回到家鄉就業,由于他有經驗,懂技術,農業公園就聘請他當技術員。后來加入草莓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種起了草莓。目前,合作社共發展社員17戶,草莓種植面積300余畝。
像草莓合作社這樣的農業專業合作社,在魚糧農業公園里,總共有17個,參與農戶565戶。
而在合作社未成立之前,這里的農戶基本上都是單打獨斗,盲目發展種植養殖。村民們看到什么賺錢就種什么,什么賺錢就養什么,蜂擁而上,沒有規劃,沒有標準,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惡性競爭、產品積壓、低價銷售,甚至不賺反賠。
通過幾年的摸索,在農業園區的組織下,大家有選擇地加入合作社,科學種植,抱團發展,培育市場,共擔風險,走上了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
2014年,魚糧農業公園專業合作社共銷售各類農產品1620噸,銷售額達到324萬元,魚糧溪人均收入達到9660多元。

集高科技農業集聚區、農旅結合示范區、現代農業體驗區、新型農民培養區、產業化經營樣板區“五區一體”的魚糧農業公園,走上了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圖為公園大門。(江口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魚糧溪邁向小康生活的征程上,除了有農業專業合作社的不斷推動,而且還有農業企業的強力支撐。
在魚糧農業公園紐泰克農業科技園區,兩個女工人站在升降梯上,將細嫩的西紅柿苗細心地纏繞在一條條細線上。另一個棚子里,幾名婦女采摘綠油油的蔬菜,幾名男工人時進時出,忙著裝箱、過秤、上車,整個勞動場面井然有序。
紐泰克農業科技園占地20畝,成立于2013年,從以色列引進世界最先進的自動化淺浮板和懸掛式營養層水培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土地和水資源的浪費,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生產過程對土壤和空氣的污染
“耗水量僅為傳統農業的十分之一,而產量卻是傳統種植的20倍。”紐泰克農業科技園負責人說,園區的產品主要銷售到銅仁、湖南懷化等地的超市和酒店,年產蔬菜90萬千克仍供不應求。
貴州紅星梵凈山冷水魚養殖有限公司是江口縣最早的招商引資企業,2001年入駐以來,集繁殖、加工、銷售于一體,年產中華鱘、三文魚、紅鱒等多種魚苗2000萬尾,商品成魚20噸,成為滇、桂、黔等省區中華鱘魚苗主要供應基地,年產值200多萬元。此外,公司經理宮濤還通過免費培訓,帶動起民和、太平、雙江等鄉鎮的冷水魚養殖。
黃趙明是福建客商,2006年進入江口時,是一家木材加工行業的龍頭企業。隨著江口縣加大了木材砍伐管理力度,2011年起,黃趙明通過土地流轉,種植了500畝提子,2014年進入豐產期,年產值達1500多萬元。在他的帶動下,江口縣桃映、凱德等鄉鎮已經發展起6000余畝高山提子和晚秋葡萄。
截至目前,魚糧農業公園已經入駐農業企業18家,其中6家是省級龍頭企業。這些企業的引進,有效地激發了魚糧農業公園的活力。2014年,園區實現農業總產值2.58億元,銷售收入2.152億元,實現利潤0.805億元,園區人均增收5100元。
在魚糧農業公園,經常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空地里,樹枝上,水池邊,鳥兒們有的嬉戲,有的歌唱,有的啄食新鮮的蔬菜,有的偷吃捕撈遺留的魚蝦。

貴州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大會在貴陽舉行
4月30日上午,貴州省2015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在貴陽隆重舉行。省委書記趙克志在會上強調,全省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譜寫好中國夢貴州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文/圖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傅泊霖)
生態和發展在這里得到有機統一,相得益彰。
在村民楊再成家的養鵝場,只要圍觀者仔細觀察,就會看到一對稍小的“小白鵝”夾在這群大鵝中間,自由地吃食。與大白鵝所不同的是,只要感覺到有什么風吹草動,那兩只“小白鵝”就會飛起來,翱翔在天空,等待游客遠去了,它們又重新“回歸”這支隊伍。
原來,這是一對南飛的天鵝,錯把鵝群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了,它們隨著鵝群早出晚歸,儼然成了鵝群的家屬。
魚糧溪土地肥沃,糧產豐富,自古就盛產美味的魚兒,在這里的歷史上甚至曾經出現過用魚代替糧食上交皇糧國稅的記錄。
而今,在魚糧農業公園景區化建設初見成效之后,公園正按照AAAAA級景區標準,打造一個集高科技農業集聚區、農旅結合示范區、現代農業體驗區、新型農民培養區、產業化經營樣板區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園區。
按照“十個一”景區化建設,農業公園因地制宜地發展休閑觀光旅游農業,建成了周寨“葡萄觀光采摘基地”、廣寨“水培蔬菜科普培訓基地”、邊江“冷水魚觀光及垂釣基地”等一批農旅結合科普示范基地1000余畝。并依托當地良好農業資源、明顯的區位優勢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成功發展農家樂13家,很好地完成了園區休閑體驗、旅游接待等服務設施建設。
2014年,魚糧農業公園還引進福建圣諾集團投入15億元建設魚糧溪5A級景區,并邀請北京大學博雅方略旅游景觀規劃設計院專家團隊多次對景區進行考察規劃,提升了園區檔次,加快了建設進度。
魚糧滿溪,留下的是更多的期待。
(作者單位分別為江口縣江口中學、江口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付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