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文葉飛 特約記者 田 勇 石 健 李 英
今日萬山展新顏
文丨圖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文葉飛 特約記者 田 勇 石 健 李 英
銅仁市萬山區面對經濟新常態下的產業突圍,主動“求變”,提出實施“提質萬山打造升級版”戰略。以立體交通網絡對接湘黔渝,打通大武陵,提質轉型,實現“中國汞都”振興。
時值金秋,享有“中國汞都”之稱的銅仁市萬山區到處充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銅仁一站式商貿物流基地——西南國際商貿城,商鋪已開始運營,各種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自今年1月10日開業以來,目前已有300余家國際國內一二線品牌入駐經營。
在總投資2億元的仁山公園建設工地,工人正在加快建設仁亭、德樓、凈閣等附屬設施及美化靚化等工程。
“唯積蘊至深,方可厚積薄發。”萬山區委書記田玉軍這樣說,面對經濟新常態下的產業突圍,萬山主動“求變”,提出實施“提質萬山打造升級版”戰略。以立體交通網絡對接湘黔渝,打通大武陵,提質轉型,實現“中國汞都”振興。
“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的殷切囑托。
如何在武陵山區域的發展棋盤中搶占先機、在區域競爭的合作中培植優勢?
萬山區堅定提出,把“旅游健康產業崛起”列為“五項抓手”之一,作為推動萬山跨越發展潛力最大、優勢最強、活力最旺的主導產業來抓。探索出“保護一方山水、傳承一方文化、造福一方百姓、帶動一方發展”的后發趕超新路徑。
萬山文化旅游資源富集,有歷史悠久、工業文化厚重的中國汞都·萬山國家礦山公園;有鬼斧神工、驚險刺激的夜郎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有山清水秀、延年益壽的撻扒洞休閑療養勝地;有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中華山;有氣勢磅礴、歡樂喜慶的鼟鑼民間藝術……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萬山擁有絕對優勢。
然而,這些“沉睡資源”卻長期藏在深閨,未“裂變”為旅游優勢。為此,萬山區按照“大旅游、大產業、大文化、大市場”的發展理念,著力構建“一村(謝橋撻扒洞長壽村)一谷(省級風景名勝夜郎谷)一城(地下長城)二園(國家礦山公園、老山口國家森林公園)二文化(汞工業文化、鼟鑼文化)”旅游大格局。將萬山旅游產業打造成“梵凈山文化旅游經濟圈”的一個重要節點,建成“訪黔東涼都、游礦山公園、漂夜郎幽谷、探地下長城、觀鼟鑼文化、品仙女神韻、采侗鄉蜜棗、住長壽村莊”的休閑旅游度假勝地。
6月17日,萬山與深圳華夏黃金鏈旅游開發公司簽約,后者擬于6年內投資30億元對中華山·相思湖風景名勝區項目進行全面開發。
7月2日,萬山與江西上饒吉陽實業集團簽約,后者擬投資5億元整體經營開發國家礦山公園和夜郎谷風景名勝區。
7月18日,萬山與中行世融(北京)投資有限公司簽約,后者擬投資20億元將長壽村——撻扒洞打造成世界桃源仙谷休閑健康養生基地。投資20億元建設歡樂世界項目。
整合資源、捆綁資金,萬山統籌推進國家礦山公園景區建設,構建多元投融資體系,提升景區綜合競爭力。
同時,實現政企分開、事企剝離、企業化運營模式,構建起產權關系明晰、責任主體到位、市場對接充分的景區經營管理體制機制,實現國有資源與社會資本的優化組合。
目前,萬山國家礦山公園已完成博物館主體工程、廣場花崗石鋪設、燈光工程、景觀樹和草皮培植,景區大門、邊坡治理、售票廳、停車場和游客服務中心等項目正在加速推進,預計今年10月1日開始運營。
這樣的場景真是無數次了,這時的周小羽背個書包,踢一腳小石頭再一踢一腳小石頭,其實他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踢著石頭前進,前進到老樟樹下。老樟樹下是村里連接學校的唯一途徑,路過是必須的。所以,在后來的周小羽看來,這幾乎就是一種儀式,村里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就每天守在老樟樹下目接他回來,這是迎接他回家的儀式。
同時,全面啟動歡樂世界征地拆遷工作;夜郎谷直升機游覽觀光項目首航試飛成功;建成國際風聯放飛基地,爭取到每年濰坊國際風箏會西南賽區選拔賽都在萬山舉行。
此外,萬山區還圍繞“大西南科普教育、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健康療養基地”的戰略定位,重點建設工業遺址文化古城、中國撻扒洞長壽湖康療基地。
以水為脈,依托實施木杉河生態防洪工程、撻扒洞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山水園林城市。以山為綴,依托集山、水、林、洞于一體的喀斯特巖溶地貌自然風光,打造以國家礦山公園為龍頭,夜郎谷漂流、老山口國家森林公園,佛教圣地中華山、米公山、云磐山、大坪溶洞等為亮點的休閑觀光度假勝地。

萬山木杉河濕地
以文為魂,充分利用以櫻花基地、劉家祠堂、生態農業觀光產業園、鼟鑼民間藝術、朱砂工藝品、大坪紅軍橋為主體的文化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工業文化游、紅色文化游、民俗文化游、山水生態文化游四大文化旅游產業體系。
在一系列舉措不斷的刺激下,萬山旅游市場加快發展,游客紛至沓來。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8萬人次,同比增長79.6%;實現旅游總收入1.06億元,同比增長31.9%。
今日的萬山,無論在中心城區還是在特色城鎮,隨處可見城郭樓宇、路橋霓虹、廣場休閑、園林秀美,無不見證著這里的華麗蝶變。
2011年10月,銅仁撤地建市,萬山從特區變為兩城區之一,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這是一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化改革的藍圖,是一次面向未來、生機勃勃的試驗探索,沒有模本、沒有示范,萬山人自己奮力前行。
四年時光悄然飛逝,如今的萬山,老城區產業轉型風生水起,逐漸形成汞循環產業、材料加工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等多元化工業布局;新區路網建設初具規模,集政治、商業、金融、居住、科研、旅游、休閑等綜合功能于一體的黔東園林新城悄然崛起。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批示,對萬山區干部群眾奮力拼搏、實現脫困目標感到十分欣慰。總書記寄語萬山,加快推動轉型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收入水平,為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牢記囑托,萬山在生態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扎實。
2014年,萬山汞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區實現總產值18億元。
依托礦產遺址,做足旅游文章。經過數年打造,礦區變景區,萬山從容實現從賣資源到“賣”風景的轉變。
培育新的產業,完善工業體系。萬山先后引進了銀泰鋁業、建輝建材、東奇打火機、梵凈山生態農業等企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來料加工產業、生態環保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形成多元產業集聚格局。
謝橋新區是萬山區城市發展主戰場。在新區建設中,“百日攻堅”、“60天百米沖刺”,五大片區同步推進,以“倒逼機制”加快進度。
加快新區建設速度的同時,萬山更加注重對環境的保護。4年來,萬山區大力推進木杉河景觀帶一期、新城區路網系統、老城區提級改造等項目,實施了一批綠化亮化工程,綠化面積達20萬平方米以上。
此外,巧用汽配銷售、商貿物流,用大市場盤活城市經濟。新區投資15億元、占地250畝的汽車城基本架構已經達成,6家品牌汽車4S店相繼投入運營,每年上繳利稅超過5000萬元,成為銅仁市汽貿服務中心。
自啟動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以來,隨著生態移民搬遷、條條小康路、幸福小康水、百姓小康電、致富小康訊、安居小康房、和諧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不斷向鄉村、寨組延伸,加速和持續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一批“富、學、樂、美”,道路硬化、衛生凈化、村莊亮化、環境美化、生活樂化,面貌一新,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次第涌現。
“我們力爭通過3年努力,逐步形成謝橋新區城市經濟圈、茶店片區‘車輪經濟’圈、丹砂湖片區生態經濟圈、經開區工業經濟圈和以高樓坪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為中心農旅產業發展觀光帶的‘四圈一帶’產業發展格局。”萬山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吉剛信心堅定地說。(責任編輯/李唯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