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吳文仙 姚 遠 任廷會 圖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李 森 楊 恒 黃 鋒
貴州文創十問
——來自設計師、企業家、文化創客的思考
整理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吳文仙 姚 遠 任廷會 圖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李 森 楊 恒 黃 鋒
編者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貴州應該怎么走?在貴州文博會上,來自北京、臺灣、深圳等地的文創設計師、企業家、創客共聚一堂,通過“文創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分享會”、“文化金融產品推廣會”、“絕對貴州文創商品設計大賽頒獎典禮暨兩岸文創交流論壇”等平臺發出聲音,為貴州文創出謀劃策。

回答人:曾銘宇(臺灣MOCAbircks創意積木品牌創始人)
文化創意是文化與創意的結合和交融。
簡單地把歷史文化加到現代產品不是文創產品,真正的文創產品必須是歷史文化的技藝、回憶加入現代流行元素,融入現代生活。簡單地貼附歷史符碼,并不能創造文創產品,它必須通過設計手法進行美學轉換,讓其成為更貼近現代生活的美學造型。一個好的文創作品要從本質做研發,通過研發可以促進文創產業的發展,獲得更多的消費者,這樣文創產品才能從一個商品慢慢變成一個品牌。

回答人:賴佳韋(臺灣自由設計師)
一個好的設計的建成,必須做好設計之外的事。一個好的設計師,不是因為他設計得好,因為設計師設計出好的作品是最基本的事情。你不僅要設計好,還要把你的設計作品推廣出去,這需要后期產業鏈的支撐。
設計比的不是設計力而是文化力,文化的力量來自每個人的生活,設計需要生活藝術做背景,也就是說,文創不是選擇而是生活。
好的生活、好的故事能夠產生好的文創作品。設計服務的是人群,人群需要感動、需要故事,文創設計就是把我的感動傳遞給你。

回答人:周子鴻(“絕對貴州”召集人、貴州觀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意總監)
文化是觸動我們設計靈感的源動力,但原生態不是我們設計的終極目的。當一種文化成為博物館文化,它是文化事業,是文化研究的DNA。但是,文化要生存就要傳承,要體現在生活中。文化與生活、市場發生關系才能發展下去,這就是文創的使命。
高昂的人工成本,使文創產品在商業消費市場必定位于工藝品化、小眾化與收藏化。對于日益同質化的現代生活來說,文化消費的不同,意味著生活個性主張與品質的不同。

回答人:陳向鋒(深圳鼎典創新集團創始人,深圳市設計聯合會執行副會長)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這是一個眾創、眾籌,甚至是眾造的時代,“眾時代”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并給每個行業帶來新的機遇。
市場的細分及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帶來了價值的重新配置和商業鏈條的縮短,這就是文創產業的未來。
體驗經濟分為理性經濟和感性經濟,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是理性經濟,而文創是一種感性經濟。今后,更多的機會是在講究生活質量、重視多樣性和個性化的感性經濟領域。

回答人:徐易容(美麗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互聯網產品需要尋找廣譜的用戶需求,不能只針對規模有限、范圍有限的重度用戶。
對于互聯網產品,我們選擇的是垂直行業,以專業度和性價比把服務做深做透,把傳統與互聯網相結合,實現一種新的用戶體驗。
在互聯網時代,技術可以推動時尚創意,提升生產效率,精準挖掘用戶需求,甚至會影響人類的行為。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一定要注意匹配度。

回答人:程磊(798創意廣場創始人、深圳市文化創意行業協會副會長)
我們正處于大變革、大文化、大高鐵、大數據時代,文創這類具有后發優勢的項目將爆發式發展,這是貴州的發展機遇。
文化產業無邊界,文創需要“文化+”和“互聯網+”的思維,最終形成文化與經濟、旅游、農業、制造業等相結合的全要素產能。比如,貴州旅游如果插上文創的翅膀,實現“互聯網+”、“大數據+”,那貴州的文化產業一定會呈現幾何式、爆發式的增長。

回答人:毛曉舟(多彩貴州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文化是靈魂、旅游是載體,《多彩貴州風》從四個維度實現文化與旅游的融合。
首先是從演出內容上的融合。深入挖掘貴州當地著名景區的文化價值,打造成游客喜聞樂見的節目。其次是從演出的產品組合上與景區互動互贏,成為旅游鏈條上的一項產品。第三是在產品營銷渠道上,線上線下結合,讓每項產品和服務都標準化、精細化。第四是形成跨界融合發展,讓演藝項目朝產業化方向發展。

回答人:王夢秋(清流資本執行董事)
文化創意產業要爭取投資,必須了解投資者的心態。種子輪和天使輪的風險投資,投資者注重的是正確的需求、有想象空間的行業以及好的創始人;到了A輪或B輪,投資者注重的是產品形態、生產速度、初期增長速度、對用戶的理解等等;到了C輪及C+輪,投資人就需要看數據、增長、規模等。我建議文創企業組團,通過創業家、3W咖啡、以太資本、36氪等創業網站爭取投資。

回答人:梁上燕(中國策劃師聯誼會執行主席)
貴州城鎮化的發展就應該與自身的特色結合起來。以前,城鎮發展大多是以“商客文”的模式,就像一個倒三角,下面的尖角是文化,中間是客戶、最上面則是商業價值,這樣容易造成產業模式的不穩定。城鎮建設應該實行“文客商”的模式,以文化為基礎,通過文化帶動旅游,旅游促進經濟。在這種形式下,發掘文化與旅游價值,才能獲得無限的商業價值并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產業戰略發展模型。

回答人:陳平(中國工商銀行貴州省分行行長)
充滿創意的中小微文創企業需要插上“科技”和“金融”兩只翅膀。
到目前為止,工商銀行貴州省分行支持文化產業的貸款已經突破80億。我們與貴州省文產辦緊密合作,省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拿出一千萬元,工商銀行投入一億元,專門為中小微文化企業提供利息比較低、辦手續比較容易的中小微文化企業貸款專屬金融服務產品——“文企貸”。(責任編輯/姚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