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姚源清
“三亮一創”:激活城鎮發展的黨建動力
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姚源清
“三亮一創”活動開展半年多以來,亮點頻頻,成效顯著,已成為都勻市黨建工作品牌,為推動“大都勻”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黨建工作”與“城市建設”如何接軌?如何深入推進發展型、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在城鎮化建設中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這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新課題。
“把身份亮出來,把形象樹起來,把承諾的事情做起來。”2015年初,都勻市探索黨建工作管理模式,率先在黔南州啟動以黨員“亮身份作示范、亮承諾轉作風、亮行動樹形象、創一流服務水平”為主要內容的“三亮一創”活動,通過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認崗位、領任務,讓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服務群眾。
“現在中組部正在全國推廣在職黨員社區報到這個工作,沒想到貴州落實得這么快!”2015年8月,全國黨建研究會副會長傅思和一行赴都勻市調研,為“三亮一創”活動點贊。
初冬時節,行走山水橋城都勻,處處可以感受到“三亮一創”活動如火如荼的氛圍:
街頭巷尾,插有黨旗的出租車往來穿梭,設立黨員示范崗位的城市公交、項目工程不時可見;道路兩旁,各種以“三亮一創”為主題的宣傳標語、宣傳牌、燈箱廣告異常醒目;小區內設有黨員公示欄,個人信息一一載明……
作為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和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平臺,“三亮一創”啟動之初就受到高度重視,都勻市委先后出臺《關于在全市開展“三亮一創”活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黨員到社區報到工作的通知》《關于黨員規范佩戴黨員徽章的暫行規定》等系列配套文件,并成立 “三亮一創”活動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統籌推進。
按照要求,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實行身份亮出機制,各基層黨組織要主動亮出黨旗,黨員干部在上班上崗時間和公務活動期間一律佩戴黨員徽章;而在窗口服務部門等生產、服務一線,則專門設立黨員示范崗位和黨員示范標識,以便聯系和服務群眾,同時接受群眾監督,提振黨員精氣神。

“三亮一創”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讓城市更加和諧、生活更加美好。圖為2015年11月,“三亮一創”活動走進社區,在職黨員為居民義診。(都勻市委宣傳部供圖)
“佩戴黨員徽章后,自己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的形象,做起事情來更加自覺、更有責任心了?!倍紕蚴心戏匠鲎廛嚬军h員司機張開武說。
為增強黨員服務意識,加大“三亮一創”開展力度,工作8小時外,都勻市采取在職黨員前往所住社區登記報到的良性機制,讓廣大黨員根據問題困難清單對所需辦理、服務事項進行認領和承諾,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與此同時,都勻市探索社區網格化管理。按照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等原則,把社區基層劃分為若干網格,設置網格黨支部,將社區各居民住宅樓、事業單位、非公企業均納入社區網格中,通過走訪調查,及時對接群眾需求,實現網格化管理、網格化服務,做到層層有格、按格定責、事在格中。
截至目前,都勻市區4179名黨員全部到社區報道,實現在職黨員管理服務全覆蓋,形成8小時內崗位上發揮作用、8小時外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全天候”模式。
今年5月20日至21日,都勻連降大雨,都勻二中學生宿舍后山出現滑坡地災隱患,都勻市啟動應急預案,將學生安置在云宮社區。
接到任務后,云宮社區黨支部書記喻曉燕頓時犯了難:社區正在拆遷安置房,尚未拆遷樓房的周圍和樓道滿是廢棄物,學生如何住得下?幾番思索,喻曉燕突然想到了后云宮花城小區的在職黨員。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喻曉燕撥通了云宮花城臨時黨支部書記羅黔東的電話。
5月23日,86名黨員在羅黔東的帶領下,自帶工具到小區門口集中,不到兩個小時,安置樓房周圍及樓道便已打掃干凈。
“云宮社區的黨員大部分是老齡黨員和求職大學生,社區活動開展很吃力,臨時支部對社區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幫助?!庇鲿匝嗍潞蟾锌卣f。
人手不夠,事多且雜,這是社區問題棘手所在;激活社區服務能力和造血能力,這是在職黨員的職責所在。自“三亮一創”活動開展以來,在職黨員通過參與社區共駐共建,亮承諾、亮行動,極大地充實了社區志愿服務力量,扭轉了以往捉襟見肘的局面。
近年來,隨著都勻市城鎮建設的推進,因征地拆遷、修建公路等引發的矛盾糾紛時有發生,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因此成為“三亮一創”的工作重點。都勻市司法局結合“三亮一創”開展“148法治護航”,深入基層,通過提供法制宣傳教育、法律援助,提高群眾法律意識,有力的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感謝你們幫忙拿到了13萬拆遷補償款,維護了我們的合法權益?!苯衲?月底,原503廠家屬住宅區拆遷戶為都勻市司法局送上錦旗。
2013年8月,因城市建設需要,都勻市某房開公司對原503廠家屬住宅區進行拆遷。在簽訂相關補充協議后,該房開公司卻遲遲未履行約定增加的補償費。47戶拆遷戶一度情緒激動到相關部門上訪。得知此事后,時任廣惠司法所所長的樊樹月和同事陳應文當即成立工作組,主動承接案件,收集證據,并制定代理方案起訴該房開公司。勝訴后,該房開公司仍拒絕履行協議,工作組多次督促無果只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最終在今年8月21日,把拆遷補償款共計13萬全部落實。
“圍繞‘三亮一創’平臺,全市不同行業領域根據自身工作性質和資源優勢,探索出了豐富多樣、具有特色的活動載體,破解了城市發展起來后社區如何對接的問題?!倍紕蚴形h建辦副主任楊興葉說。
手指在界面輕輕一點,足不出戶即可輕松獲知社區動態,完成在線服務和預約辦事等事項,今年9月,由平橋社區開通的“陽光365”微信服務平臺剛一推出,備受居民歡迎。
“陽光365”微信公眾平臺只是都勻市“三亮一創”活動中創新服務機制的一個方面。通過引入現代媒介,各社區建立網絡訴求、互動平臺,解決了部分群眾張不開嘴、抹不開面的問題,進一步暢通了“群眾—黨員—社區”渠道。
為更精準開展社區工作,都勻市還采取了“菜單式”服務方式,讓社區群眾“點單”、社區支部“下單”、在職黨員“接單”,豐富“三亮一創”活動內容。所謂“群眾點單”是指社區黨支部根據社區社情民意困難梳理“問題困難清單”;“支部下單”指社區黨支部根據黨員服務意愿和工作性質編組,分解落實任務;而“黨員接單”則指在職黨員在承諾時限內完成認領服務項目,并確保服務常態化。
今年5月,平橋社區接到群眾“點單”:某小區居民樓樓梯過道住著一位精神恍惚的拾荒老人。
接到反映后,社區當即對老人展開調查,由于老人年紀較大,只能模糊記得自己叫吳光珠(音),在都勻周邊居住。為幫助老人尋親,平橋社區黨支部開始從醫療救助和戶籍查找兩方面對在職黨員進行編組,并“下單”公布在社區“三亮一創”微信平臺上。
微信立刻引起強烈關注。廣惠派出所干警吳永龍憑著職業的敏感認領了任務:吳光珠的情況讓他回想起十多年前在504廠工作時曾協助查找的一個失蹤人員。果不其然,經過一天一夜多方聯系,調取卷宗并確認后,老人與家屬最終得以團聚。
“三亮一創”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在職黨員共在城市小區組建特色黨組織36個,開展集中活動300余次。協調物資資金折合1100余萬元,解決群眾困難問題6100余個,辦好事實事3297件,化解矛盾糾紛800余起。(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