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在中層
中層管理者既是執行者,又是領導者,作用發揮的好與壞,直接關系著企業的興衰。 一個優秀的中層管理者絕不是個人的勇猛直前、孤軍深入,而是帶領下屬共同前進。

姜汝祥
北京錫恩咨詢集團董事長,曾獲中華海外歸國十大創業人物稱號,著有《差距》《請給我結果》等十多本管理專著,著名戰略執行咨詢專家。
古話有云:“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房坍塌?!痹谝粋€企業中,如果把企業領導看作是上梁,普通職工視作下梁,那么中層領導干部顯然就是框架結構。一座房子的框架結構出了問題,那么這座房子遲早都要倒掉。
中層管理者既是執行者,又是領導者,作用發揮的好與壞,直接關系著企業的興衰,作用發揮好了,是高層聯系基層的橋梁與紐帶,作用發揮得不好,是橫在了高層與基層之間的一堵墻。一句話:決戰在中層。
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如何進行自我定位?如何在企業中發揮承上啟下、上通下達的作用?如何使中層的執行力得到正確高效的發揮?作為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很多人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
放大鏡原理為我們很好的解答了以上的問題,并回答了中層執行力的根本問題。太陽表面的溫度在10000℃以上,但是為什么它連地面上的一張紙都燒不著呢?原因很簡單:第一,它離這張紙太遠了,距離越遠,作用力就越小。第二,它的大部分熱量都被大氣層折射和損耗掉了。第三,它自己的能量太分散了。
陽光普照的結果就是哪里都有陽光,哪里的陽光溫度都不高。但是我們有辦法讓太陽把紙點著,靠什么?靠聚焦。我們用放大鏡把太陽的光聚焦到一點,就可以把紙點燃。
那么,這里有人會問,放大鏡原理與中層執行力又有什么關系呢?如果我們把公司戰略比喻成太陽,把客戶價值比喻成紙,那么中層是什么?中層在太陽面前,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做大氣層,把高層戰略的大部分熱量都折射和損耗掉;要么做放大鏡,把太陽的光芒都聚集到一點,把紙點燃。
中層要做放大鏡,把太陽的光芒都聚集到一點,把紙點燃;而不是做大氣層,把高層戰略的大部分熱量都折射和損耗掉。
對于企業中層管理者來講,做放大鏡而不做大氣層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做放大鏡而不是做大氣層呢?
中層執行力的關鍵,就是要遵循中層執行的三大原理,也叫“放大鏡三原理”:找準位置,把放大鏡和紙的位置搞清楚,太遠了不行,太近了也不行;中層要聚集一個目標,而不能拿著放大鏡到處聚焦,否則就會到處起火,企業中所有的部門都必須樹立一個統一的目標,這樣公司才能夠發揮整體優勢,才能強大;超越期望,中層超越上層的期望,才會有下層超越中層的期望。
作為中層管理者,除了做好放大鏡還要有團隊大于能人的意識。因為好的管理者絕不是“獨行俠”。很多中層管理者來自于基層,一般都具備了一技之能并熟悉業務,但很多情況下,他們不能對自己的職責清晰定位,往往只關注于具體的業務和技術工作,整個團隊的成長和執行力卻沒有顯著的提高。
因此,企業的中層管理者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角色,給自己找準位置,培養一個團結、協作的團隊才能有效的提高企業執行力。中層是企業執行的核心,作為企業中承上啟下的橋梁,中層執行不僅僅是個人的事,還是整個管理團隊的事情。
中層的位置就是培養團隊的執行力。但如果中層執行不力,就會導致整個團隊的執行不力,成為企業整個執行系統的“腸梗阻”,許多企業的執行往往就在中層卡殼。對中層管理者而言,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必然是團隊的成功。脫離團隊,去追去個人的成功,這樣的成功即使得到了,往往也是變味的和苦澀的,長期是對公司有害的。因此,一個優秀的中層管理者絕不是個人的勇猛直前、孤軍深入,而是帶領下屬共同前進。
總之,作為組織中的一名中層管理者,在組織中找準角色,做好定位,擺正位置,不僅能夠促進組織整體績效的實現,而且對下屬員工的職業發展、管理者自身價值的實現等,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
此外,要想創造有效產出,必須聚焦客戶價值。管理大師德魯克說,如果卓有成效還有什么“秘密”的話,那就是聚焦,把精力集中于一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總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一次只做一件事。
對于企業中層來講,永遠都要聚焦于一件事,那就是客戶價值。有人會想,關注客戶價值,那不是老板的事嗎?實際上,中層成為大氣層還是成為放大鏡,其中最大區別,就在于聚焦于“客戶價值”。
關鍵在于,一家公司要聚焦于為客戶創造價值,那么,這家公司的人際關系就會建立在客戶價值的基礎上,也就會出現對事不對人的文化。反過來當經營公司不是為了創造客戶價值,而是為了既得利益者的權力,地位與聲望,那么,一家公司無論多大,無論多優秀,平庸的種子就已經種下,“欺上瞞下,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奴性中層也會隨著出現。
客戶價值如何體現?關鍵在領導,執行在中層,體現在基層。
(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