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岳 振
五大發展理念引領貴州深刻變革
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岳 振
當務之急,是五大發展理念需要轉化為思想方法、工作舉措以及領導能力,而五大發展理念的樹立與落實,“關鍵在黨、關鍵在人”。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又迎來新的五年規劃起始點,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重要轉折期。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系到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11月1日,貴州省委召開的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擴大會議強調,要“帶著任務、帶著問題學,做到吃透上情、把握省情、掌握外情,找到向上爭取的著眼點,向下落實的突破口。要重點聚焦思想性的論述,深刻理解五大發展理念等一些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
圍繞五大發展理念,貴州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問題包括“十三五”時期的階段性特征、合理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穩增長、扶貧開發、現代產業體系風險防范和深化改革開放等。當務之急,是五大發展理念需要轉化為思想方法、工作舉措以及領導能力,而五大發展理念的落實,“關鍵在黨、關鍵在人”。
作為過去30多年發展的經驗總結和“未來五年發展的靈魂”,五大發展理念明確了經濟社會持續進步的動力、路徑與目標。“‘十三五’規劃建議”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作了具體闡述,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創新始終是貴州經濟增長歷程的基礎力量。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等,為貴州帶來了發展活力,這是創新發展理念的寶貴實踐。但總體上看,貴州在推動經濟發展的核心環節比如市場機制變革、科技創新、企業家精神培育等方面,還有加大創新力度的巨大空間。需要重視的是,改善市場環境特別是改進政府管理方式、明確公權力行為邊界,為創新發展培養活躍氛圍,避免有些重要創新實踐在貴州出現“水土不服”,為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城鄉統籌是協調發展的重點,在貴州,城鎮化進程的產業支撐能力還有待加強。城鄉一體化并不能用房屋外觀的光鮮程度衡量,城鄉協調發展的關鍵,是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與要素平等交換。即使在省會貴陽,城鎮化進程離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要求也還有相當差距,急迫需要從“四化同步”戰略出發,改變“大城市、大農村”格局,實現協調發展。
綠色是貴州近些年來經濟社會發展關鍵詞。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重要位置,實現可持續發展,這種發展理念已經深深根植在貴州各地的戰略決策和生產實踐中,這為貴州贏得廣泛尊重。但是生態資源十分脆弱,在保護好“綠色存量”的同時,今后還必須在“綠色增量”上下工夫,優化制度體系,筑牢生態屏障,確保生態安全。
貴州曾經是“封閉”的代名詞,而今,空中交通四通八達,縣縣通高速變為現實,高鐵橫貫東西,以大數據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落地生根,以交通通訊設施為基礎的“開放型經濟”雛形初顯。雖然貴州的區位條件已發生巨變,但要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區域開放戰略,還需要進行更全面的體制改革與政策對接。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小康中國夢的關口,對貴州而言,亦是彎道取直、后發趕超的關口。在這個“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貴州如何補齊“脫貧”這塊“短板中的短板”,確保不拖全國全面小康的后退,是全省干部群眾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肩頭上沉甸甸的責任”。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共享發展理念,為貴州解決最棘手的“短板”問題提供了決策導向,也為貴州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奠定了戰略基調。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決策方向,應重點瞄準貧困區域和貧困人群。貴州還有623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十三五’規劃建議”強調,必須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十三五”時期每年將近100萬人的脫貧任務,需要杜絕地方官員在貧困問題上“擊鼓傳花”式的執政思維,在民生兜底的同時,注重“花錢買制度”,建立更有效、更長遠的脫貧戰略決策,鞏固已有成績并開創共享發展新局面。
“‘十三五’規劃建議”出現許多與以往不同的“話語體系轉變”,比如在黨的文件中首次使用“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而沒有強調“三駕馬車”特別是投資是經濟增長“第一動力”,也沒有突出闡述“擴大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而是更加強調“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

11月5日至6日,貴州省委中心組舉行“三嚴三實”第三次專題學習研討會,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科學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按照“三嚴三實”要求創業創新、掌權用權、管黨治黨,奮力沖刺第一個百年目標。(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黃曉青/攝)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在解釋“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時說,隨著居民收入提高、消費結構升級,越來越多的新消費涌現,但國內供給能力適應不了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不能滿足大眾對優質消費品和服務的需要,中國升級性消費需求在外溢。這完全是供給端的問題。所以要努力創造新供給,這種新供給不僅是從無到有,還有一個從低質到優質的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三駕馬車”在“‘十三五’規劃建議”里面是“培育發展新動力”的組成部分,是從改革創新的角度來闡述消費、投資與出口的作用,沒有“簡單從刺激投資、刺激消費和刺激出口的角度來看拓展這三大新動力”,重點已轉向“經濟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顯然,中國經濟發展思路出現重大轉變。
這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客觀要求。目前,舊常態的慣性力量還需要時間消化,新常態處于三期疊加的動力轉換期。增長是持續、長期創新的過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實際上就是創新和提高效率”,把創新作為“發展基點”,并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其重要目的就是實現發展動力轉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在貴州發展動力轉換中,培育新產業與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非常重要并成效顯著的創新實踐。“五大新興產業”發展到現在,被證明是推動貴州跨越發展的明智選擇與有效路徑,特別是在大數據、大健康領域,相關企業數量在逐年增加,投資額增長很快,產業基礎愈加厚實、影響力繼續擴大。
而旅游業其實是貴州的優勢產業,隨著人們休閑方式、審美觀念的變化,以及人們對返樸歸真的自然之美的向往、尋求內心寧靜的心靈需求,原生態與神秘的多彩貴州向世界敞開心扉,貴州旅游業的時代價值也隨之被深刻挖掘,一些新的旅游消費模式成長空間廣闊。在電子商務以及現代農業產業領域,創業創新熱情頗高,市場主體呈現良好發展趨勢,特別是農村市場組織的蓬勃興起,為帶動農民就業增收開辟了廣闊通道。
“‘十三五’規劃建議”強調“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提升”,這對貴州而言十分關鍵。在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發展引導下,貴州各地招商引資與基礎設施投資熱情高漲,但這種熱情背后,也有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隱憂,當前亟需解決個別地方產業創業園區比如電商園區空殼化問題,改變大量商戶大門緊鎖、整個園區難見人影等有名無實的現象,探尋可持續發展道路。創新發展必須緊密結合區域實際,不能走短視、好大喜功的發展歧途,避免“換一個領導換一種搞法”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
國家給予貴州不少先行先試的改革創新機會,其中尤為重要的比如保稅區建設,這是貴州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要通道,更是貴州探索并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以及健全對外貿易促進體系的有效平臺;另外還有各類“試驗區”,這些試驗區在承接改革政策、探索區域發展道路方面卓有成效,有些經驗已經成為全國典范,上升為國家決策。
諸如試驗區這樣的改革創新支持,在接下來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區域性的創新試驗平臺,不能把精力過度偏向爭取優惠政策,如此可能會背離體制探索與經驗獲取的初衷,扎不穩地方長久發展根基,應該著重于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建設,以及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產業體系的不斷探索,增強貴州在經濟新常態下發展動力。
理念需要轉化為政策,政策應該能夠有效落地。當前,全省上下正在為編制“十三五”藍圖精心研究新理念、新思路,“學在深處、謀在新處、干在實處”,跨越發展任務重,全面小康“莫等閑”,貴州站在了彎道取直、后發趕超一個新的時間窗口。(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