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 陳 剛
緊緊依靠創新驅動 推動貴陽跨越發展
文丨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 陳 剛
創新是引領貴陽發展的第一動力,讓創新成為引領社會風氣的全新時尚。
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必須結合貴陽實際,不斷推進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創新,緊緊圍繞“守底線、走新路、打造升級版”的目標和路徑,扎扎實實走出一條最有利于貴陽的發展新路。
深刻理解創新內涵,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創新為開展工作提供思想總綱。墨守成規沒有出路,創新引領才有未來。特別是對貴陽這樣欠發達、欠開發的西部省會城市而言,創新早已不局限于某一領域、地域或單位,而必須貫穿于各個方面,成為我們推動工作的方法論。唯有以創新為綱,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與時俱進地完善具體的方法、抓手、措施,形成創新的體制構架,讓創新貫穿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才能推動經濟社會實現歷史性新跨越。
創新為破解難題提供全新引擎。當前,貴陽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推進的特定歷史階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市場飽和、產能過剩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社會治理面臨新情況,各種矛盾易發多發高發現象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城鎮化、工業化建設面臨新難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跟不上人口增長的需要,“互聯網+”對傳統產業造成巨大沖擊,等等。只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和辦法,才能提供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必須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文化重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組織方式創新,打開工作新局面。
創新為科學發展提供基礎支撐。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而創新必須貫穿其他四大理念落實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可以預見,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長期存在,走沒有創新的“逐步工業化”“先污染后治理”等路子,只能帶來區域失協調、發展不綠色、開放走偏路、成果難共享。特別是對位于喀斯特地區的貴陽來講,生態環境脆弱,面對科學發展、后發趕超的新形勢和新任務,貴陽唯有依靠創新驅動力爭實現彎道取直、華麗轉身。
全面形成創新格局,讓創新成為發展的核心動力。
創新驅動發展這條路前途光明但已經“人滿為患”。貴陽要在創新發展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在深刻把握當今世界發展大勢、把握貴陽獨特優勢的基礎上找準定位,讓創新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堅定不移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構建現代新型產業體系。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貴陽作為大數據發展的先行地區,已經取得了先發優勢。接下來,要抓住大數據產業這個“牛鼻子”,大力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努力將貴陽打造成名副其實的“中國數谷”。一方面,要圍繞數據聚集、數據融通、數據應用,深入挖掘大數據的商業價值、管理價值和社會價值,形成一個涵蓋數據中心、呼叫中心、軟件和服務外包、端產品制造、電子商務、大數據金融等在內的全產業鏈。另一方面,要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新科技手段,帶動大健康、現代山地高效農業、文化旅游、新型建筑建材等新興產業發展;同時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在不同產業的融合發展中,催生新商業模式和產業形態,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全新舞臺。
堅定不移推動政府治理創新,加快構建現代治理體系。五中全會強調,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貴陽要積極順應大數據、互聯網的歷史潮流,從理念、制度、功能等角度對政府既有運轉流程進行再造。要樹立互聯網思維,站在未來的角度看到并看透今天的互聯網大潮,適應之、變革之,做到“互聯網+政府”,提供全覆蓋、全聯通、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服務。要搭建公共性平臺,比如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通過“眾籌”為互聯網搭臺、為搭臺者搭臺,實現企業、投資者、創新者的共同參與。要構建數據監督新模式,以部門自身業務流程和權責規范為出發點,深度推進“數據鐵籠”行動計劃,規范權力運行,逐步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大數據工作機制,實現“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
堅定不移推動民生工作創新,加快完善民生保障體系。五中全會把改革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提到了新高度,而民生無疑是全面小康畫卷上最厚重的底色。對貴陽來講,要綜合運用好科技、制度乃至頂層設計等創新手段,始終堅持發展為民的價值導向、民生優先的行動導向和民意為重的評價導向,千方百計增加老百姓獲得感。要運用好大數據手段。充分整合政府各部門、公共企事業單位等機構的民生服務數據和資源,有效打破信息壁壘、消除數據孤島,構建“一站式”大數據民生服務平臺。特別是,要大力推進健康云、農業云、扶貧云等的建設,以大數據推動大扶貧等重點工作,不斷提升民生保障的長尾化、預判化、標準化水平。要形成長效服務機制。針對老百姓關注的重點難點民生問題,建立和完善工作協調機制、項目運管機制、資金籌措機制和監督考核機制,倒逼相關部門和單位持續精準發力,特別是要著力抓好重大民生工程,繼續用好“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等載體,全面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要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建好各級群眾工作網絡,深入推進社會“和”云、數據信訪等工程,織密群眾監督之網;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認真調查核實、及時處理反饋,進一步提升群眾監督效果。
貴陽作為大數據發展的先行地區,已經取得了先發優勢。貴陽呼叫中心是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核心點和關鍵基礎。圖為占地1.8萬平方米、擁有3200個坐席、可帶動5000余人就業的貴陽呼叫中心與服務外包產業示范基地。(王 京/攝)
建設系統創新平臺,讓創新成為引領社會風氣的全新時尚。
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要將貴陽打造成區域性創新中心,就必須通過政策、產業、市場等多種手段,形成點、線、面結合的網絡化創新體系和創新文化,從而構建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具特色的創新生態環境。
牢牢抓住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建設創新要素匯集大通道。按照“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政府為推手、以產業為目的、以人才為支撐”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以政府為推手建立和完善各級各類開放性平臺。特別是,要進一步完善好“一站一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貴陽合作站、北京技術市場貴陽服務平臺) “一院一中心”(北京貴陽大數據產業研究院和北京貴陽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一部一院”(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貴陽分部和貴陽信息技術研究院)“一室一盟”(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和大數據產業技術聯盟)等一系列合作平臺和合作機制。通過強化京筑兩地的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對接、創新成果與產業對接、創新文化與城市生態建設對接、創新項目與企業對接,形成全方位對接、多功能協作、國際化整合的發展模式。
充分運用大數據發展先發優勢,形成創新產業大鏈條。依托既有的大數據產業基礎,以數博會、眾籌大會等國際化展會為平臺,以“政策+基地+資金+服務+平臺”模式為核心,孵化培育創新鏈條,將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打造創業載體和創新平臺。特別是,進一步完善大數據產業行動計劃、“創客十條”等一系列創新創業扶持政策,為投資者和創業者提供支撐和保障。在此過程中,政府要具備企業家精神,有需求思維,學會站在企業家的角度,思考他們所需要的東西;有實干精神,做到既有想法、又有辦法,既想干事、又干成事;有釘釘子精神,堅持看準方向、持續發力。讓貴陽成為創新創業的首選地,讓“貴漂”現象來得更加猛烈。
培育容錯城市的容錯精神和機制,促進創新活力大迸發。我們現在處在一個創新的年代,創新就要探索,就會有失敗。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容錯空間的城市是沒有創新活力的城市。貴陽一方面城市尺度沒有北上廣等大城市那么大,相應地風險也就沒有那么高;另一方面是省會城市,功能配套比較齊全,集聚了各種創新創業要素,貴陽的成功就可能意味著全省的成功,全省的成功也就可能意味著在全國的可復制。要按照建設容錯性城市的定位,在尊重市場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出臺如何容錯的具體舉措,為大數據“風口”上的“貴漂”提供“緩沖墊”。(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