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法”花開別樣紅
——信訪改革助推都勻市和諧穩定發展
文丨劉 銳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袁紹陽
都勻市進一步深化改革,鞏固現有成果,讓群眾依法懂法,實現由“信訪不信法”到“棄訪轉法”的轉變,助推都勻市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和社會治理邁上新臺階。
2015年6月,貴州省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工作推進會在都勻市召開。會上,省領導高度評價了都勻近兩年在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會前,與會人員參觀了都勻市涉法涉訴信訪改革情況展覽,省政法委參會人員由衷感嘆:“貴州省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優秀經驗得看黔南,黔南還得看都勻。”
2013年,全國政法工作會議把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確定為政法系統的重點改革項目,要求將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實現從過分依賴行政手段化解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向依法按程序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轉變。十八屆三中全會更是明確提出,要改革信訪工作制度,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解決,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
都勻市緊跟一系列改革方針,以法治思維、創新手段為引領,以涉法涉訴源頭治理為基礎,以訴訪分離為主線,以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機制為重點,以依法按程序辦理為核心,以依法終結和健全司法救助制度為保障,按“源頭控制、自我糾錯、真情化解”使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壓增量,減存量。
都勻市政法委書記雷學良坦言,都勻市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工作通過近兩年的調研、摸索,已經有所成效,還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工作,鞏固現有成果,讓群眾依法懂法,實現由“信訪不信法”到“棄訪轉法”的轉變,助推都勻市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和社會治理邁上新臺階。
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的核心要義就是堅持用法治思維看待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用法治的方式解決涉法涉訴信訪訴求,對于社會矛盾以案件形式進入司法領域,出現訴訟與信訪交織、法內處理與法外解決并存的狀況,努力實現部分群眾由“信訪不信法”到“棄訪轉法”的轉變。
為此,都勻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為組長,政法各單位和信訪局領導為副組長的涉法涉訴信訪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都勻市涉法涉訴信訪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等工作制度。
同時,在具體工作中把依法辦事與依法維權有機結合起來,堅持“訴訪分離、依法辦結、綜合施治、屬地化解”,做到群眾訴求合理的問題解決到位、訴求無理的問題疏導教育到位、生活困難的問題幫扶救助到位、行為違法的問題依法處理到位“四個到位”,要求各部門對信訪問題要依法導入、主動化解、合理退出,引導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在法治軌道內妥善解決。
在具體實踐中,都勻市大膽破冰,不僅創新建立都勻市涉訴人民調解委員會,構建“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法委牽頭、綜治辦協調、法院主導、司法組織、多方參與”的聯動調解平臺,還推行律師介入信訪工作機制,創建“公安信訪中隊”“第三方評查”“萬民代表聽千案庭審”“148法治護航”等20多項對涉訪涉訴信訪案件源頭治理、訴訪分離、依法導入的有效機制和做法。
此外,在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解決上,都勻市還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化解”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將工作明確責任,同時開展案件“三訪”,對信訪當事人開展約訪、下訪、回訪和聯合接訪工作,明確要求對涉法涉訴信訪人的訴求要耐心聽取、認真分析、真誠解釋、為當事人合理解決。
“全市信訪案件已經從原來的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轉變到現在的進入法制,走法律程序。群眾也通過公檢法司的改革工作,知道不要盲目的尋求信訪,而是走法律程序。”都勻市政法委副書記吳家平說。
“148”源于“要司法”的諧音,是都勻市法律服務專線電話。今年以來,“148”法律服務專線拓展為“148法治護航”活動,為“十大棚戶區”改造中出現的因征收拆遷、修建公路等引發的信訪案件提供法律服務和保障。
都勻市司法局工作人員長期扎根棚戶區摸底調研,并整合全市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成立法制宣傳、法律服務、矛盾糾紛調解等專項小組深入各棚戶區,通過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源頭護航”、 法律服務的“法制護航”、 法律援助的“減壓護航”、人民調解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的“防范護航”、特殊人群教育管控的“管控護航”五個舉措,為棚戶區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法制宣傳有的放矢,為棚戶區改造提供“源頭護航”。編印棚戶區改造法制宣傳資料,利用法制流動宣傳車,剖析典型案例,深入棚戶區開展巡回宣傳,引導群眾通過正當渠道反映訴求,不聽信謠言,不提超越政策的要求,不參與非法組織活動,避免小問題變成大矛盾。
法律服務有案必接,為棚戶區改造提供“法制護航”。成立“棚戶區改造法律服務工作組”,每個律師所服務一至兩個棚戶區,為棚戶區指揮部、被征收戶提供法律服務。利用“棚戶區改造法律服務流動車”,為優撫對象、空巢老人、殘疾人、特困家庭等特殊人群現場辦公。開展棚戶區集中現場辦理公證服務,對棚戶區被征收戶申請辦理的房屋買賣、分家協議、繼承、贈與類公證本著優先、優惠、優質原則進行辦理。
法律援助有求必助,為棚戶區改造“減壓護航”。為棚戶區被征收戶提供綠色通道,對棚戶區被征收戶因分家析產、房屋繼承、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法律事務實行不審查經濟、不管戶籍,全部納入法律援助對象,做到“凡申必援”。同時在各棚戶區指揮部公布點公開法律援助人員名單,讓棚戶區群眾不但能“不要錢打官司”,還能知情選擇律師和法律援助人員。
人民調解有案必調,為棚戶區改造提供“防范護航”。掛牌成立棚戶區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配合棚戶區指揮部搞好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消除隱患。組織開展涉棚戶區調解員培訓工作,提高調解員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調解技巧。
社區矯正有違必究,為棚戶區改造“管控護航”。開展“集中教育”,對棚戶區改造中涉及的社區服刑人員進行每月集中教育,重點監管。狠抓社區服刑人員的“銜接、管控、教育、幫扶”四個環節,定期走訪,防止棚戶區社區服刑人員組織參與不穩定事件。
黔南州委常委、都勻市委書記吳丹(左三)在棚戶區改造現場指導工作。(都勻市委宣傳部供圖)
都勻市在涉法涉訴信訪改革中嚴格公正執法,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努力實現辦案的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有機統一,大力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執法環境,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2012年至2014年,都勻市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7757起,調解成功7494起,調解成功率達96.61%。都勻市政法委共接待來信來訪166人(次),答復166人(次),督辦、指導處理36起;市法院受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22起,處理21起;市檢察院受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10起,辦結10起;市公安局受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96起,辦結96起;市司法局受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7起,辦結7起。
今年前三季度,都勻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0億元,同比增長1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預計完成19800元和7200元,同比增長均為12%;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2735人,同比增長10%;20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完成24億元,同比增長14.5%。
截至9月,都勻市棚戶區項目建設共征收房屋10638戶,拆除房屋4060棟,征收住房面積142.18萬平方米,兌付征收房屋資金16.54億元,棚戶區改造工作按計劃有序推進。
“對于涉法涉訴信訪改革,我們將繼續開展好國家司法救助工作,以保證涉法涉訴信訪當事人的合理訴求得到合理解決及公正處理。”雷學良介紹,都勻市將繼續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探索建立涉法涉訴雙向承諾互信機制和非誠信上訪懲戒機制,抓好重大疑難案件和有重大影響案件的協調指導和督查,為都勻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保駕護航。(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