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
我以交換生的身份,前往英國倫敦溫布爾登中學學習。剛到學校兩周,就感受到英國教育的詭異之處。他們竟然有一個“失敗周”,即學校用各種難題來打擊學生。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神題課”和“死亡課”。
周一,學校數學教研組推出了兩套極富挑戰性的數學考試試題。我躍躍欲試,因為我在中國的時候,數學成績拔尖。數學老師瓊斯在發完試卷后,對大家說道:“同學們,坦白地說,這份試題比較復雜,大家可能會覺得很難。”
我心想,中學生的數學題能難到哪里去呢?然而,當我看完試卷后,驚出一身冷汗,我對大部分試題都沒有思路,別說得高分,就連及格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剎那間,我的心情跌到谷底,一種對數學從未有過的挫敗感襲來。
翌日,考試成績出來,我只得了28分。令我驚奇的是,我竟然躋身年級前5名,還受到了瓊斯老師的表揚。瓊斯老師對我說:“溫布爾登中學是英國頂級的中學,學校大多數的學生都很優秀,但我們擔心學生因為自身完美而產生優越感,這樣會讓你們今后經不起挫折或裹足不前。開設‘失敗周,就是為了讓你們從小就擺脫完美主義的思想,了解無論誰失敗都是可以接受的。”
周三,班主任又通知我們,周四學校將開設“死亡課”,模擬應對父母車禍。
周四一大早,我們就在學校大禮堂集合。來自殯儀館的艾琳女士為我們講述了她日常工作中的一些事情,講完后,她讓我們上臺輪流扮演角色,模擬父母因車禍身亡時如何應對。很多同學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散場后,我找到艾琳女士問:“老師,為什么要開設這樣的課程,在我們面前展示陰暗面呢?”
艾琳女士笑著答道:“通過這樣的課程,讓你們體驗突然成為孤兒的感覺,有助于你們體驗遭遇不幸時的復雜心情,以及怎樣控制情緒。像這樣的挫折模擬情景和角色扮演,在英國的學校中十分常見。除了這些,英國的中學還經常組織學生到法庭參觀,并旁聽審訊現場。此舉意在不刻意保持學生們心靈的‘純潔,不回避讓學生了解社會的丑惡現象,以防你們一旦接觸社會,看到某些陰暗面后,會感到茫然若失、無所適從。”
(張有軍摘自《雜文選刊》)(責編 水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