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當其他人在適婚年齡尋找結婚對象的時候,她想要的卻是尋找生活的樂趣和刺激,還有無數的新奇和未知。
最初的想法也曾像她的無數同學那樣,找一個安穩的男人嫁了,最好男方給買房買車,可以留在香港,守著龜殼大小的兩居室,過個三年五載,生個一兒半女,每年都有加薪,日子就那么平平淡淡地過了,旁人眼里,會覺得一切很美好。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重新認識了愛情,也了解了人生。在哈佛的派對上,她認識了一位牛津天才,15歲就拿到了國際奧賽的金牌以及各種各樣的大獎,每天穿梭于世界各地開學術會議,卻還參加拉丁舞的專業比賽,他的恰恰算是她見過現場版里面跳得最棒的。他們在第一次見面就互相喜歡,當然,僅僅是I like you而不是I love you。他比她小很多,還在念書,雖然拿學院里唯一一個全獎,但也是窮學生一個。他兩周之后就要離開哈佛,但是那兩周大概是她所有的約會經歷里最好的。
天才少年離開的時候對她說:“你應該有自己的夢想、自己的目標、自己的生活,走在對的道路上,自然會遇到對的人,他們或許陪你一段路,或者與你共度一生,沒辦法奢求天長地久,但你至少可以保證,每個你遇見的愛上的人,都是正確的人,給你正能量,給你快樂和欣喜,給你美好的回憶。”
曾幾何時,她也是一個熱愛抱怨的人。“你不能原地踏步,卻又好高騖遠。”牛津天才的一句話讓她醍醐灌頂。
她明白了經營自己的重要,首先要先讓自己成為積極努力和開朗活潑的人,才有可能遇到同樣的男人。
于是她開始下班后依然閱讀寫作,然后凌晨6點把稿件發給編輯,用3個月的時間寫作整理新書,一個人走過了20多個國家,并最終執著地愛上了法國,并出版了《如果在巴黎,一個旅人》。
她的新書里有一句話:“比人生未知的歷險更可怕的,是那種一眼就看到老死的時光。” 她說:“從來沒有像此時此刻這般,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信心。”
她叫劉文,她的愛情哲學是:“只想要和對的、聊得來的、有意思的人約會,跟隨自己的心走,總有一天會遇見對的那個他。也許沒有高級法國餐廳的燭光晚餐,沒有太平洋小島上的別墅和私人泳池,沒有6克拉鉆戒,也沒有山盟海誓,更或者他完全不符合我媽對未來女婿的要求,甚至都不知道明天會怎樣,也不知道下個星期對對方還有沒有感覺,但是至少此時此刻是很開心,那么就好了。 可以在周末的晚上一起去跳恰恰或華爾茲,周日一起去爬山,然后在剩下的日子里努力工作,攢錢旅游。”
主編問她:“你幸福嗎?”她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在這樣的生活里,哪怕沒有收獲愛情,也收獲了人生。”
?(責編 江有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