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得強,朱伯麟,姜 錦,楊汝蕓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廠,甘肅 金昌737100)
金川集團有限公司化工廠20 萬t/a 離子膜燒堿(一期)系統于2009 年11 月建成投產,整套裝置循環水系統配備2 臺立式斜流泵(開1 備1)為系統各機組、換熱器等換熱設備提供循環冷卻水,循環水泵的主要參數為:流量6 900 m3/h;揚程50 m;轉速:590 r/min;軸功率:1 099 kW;效率:85.5%;循環水泵配套電機功率:1 300 kW;額定電壓:10 kV;額定電流98.7 A;轉速590 r/min。
由于下游耗氯裝置運行不穩定,導致燒堿(一期)系統長時間處于低負荷運行狀態,車間對系統中使用循環水設備的設計水量進行了詳細統計,循環水總需求量共計6 250.8 m3/h,見表1。在低負荷運行時,蒸發裝置停止運行,整流系統運行3 套,化鹽水換熱器、陰極液冷卻器、放空氣冷卻器、冷凝水換熱器等設備未使用冷卻工況,此狀況下系統實際循環水需求量最大為3 698.4 m3/h,遠遠低于循環水泵的設計流量,由于斜流泵無法通過出口閥門調節流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
為實現循環水泵的節能目的,常用的葉輪改造方法有以下3 種。
眾所周知,切割葉輪外圓直徑可以降低水泵的流量和揚程,從而降低泵的運行功率,達到節能的目的,這個是最簡單的方法。根據切割定律,切割前后的流量、揚程、功率關系如下。式中,Q1、H1、P1為葉輪直徑D1時的流量、 揚程、功率;Q2、H2、P2為葉輪直徑D2時的流量、揚程、功率;


表1 20萬t/a離子膜燒堿系統循環水用量統計
根據現場循環水的實際需求流量(取1.15 的余量系數)則流量為4 260 m3/h,葉輪直徑D1=1 245 mm。計算得出:D2=768.65 mm,H2=19 m。但在滿足流量的同時,由于葉輪切割量過大,造成揚程無法滿足系統要求,此方法不適合現場實際情況。
變頻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變頻改變驅動電機的頻率,降低電機的轉速,繼而減小泵的輸出流量來實現節能目的。變頻節能改造的優點是在生產過程中,當生產負荷降低時,系統所需流量減小,變頻電機可以通過降低電機轉速來減小泵輸出流量,這樣電機的負荷也隨之減小。根據泵的性能曲線,該泵輸出流量為4 260 m3/h 時, 泵揚程約為70 m, 效率75%左右,此時泵軸功率:

可以看出,如果變頻改造,泵的流量降低、揚程上升、效率下降,輸出功率降幅甚微,節能效果不明顯,考慮到其節能效果和變頻投資,此方法亦不適合現場實際情況。具體性能曲線見圖1。

圖1 泵的性能曲線圖
為了降低改造成本,在不改變泵其它零部件尺寸(主要是葉輪處軸徑不變)的條件下,按軸徑的要求進行性能換算。40LBSB-50 立式斜流泵的原型泵是C720-N 模型,原型泵的參數為:QM=6 952 m3/h,HM=68.2 m,η=85.9%,n=590 r/min,葉輪外徑1 297 mm。40BLSB-50 是在原型泵的基礎上對葉輪外徑進行切割后滿足設計需求的。而現場實際需求的參數要求為:QP=4 260 m3/h,HP=50 m,n=590 r/min;首先計算泵的比轉速。

式中:nsm為原型泵葉輪的比轉速;nsp為重新設計葉輪的比轉速。
根據比轉速的計算結果發現原型泵 (C720-N模型)即為現場實際需求泵的模型泵,可以以原型泵為模型對其進行相似換算,通過模型換算計算出比例系數λ 值,計算公式如下:

因改造前后轉速保持不變,因此得出:λ=0.873
根據系數換算,以原型泵為模型重新設計新的葉輪,新葉輪既要滿足最小軸徑安裝尺寸,同時也要保證與導葉體匹配,通過比例系數計算得葉輪直徑為1 132 mm。

計算得改造后葉輪揚程:HP=51.9 m,符合現場條件。
通過以上3 種方案的對比分析,可以得出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重新設計葉輪的方案最為可行,該方案具有投資小、見效快、施工簡單,而且無需更改其他機泵備件,有利于后期的設備維護管理。
對改造方案進行反復核算論證后, 決定由原廠家制造新葉輪,新設計葉輪的具體參數為:流量4 260 m3/h、揚程51.9 m,效率83.7%,具體性能曲線見圖2。
2014 年3 月, 車間利用系統停產檢修時間對葉輪進行更換,經過3 個月的運行,水泵運行電流為68 A,大幅度降低,節能效果明顯,同時經過計算得出:
改造后泵的軸功率:PP=ρgQH/η=719.07 kW

圖2 新設計葉輪性能曲線圖
節約能耗:P=1 099-719.07=379.93 kW
節省電費:S=379.93×0.48×8 000=145.8 萬元/a(年操作時間按8 000 h 計)
通過對裝置循環水泵的葉輪的節能改造,大大節約了電耗,降低了生產運行成本,達到了節約能源的預期目標,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陳 偉.石油化工設備設計選用手冊機泵選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4-75.
[2]劉桂年,蒲旭亮.離心泵幾個特性參數的分析[J].廣州化工,2013,(17):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