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雙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5.36.238
摘 要:近年來,各高職高專院校開設“3+2”辦學模式,以與其他本科高校對接合作培養人才的形式迎合市場經濟發展需求。該文以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結合“3+2”模式下辦學特點與學生特色,從英語教學切入,從教學大綱、教材與專業需求、評價體系方面提出高職“3+2”英語課程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從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完善自編教材、開發第二課堂、完善評價體系方面進行改進。旨在完善“3+2”英語課程體系建設,更好地服務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高職高專 “3+2” 英語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H3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2(c)-0238-02
高職高專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主要服務于學生專業能力發展的切實需要,培養出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新增了“3+2”辦學模式,以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特定專業的學生在本校接受3年的高職教學,然后部分學生轉入掛靠的本科院校深造2年,畢業后可獲得相應的本科學位。這是一種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更高層次人才需求的辦學模式。
該校“3+2”項目中,對學生在前3年高職階段學習的英語技能作了明確要求:學生必須完成課程大綱所要求的176學時的英語學習,并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才能繼續后2年的本科學習。筆者通過對“3+2”高職階段英語教學的調查分析,結合教學經驗,查找“3+2”高職英語課程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為同類院校“3+2”高職英語教育提供參考和借鑒。
1 “3+2”課程建設的問題
1.1 教學大綱目標不明
學校“3+2”項目的英語教學目標很大程度是以與其對接的本科院校英語教學目標為藍本,這樣的教學目標會帶來兩方面的弊端:其一,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本科院校的教學要求對高職學生來說仍有較大難度;其二,一味地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學目標過程中,喪失了高職學生的特色,也難以凸現“3+2”項目的優勢。此外,教學大綱目標中側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卻未能對運用能力的提升加以足夠的重視;知識與運用之間存在脫節。
1.2 教材與專業需求關聯性差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3+2”英語課程體系選用的是新視野大學英語的聽說、讀寫教材第2版,該教材針對本科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提升具有較強普適性,但是“3+2”層次學生的入學基礎普遍低于本科生,因此,對于教材的接受存在一定障礙;新視野教材著重于綜合英語能力的提高,未能從專業、就業崗位的角度體現出實用性,缺乏一定的靈活度、針對性,學生仍然沒有學習到和專業直接相關的語言知識。
1.3 評價體系不科學
目前“3+2”項目英語課程建設評價體系普遍趨向應試,忽視對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該校“3+2”項目中學生英語掌握情況的評價依據主要參照必修英語課程模塊的完成情況,以及是否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鑒于絕大多數學生最終都能順利完成模塊學習,通過四級考試成為了學生進入后續本科階段學習的“攔路虎”,而整個評價體系的單一模式也使得整個教學傾向應試。學生一旦通過了四級考試,后續的英語學習便失去了動力。
2 “3+2”課程建設的建議
2.1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明確教學大綱的目標,除了突出學生夯實語言基礎的重要性,更要突出語言能力的培養,即同步提升聽、說、讀、寫、譯能力,達到本科院校對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要突出“3+2”英語課程體系建設的特色,應明確學生在不同階段所達到的培養目標。針對學生入學時基礎知識薄弱的特點,課程模塊初期應著重夯實語言知識基礎,確保學生具備完善的語言功底;突出高職本科培養實踐型人才的特點,中期應啟發學生對語言進行靈活運用,并與專業知識、行業領域相關聯;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探索,后期應給與學生一定的課程內容選擇自由,甚至根據各人興趣選修相應的英語語言模塊,培養學生興趣。
2.2 完善自編教材
考慮到“3+2”項目學生的特點,及其結合了高職與本科英語教學的特殊性,學校可根據各自情況開發相應的校本教材供學生使用。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3+2”項目的教學大綱目標,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入手,以市場行業為導向,在內容上體現出教材的實用性、新穎性。與此同時,編者應參考學生現有的基礎水平、興趣愛好等選擇教材內容。正真做到資源共享、內容豐富、涉獵廣泛。為了切實夯實學生基礎,同步培聽、說、讀、寫、譯技能,校本教材也應開發出配套知道手冊、練習冊、錄音、光盤等。
2.3 開發第二課堂
該校“3+2”項目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本科院校學生比較薄弱,語言學習興趣不高,自覺性主動性相對較差。開辟語言學習的第二課堂、創設語言環境、營造學習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式。學校可組織各類英語競賽,包括英文歌曲比賽、短句比賽、配音大賽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享受比賽樂趣的同時提升語言技能;,開展口語演講、英語辯論等活動促進學生口語技能提升的活動;利用學校電臺,每日定時播放英語新聞,在校園內營造語言學習氛圍,提高學生聽力能力;組織學生成立英語閱讀俱樂部,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啟發對英語文學的探索;鼓勵學生根據興趣參加各類英語社團,培養英語學習興趣。
2.4 完善評價體系
現存的“3+2”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客觀性,評價標準應由原先的成績參照轉變成多元化標準,包括學生對課程模塊的完成程度、所學知識對工作崗位的幫助等;與此同時,評價內容也可引入語言應用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評價渠道應從原先的權威測試轉變成多渠道評價:教師評價、學校評價、社會評價、學生自我評價。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3+2”英語課程體系的建設應當突破傳統的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組織模式,考慮到“3+2”學生的特殊性,英語課程體系既不能完全延用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也不能一味照搬本科英語教學體系。針對其培養目標、學習教材、第二課堂、評價體系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以提高英語能力為導向的課程組織模式,并使之不斷地發展壯大。與此同時,“3+2”英語課程建設中的課程內容選擇與組織的思路都應當具體、規范地加以表達。
參考文獻
[1] 董紅.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4(4):146-147.
[2] 王誠.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性教學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11):153-155.
[3] 吳金林.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5(2):26-28.
[4] 徐平原.對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