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奕青
在政策全面寬松的同時,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又將扮演何種角色,成為當下資本市場發展的懸念。
伴隨著牛市腳步,旨在完善中國資本市場功能的各項制度設計都已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正如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此前所言,當前正是中國資本市場發揮作用的最好歷史時機。
“做空”機會來了?
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5周年之際,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4月16日正式掛牌交易。對于投資者而言,股指期貨“新丁”上市,也意味著“做空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投資操作將會更加靈活。
兩只期貨品種首日上市就出現了分化行情。截至收盤,上證50大漲超7%,漲7.36%,報3283.8點;中證500低開低走后有震蕩拉升,盤中最低跌近5%,收盤跌1.42%,報7707.8點。
回顧2010年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時,期貨和現貨之間的跨市場套利機會屢次涌現,當時相關ETF和LOF份額大漲。不少基金人士認為這一情況會重演,這樣可以直接利好跟蹤兩只指數的基金。
據統計,2014年國內銀行新發行了889只股票類理財產品,其中有636只參與了股指期貨交易,占比高達71%。從境外成熟市場看,80%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會參與股指期貨交易。
但我國境內銀行運用股指期貨的理財產品雖然比較普遍,但投資規模不大,僅占到12%,遠遠低于成熟市場的平均水平。由此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入市空間還很大。
此外,做空工具的增加,利好對沖類基金。目前,股指期貨是A股的主要做空工具,兩融業務中的融券業務也有做空作用,但由于券源不豐富,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將扮演何種角色
盡管許多專業人士認為,新上線的兩只期貨品種對于股市尤其是中小盤股票是利空。但東華期貨資深分析師賈鈞認為,這是對A股市場的利好。
中證500指數對應的滬深兩市中500只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目前總市值為5.4萬億元,約占滬深A股市值的14.42%。該板塊公司數量多、行業覆蓋面廣、單個公司市值小。如果主力要把創業板的股票賣出來,勢必造成創業板股票急速下跌,有中證500指數期貨,主力可以在期貨市場先做空,對鎖相應股票倉位,不用急于快速出貨,這樣對市場的沖擊勢必小很多。
據了解,炒作1手中證500和上證50股指期貨的保證金總共需要25.39萬元。對于這樣的門檻,許多期貨投資者認為并不高,但投資者基本看的多,動的少。
然而,兩位“新丁”上市帶來的影響是把“雙刃劍”,風險依舊值得警惕。
“中證500股指期貨出來后,給制造泡沫的人以緊箍咒,給推動泡沫的人敲了警鐘,給享受泡沫的人以清涼劑?!庇⒋笞C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如此描述新品種的作用。“現在市場的新股發行還沒有放開,存量股票已經出現了泡沫,投資者不能認為后續的股票供應不存在,肖鋼主席提示風險很重要?!崩畲笙鲅a充說。
中證500股指期貨的上市,或正加速了小股票價格趕頂,向上拉抬泡沫變成心理壓力更大的投資活動,接盤者也變得更加沒信心。這促成了市場風格轉換的迅速完成,預期中的空襲以有漲有跌的形式呈現出來。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劉紀鵬認為,股指期貨市場不會對股票市場資金產生明顯影響。即便以包括商品期貨在內的期貨市場,日均資金量才剛超過3000億元,遠遠低于16521億元的融資融券余額,也遠遠小于16453億元的日均證券交易結算資金,也遠遠低于歷次IPO打新凍結的資金。此外,新期指上市初期,交易和持倉增長到一定規模需要一定時間,資金需求與股市存量資金相比可以忽略。同時,考慮到股市不斷有增量資金進場,新期指上市在資金面上對股市影響不大。
目前,上證50現貨、期貨、ETF期權都已經齊備,機構會如何配套使用這些工具?對市場影響如何?劉紀鵬進一步分析,上證50股指期貨為現貨市場(ETF)和期權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上證50指數具有良好的價值型風格特征,其成分股(或ETF)是基金、券商和保險資管的必要持倉成分,上證50股指期貨作為精準、高效、相對便宜的套保工具,將進一步提高資產管理機構入市的資金比例,堅定機構投資者的持股信心,為機構投資者在資產組合中合理配置以上證50指數成分股為代表的大盤藍籌投資組合提供堅實的風險管控保障。對于上證50ETF期權,由于上證50股指期貨流動性高、成本低、效率高,是天然的、不可替代的風險對沖工具。
劉紀鵬說,上證50產品體系的完備,使產品間套利更為充分,從而使上證50指數定價更為有效。此外,期貨和期權產品提供了雙向的方向性和波動性交易模式,必將推動現貨市場向專業化、理性化發展。
立體化交易時代到來
“多層次資本市場”這一提法在2007年就已出現,經過這幾年的實踐,多層次資本市場變得更加立體。從著手研究到正式建立,如今的多層次資本市場較幾年前發生明顯改觀。以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以及新三板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多層次股票市場結構已基本形成。專家指出,在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過程中,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將是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主渠道,隨著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的實施、資產證券化的擴容,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縱向深化等改革紅利的逐步釋放,以股權融資為主要構成的直接融資有望步入快車道,資本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將穩步提升。
實際上,無論是新“國九條”對資本市場在經濟改革中作用的定調,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資本市場“適時啟動‘深港通試點。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等86字的表述,資本市場在國民經濟轉型升級中的地位變得愈發重要。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彭興韻指出,在經濟新常態下,擴大直接融資不僅僅是股票或債券發行規模的擴張,更是通過股票和債券發行結構的變化,使金融資源更好地切合中國經濟轉型與打造新引擎的時代要求,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加油助力”。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由于CDS、CDO等場外衍生工具的創新過度和監管缺失,金融衍生品再度引起了各方面的爭論。但以期貨、期權為代表的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憑借其監管嚴格、規則簡單透明和注重風險管理的優勢,成功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并成為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創新發展和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主要方向。實踐證明,一國金融衍生工具越發達,金融市場越富有韌性,活力和競爭力更強,市場和經濟發展的穩定性也就越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