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興市文化館坐落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嘉興南湖之畔,館舍面積8000多平方米,2011年,嘉興市文化館被文化部評定為國家一級文化館。
2014年,嘉興市文化館依托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有利時機,以嘉興市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中的中心館建設為目標,重新定位自身承擔的職能,提出市級中心館應該以規劃協調中心、業務支持中心、人才培訓中心、創新研究中心和數字服務中心為五大核心職能。在新的形勢下,嘉興市文化館轉變服務理念,探索新的方式,從服務體系、制度體系、供給體系上大膽創新,勇于實踐,有效推動了嘉興市公共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成功構建嘉興市文化館“中心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創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新機制
嘉興市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以本區域內的四級文化館(站、室)為基礎,以縣域為基本單元,以縣(市、區)文化館為總館,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為分館,村(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室(文化禮堂)為支館,形成了“設施成網、資源共享、人員互通、服務聯動”的體系特色。在“大嘉興”范圍內,以嘉興市文化館為中心館,統籌協調全市總分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形成“中心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并體現出“統一網點布局、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數字服務、統一效能評估、統一下派上掛”的特點,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區域聯動、服務創新”的長效運行機制,解決了各級文化設施“孤島”運行,資源分散分割,人員“上強下弱”,服務城鄉有別等問題,促進了區域內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
嘉興市文化館作為總分館服務體系中的中心館,承擔五大中心的職能:規劃協調中心、業務支持中心、人才培訓中心、創新研究中心和數字服務中心,充分體現出中心館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中的核心引領作用。
縣(市、區)文化館作為總分館體系中的總館,鎮(街道)文化站定位于分館并增掛縣(市、區)文化館分館牌子。文化館總館向各鎮(街道)分館下派文化員,承擔總分館之間的聯絡、協調和基層文化活動的策劃運作職責,充分發揮出總館對分館的業務管理、指導和帶動功能,解決了文化館體系運行中的“孤島” 問題,顯著提升了文化館體系的整體服務效能。
各鎮 (街道)按照“鎮(街道)聘、文化站管、村(社區)用”的辦法招聘村級文化專職管理員,把總分館服務體系延伸至村(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包括文化活動室和文化禮堂) ,形成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的支館。村級文化專職管理員是支館的干事,業務上納入分館統一管理。
嘉興市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對有效整合文化資源,對接群眾文化需求,促進全市文化館服務均衡發展具有重大意義,2014年12月12日,《中國文化報》以專版形式介紹了嘉興市著力構建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嘉興模式”的經驗和做法,認為文化館“完善體系,提高效能”在嘉興破題,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本,作出了示范。
率先開展文化館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形成文化館理事會建設的“嘉興模式”
2014年,嘉興市文化館作為浙江省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務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單位,在文化部、浙江省文化廳有關領導和專家的大力支持下,于2014年11月15日成立了嘉興市文化館理事會。嘉興市文化館理事會以“社會參與管理,社會參與監督,提高社會效益”為目標,積極發揮法人治理結構的管理職能,實現政事分開、管辦分離、高效服務,形成了文化館理事會建設的“嘉興模式”。
重視理事會的成分組成結構,形成廣泛的社會代表性
為了達成廣泛的社會代表性與參與性,嘉興市文化館理事會理事組成采取由主辦方提名與社會公開招募相結合、以社會公開招募為多數的原則,以“6+7”的模式招募了13名理事(即市文化局提名的專業理事人員為6人,向社會公開招募的社會理事人員為7人),體現了廣泛的社會代表性。
重視理事會的決策運作機制,形成獨特的監督模式
依據嘉興市文化館理事會章程,成立了嘉興市文化館監事會。監事會的運作獨立于理事會,負責對理事會決策過程、執行行為進行監督,向舉辦單位負責,依法擁有監督權、知情權、質詢權,維護文化館的合法權益。
同時,舉辦單位委派的理事在理事會表決中擁有有條件的否決權。在涉及文化館遵法守法方面、干部選拔任用方面、國有財產處置管理方面的決策中,該理事為了維護舉辦單位的利益,可以使用否決權。這樣從制度上、機制上保證了文化館理事會健康、規范的運作。
重視理事會和總分館架構的統一,形成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作為完善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和同樣作為以現代法人治理結構為實施目的的文化館理事會建設,兩項改革都是國家級的頂層設計。嘉興市文化館理事會建設充分利用了這一歷史性的機遇,把總分館和理事會兩項現代化文化館的標志性建設合二為一,旨在形成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打造一個具有可復制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公共文化服務典范。
著力拓展文化館數字化服務內涵,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手段與方式
近年來,隨著嘉興市公共文化服務免費開放工程的深化,城鄉一體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基于文化館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嘉興市文化館的數字化服務也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各項工作當中。2014年,嘉興市文化館創建數字化服務平臺,使之具備公共文化服務信息發布、網上閱讀、網上預約服務、網上體驗和享受文化產品、網上多媒體培訓、網上辦事、網上互動和監督等功能。現今,館辦刊物《嘉興公共文化》的PDF版本已提供在線閱讀和下載,各期的公共文化大展廳圖文數字資料按期推送,非遺網設立網上非遺項目查詢檢索,“文化有約”網上預約報名,文化禮堂也已提供菜單式服務。同時,嘉興市文化館官方微博、微信的開通進一步暢通了公共文化服務的便捷通道。館內新建了公共電子閱覽室和數字化實體舞蹈體驗館,增加了LED電子公示屏,建設了數字化資源采編中心,擴容了大容量寬帶網絡,群眾文化文獻資源的存檔正在由紙質化向數字化轉變。2014年度,嘉興市文化館網站被評為“浙江省十佳文化館網站”。
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創新了公共文化服務手段與方式,改變了公眾體驗習慣,增強了公共文化服務推廣與宣傳的力度,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
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嘉興市文化館正在從傳統型文化館向現代型文化館邁進。
| 本文由浙江省嘉興市文化館供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