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順孟和
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提出,“要把內蒙古建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眱让晒诺穆糜钨Y源豐富,境內有森林、草原、沙漠等多種具有北疆特色的自然生態;以蒙古族為主的北方少數民族在這個區域生產生活,歷史和民族文化的積淀非常深厚;內蒙古的東北地區與俄羅斯、蒙古接壤,是中國唯一的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區。因此,內蒙古是原生態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和民族風情組合在一起的區域。近年來,我區依托境內的優勢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我區旅游產業尚處于起步和成長階段,旅游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經濟優勢;旅游觀光產品比較多,休閑度假產品比較少;旅游景點相對分散;季節性限制比較強;旅游基礎設施和接待設施尚需完善。為此,要依托內蒙古的優勢旅游資源,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切實解決當前制約旅游業向高端發展的突出問題,力爭早日建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
一、集中力量打造世界級的旅游精品景區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以推進旅游重點項目和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抓手,確定重點項目,有專門機構和團隊來抓,有配套政策支持。緊緊圍繞草原風光、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生態旅游的主題,著力抓好重點旅游區域和精品旅游線路的開發建設。爭取在較短時期內,集中力量打造幾個特色鮮明、極具吸引力的世界級高端旅游精品景區,全面提升旅游服務的品位和檔次,形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的有力支撐點。
二、因地制宜大力開發符合區情實際、形式多樣的新型旅游休閑度假產品
一是養生保健。依托內蒙古眾多的溫泉、湖泊、森林等資源,開發“生態溫泉療養”和“森林康體旅游”等休閑度假產品。比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是復合型旅游資源聚集區,應重點在夏秋度假、養生上做文章。二是高爾夫運動。利用內蒙古草原廣袤綿延、類型豐富多樣的特點,在休閑度假區適度開發建設高爾夫球場,夏秋時節吸引國內外游客來內蒙古休閑度假,讓游客在藍天白云下、清風送爽中參與體驗高爾夫運動。三是馬文化馬產業。內蒙古是我國乃至世界馬品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馬的形象、馬文化也是內蒙古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的重要標志。現在馬文化和馬產業已成為體育、文化事業和人們休閑娛樂的重要內容。要加強對馬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加快對草原馬匯項目的開發與建設,推進優良馬匹的培育、馴養、培訓騎乘及馬裝具交易等產業的發展,完善配套設施,以豐富的馬文化項目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和旅游者。四是冰雪運動。選擇條件適宜的地區和城市,開發反季節的休閑度假產品,打造一批冰雪旅游項目,促進冰雪旅游與冰雪體育相結合,提高旅游接待設施的綜合利用率。
三、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大力開辟自駕車旅游
內蒙古地跨三北,幅員遼闊,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尤其是交通瓶頸對旅游業發展的制約十分明顯。因此,要重點在改善交通基礎設施上下功夫。加快北京到呼和浩特的高鐵建設步伐,積極謀劃赤峰、通遼等地與沈陽、北京的高鐵接軌,使赤峰、通遼、呼和浩特成為東北、華北省市到內蒙古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為下一步帶動全區旅游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要提高橫跨全區的旅游專列運行頻次,提升服務檔次。要增加主要客源地航班,構建地區性的航空環線。要加快出區大通道建設。
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后,隨著法定小長假和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以及私家車擁有量的不斷增加,自駕車旅游已成為一種旅游新時尚。要緊緊抓住這個機遇,充分利用地域寬廣、景色秀美、民風淳樸的優勢,發展好自駕車旅游。大力完善自駕車旅館、自駕車營地、加油站等相關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道路標識指示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吸引東三省、京津冀、陜甘寧等地區的自駕車愛好者來內蒙古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同時建設一批旅游小鎮和旅游特色村,讓都市居民體驗鄉村民俗游。
四、打造大型旅游綜合體
旅游綜合體是指在特定區域內,以一定的旅游資源和土地資源為基礎,將休閑、度假、商務、會展、娛樂、購物等主要功能進行有機結合所形成的產業互動、功能互補的泛旅游產業聚集區。旅游綜合體融合了旅游業、商業、房地產業等多種業態,有效整合了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聯動發展,提升了傳統景區初級的吃、住、行、游、購、娛,實現全產業鏈旅游功能。旅游綜合體的出現,是旅游消費模式升級、景區發展模式升級、地產開發模式升級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發展驅動力來劃分旅游綜合體有:文化創意類、度假旅居類、休閑古鎮類、主題公園類等。從全國看,對旅游綜合體的投資正成為新的投資熱點,但在全國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發展模式。
內蒙古個別盟市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呼和浩特市作為首府,發展旅游綜合體更具有比較優勢,必須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力爭為全區旅游綜合體的發展闖出一條新路,樹立一個新標桿。目前,呼和浩特市正在組織實施三個大型旅游綜合體項目:一是大青山南坡150平方公里綜合生態治理工程,總投資107億元,用三年時間,打造集召廟文化旅游、農家樂和休閑采摘、動物園和森林公園、萬畝草原風情園和蒙古部落文化觀光、賽馬場和馬術俱樂部、高爾夫球場、冬季滑雪場、自行車道和休閑健身步道等為一體的大型休閑旅游生態帶。二是敕勒川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在土左旗哈素海規劃100平方公里,總投資130億元,打造以草原文化為主題,蒙元文化為特色,集商務會議、休閑度假、草原觀光、文化體驗、民族藝術展演、溫泉養生、濕地生態等多功能的綜合旅游區。三是內蒙古(國際)文化產業新城,在玉泉區規劃1萬畝,總投資150億元,打造以影視文化發展為主題,集文化創意產業、影視科技發展、文物保護資源利用、餐飲娛樂、旅游休閑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化產業新城。
五、大力推進邊境游和入境游
內蒙古有4200多公里的邊境線,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現有18個邊境口岸。要繼續發揮好口岸優勢,積極探索建立中俄、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區,大力發展邊境游,讓游客充分體驗國門風采、感受異國風情。同時,重點開拓韓、日、港澳臺以及東南亞國家的旅游包機市場,不斷擴大入境游業務。
六、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和宣傳
旅游投入除政府扶持外,主要靠旅游開發的市場化。內蒙古旅游業開發缺乏大投資,而大投資的背后就是缺乏大企業、大集團。因此,要鼓勵資本向旅游產業進軍,鼓勵大企業來開發。主要是引進國內外品牌旅游集團,同時扶持培育自己的大型文化旅游領軍企業,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旅游開發中,實現旅游業的大跨越大發展。
要樹立“形象也是生產力”的觀念,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通過建立全區各盟市旅游營銷戰略聯盟,對內蒙古進行全方位的促銷和宣傳。加強旅游營銷信息化建設,大力開展網絡營銷。打造特色旅游節慶品牌,宣傳內蒙古生態優良、風情獨特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動和與主要客源地省市的合作,鼓勵旅游企業擴大對內蒙古精品旅游線路的宣傳促銷,進一步提高內蒙古旅游業的獨特性、唯一性以及在全國和全世界的認知度、美譽度和吸引力。
內蒙古旅游業發展具有較好的基礎,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為全區旅游業確定了一個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發展定位。只要我們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做特色文章,做品牌文章,做集聚文章,真抓實干、狠抓落實,就一定能夠早日把內蒙古建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為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增添光彩。
責任編輯:康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