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凡
上海藝術門畫廊日前推出了由何凱特博士策展的“磁感線——王璜生的流明世界”展。此次展覽從磁力的角度探討藝術家對水墨形式的實驗性探索,展出的作品包括王璜生從2010年至今創作的一系列繪畫、裝置及影像作品。
王璜生以綿延不絕、百轉千回的線條為特色的作品,既是對傳統的致敬,也是以當代藝術語言表現他在當代現實處境中的精神意象。游弋的線條在整體的畫面上構成飽和的張力,形成一種心緒的多聲共鳴曲,策展人何凱特博士認為這些線條仿佛相互排斥、吸引的磁場中隱形的磁感線,流動、放射的磁線激發一種當代的實驗性能量,一種既反向自身、又面對世界的運動。王璜生的作品以詩意的方式展現他對世界整體沉浸性的體驗,反映出在復雜的生存經驗和身份處境中一種內心的訴求。
展覽“磁感線”中的作品以當代藝術的形態傳達出藝術家對世界整體詩意和內省、沖突和矛盾的個人經驗,在物理學的意義上也可以看作生成了“磁感線的力場”,磁線本身包含了時間的無限性以及力的平衡,王璜生精致而敏感的作品伴隨著常在的卻又不斷變幻的時間之流中的存在感,他以水墨的形式連接著中國文學與哲學的精神,并且表達了水墨實踐的當代性。
除了當代藝術的探索和實踐,王璜生早在上世紀80年就開始介入到中國當代藝術進程中,編輯、出版雜志和書籍,策劃和創辦了一系列重要展覽,包括他擔任廣東美術館館長期間舉辦的“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以及2009年擔任中央美術館館長后策劃的“CAFAM雙年展”、“CAFAM未來展”等等,作為美術館館長,他對中國的美術館公共藝術機構的功能建制上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