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齊
我生在河西。雖然不算當地土著,卻也扎根于此,并深切地愛著這片土地。
上大學的那一年,我離開了它,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開始了新的生活。每當被人問起故鄉,我總是會告訴他們一個響亮的名字——河西走廊。可接下來的交流,卻經常超出我的預想。比如:
“你是裕固族嗎?”
“不是。”
“可是你長得不像漢族人。”
再比如:
“你很能喝酒吧?”
“一般般。”
“你們‘河西酒廊’來的人,千杯不醉啊!”
諸如此類。
在人們的想象里,河西,是一個充滿了異域風情的地方,似乎每個人都穿著鮮艷的民族服飾,手捧銀色的酒碗,一邊歌舞,一邊痛飲。
我無意反駁。因為這樣的想象在我看來同樣歡快而美好。河西,就是一個多姿多彩、灑脫率性的地方。
行走在河西,你會被雄奇壯麗的景色所震撼。延綿不斷的雪山,色彩斑斕的丹霞,晶瑩潔白的冰川,萬里無垠的草原,遼闊、浩瀚、豐饒、壯美,這樣的詞語依然無法概括這片土地帶給我的震撼。而這里,就是我魂牽夢縈的家鄉。
有了美景,自然也不缺乏美食。河西的美食,乍一看粗放,土豆、粉條、辣椒、肉……簡單而隨意的結合,甚至有些不搭調,吃起來卻無比和諧美味。比如張掖的牛肉小飯,將牛肉、面、粉條、豆腐、綠菜煮在一起,佐以胡椒,在清晨吃上一碗,五臟六腑都透著熱乎乎的舒坦,一天的好心情從這里開始。中午,各種肉類讓人應接不暇。手抓、鹵煮、黃燜、爆炒……大快朵頤。還有各種風味的釀皮、油糕,有滋有味。晚上,就是烤肉和炒撥拉的天下了。
炒撥拉是山丹縣著名的美食,也有人稱之為“炒卜拉”,以制作的過程和動作為之命名。用具為大鐵鏖,將食材放置其中,不斷翻炒,使之充分受熱,炒一份,可供七八個人共食。大家圍著鐵鏖坐成一圈,隨意伸出筷子,夾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盡管身處煙熏火燎之中,但是各種食材混雜,麻辣適度,肥而不膩,種種滋味交融,那撲鼻的香味讓人欲罷不能。那是專屬于河西人的美食記憶。
行走河西,你不能不嘗一嘗河西的美食,它雜糅良多,卻融合得天衣無縫。那是河西人的個性,率性灑脫,卻也無限包容。
張掖牛肉小飯
原料:面粉、牛骨湯、牛肉、粉皮、豆腐。
調料:胡椒粉、姜粉、鹽、蔥花等。
做法:
1.將面粉揉成面團,用壓面機壓成長面條,切成米飯粒大小,在柔軟細布的覆蓋下晾1個小時左右。
2.將豆腐切成小薄片,粉皮切小塊,牛肉切小片,放入牛肉湯中煮開調味,略放一些水淀粉勾芡。
3.將面粒煮熟后,撈出并浸一下涼開水,澆上勾兌好的牛肉湯配料,加入香菜、蔥花即可。
山丹炒撥拉
原料:羊肝、肺、肚、腸、心等。
調料:蔥花、蒜苗、青椒、鹽、花椒、辣椒面等。
做法:先將原料洗凈,放在一張大鐵鏖(圓形,扁平,中間略凹)上,撒上辣椒面。鐵鏖中央放油加熱,用炒勺舀起,澆在辣椒面上,迅速翻炒。再加入蔥花、蒜苗、青椒等各種佐料,翻炒均勻即可。如果想吃主食,則可以把熱乎乎的饅頭掰碎,加入炒撥拉中食用。饅頭表皮微黃,湯汁滲入其中,十分美味。
(責編 ?水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