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姍姍 王新本 賈孝榮
據2002年4月8日舉行的“世紀中國亞健康市場學術成果研討會”的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健康人群約占15%,非健康人群約占15%,而亞健康人群約占70%,其總數超過9億。資料還顯示,亞健康發生率在許多國家呈上升趨勢且日益年輕化,目前我國處于亞健康狀態的青少年約3000萬人,而擺脫亞健康的主要手段并非靠醫藥,而是要通過生活習慣、心理狀態的轉變,以及提高人體自身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來實現。
首先,強健的體魄是預防亞健康的基礎。青少年課業負擔重,往往忽略了體能的鍛煉與提高。規律和適度的體能鍛煉不僅能提高身體素質,緩解精神壓力,調節精神狀態,也是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的好方法。
其次,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至關重要。青少年面對學習與升學壓力,加之青春期引起的生理和心理改變,容易產生焦慮情緒。老師與家長應給予積極正確的引導,堅強其心理素質和情感,幫其度過這一特殊時期。青少年也應加強與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的交流與溝通,及時排解不良情緒,看些怡情養性的書籍,多參加課外活動,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保持身心健康。
再次,規律的生活是健康的重要保障。保證規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飲食,繁重的學習之余安排適當的娛樂活動,會使枯燥的學習生活變得充實、豐富而有趣,學習起來會更有成就感,也是抵御外界不良思想和誘惑的強大武器。
第四,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積極關注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學校應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加強生理和心理衛生教育,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父母對子女固然 “望子成龍”,但寬松、自由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只有學會與孩子溝通,才能掌握孩子的思想與心理狀態,并給予及時引導,避免孩子受到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
(責編 懸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