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一說到要過“兒童節”,心里的感覺就好像要過年一樣。
那時候,每年的兒童節都有舞蹈表演,所以,一開學,班主任們就開始暗中較勁,各顯神通。從選擇舞蹈主題到確定排演場地,從舞蹈教練的邀請到演出服裝的預定……兩個月的排練,兩次預演,到最后短短3分鐘的正式亮相,絢麗的煙火終于落幕。
排練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它意味著要放棄很多休息的時間,意味著在陰天下雨的時候還要穿著短裙,并且笑得一臉燦爛。然而,所有的辛苦都抵不過那一場正式演出帶來的快樂。大禮堂里擠滿了興致勃勃的家長,熱烈的掌聲一波接著一波,如潮水般洶涌起伏。
演出結束后不但野炊活動,而且有專門發放的每人一大袋零食,還有一天快樂的假期。之后,我們又會眼巴巴地盼著時間過得快一點兒,讓下一個兒童節早一點到來……
那時候,總是覺得“國際兒童節”聽上去非常威風,好像在6月1日這一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要去游樂場瘋玩一場似的,而直到成年后才知道,世界各國的兒童節是不一樣的。
比如日本一年要慶祝3次兒童節。3月3日是女孩節,父母會把穿和服的漂亮玩偶送給女兒,作為節日禮物。5月5日是男孩節,有兒子的家庭,門前都懸掛“鯉魚旗”,表示“鯉魚跳龍門”的意思。11月15日是“七五三”兒童節,3歲、5歲和7歲的孩子將會穿上最好的傳統和服,背上一個畫了松樹、烏龜或鶴等圖案的小紙袋,裝滿父母買的糖果和玩具,然后上神社祈福。
哥倫比亞則將每年的7月4日定為兒童節,全國的學校都要舉行慶祝活動,兒童們還常常戴上各式各樣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的樣子在街頭玩耍。
巴西將兒童節定在8月15日,這一天正好是巴西的“全國防疫日”。所以,各地的醫生們都要為孩子們看病,還要給5歲以下的兒童注射預防小兒麻痹癥的疫苗,表明政府十分關心兒童的健康。
每年的8月7日是瑞典的“男孩節”,又稱為“龍蝦節”,鼓勵全國的小男孩學習龍蝦的勇敢精神。這一天,孩子們要打扮成龍蝦的樣子,表演活潑可愛的節目。12月13日則是 “女孩節”,又叫“露西婭女神節”,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樣,為其他孩子做好事。
西班牙的兒童節在1月5日,各地都有花車游行,花車上“3個國王”不斷撒出各式糖果來慰問兒童。
新加坡的兒童節是10月1日,大人孩子都要放假,而且在兒童節當天,小朋友進游樂場要購買全票,大人則購買半票。
非洲西部的國家大都有專門的“兒童狂歡節”,一般持續1個月,所有的孩子都會盡情歡樂,熱鬧非凡。
兒童節,祝愿曾經是孩子的你,青春不老!
推薦曲目:
《LEPAPILLON》:法國兒歌,電影《蝴蝶》的插曲。曲調輕快,歌詞富有童趣。
《野蜂飛舞》:俄羅斯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名曲之一。生動地描繪了王子變成的野蜂振翅疾飛,攻擊反派角色的情形,旋律極快。
《桔梗謠》:又名《道拉基》,一首經典的朝鮮族民歌,曲調柔和細膩,旋律優美動聽。最初產生于朝鮮江原道附近的一首民謠,后流傳全朝鮮。
《跑出一片天》:親情勵志電影《跑出一片天》的主題曲。歌中唱道:“夢想的姿態,逆著風也努力綻開……汗水滴入胸懷,為勇氣灌溉……” 以“燃燒夢想”為主題,慷慨勵志。
《SCHNAPPI》:德國小女孩約伊·格魯特曼哼唱的一首歌曲,描述小鱷魚與大鱷魚之間的感情。
(責編 ?水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