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學東
編輯績效管理的目標就是通過有效的管理手段,充分激發編輯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個人價值和組織績效。目前,越來越多的出版企業通過設定并優化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簡稱KPI)對編輯進行績效管理。但如何讓績效指標真正發揮激發編輯潛能的作用,還需要管理者在實踐中運用好管理藝術和智慧,尤其需要把握好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的契合點,做到剛柔相濟。
出版企業的良性運轉須以規章制度做支撐,剛性管理就是一種圍繞規章制度進行的、強調紀律 要求的管理模式。出版企業實施剛性管理有幾大好處:一是有利于創設公平公正的工作環境。如出版社“圖書選題論證的相關規定”明確要求所有編輯人員在選題論證過程中嚴格遵照執行,體現了“規定”面前人人平等,為該社的編輯團隊營造了一個規則相對統一的工作環境,便于編輯與出版社之間、編輯部門之間以及編輯個體之間關系的協調。二是為編輯績效考核提供了清晰明確的量化指標。剛性管理目標清晰、方式直接,通常會明確規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應該怎樣做等工作標準,并輔之以具體、可操作的量化指標。如“編輯加工管理辦法”既對編輯加工天數、編輯加工費結算及支付標準等提出了具體的量化標準,又對圖書編輯加工管理流程等做出了明確說明。這種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規定,對責、權、利有明確界定,使管理與被管理者均能對考核要求及標準了然于心,為編輯加工及后續工作提供了參照。三是有助于編輯績效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剛性管理注重建章立制,強調通過規章制度規范出版企業的整體運營,從而形成標準化的工作流程。權責明確、獎懲分明、原則性強的剛性管理,有助于推進編輯績效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完善編輯管理流程和內控機制。
剛性管理是編輯績效管理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但在出版工作實踐中不難發現,某些出版企業雖查漏補缺式地不斷出臺各種管理規定,強化剛性管理的力度,但內部運營狀況卻并未達到預期,甚至反而導致內部摩擦加劇、管理效能減弱、工作績效降低,這表明剛性管理也有其局限性。一是缺乏操作的靈活性。剛性管理強調的是原則性,相關人員都要依規而行,照章辦事,在實施過程中既不具有靈活性,也不具備彈性的操作空間。在編輯管理工作中時常會聽到,“我加班加點編輯書稿得不到任何獎勵,偶爾遲到一次卻要被處罰”等類似的抱怨,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操作過程中欠缺靈活性的剛性管理會引發負面情緒,導致矛盾和沖突的發生。二是易引發編輯的不平等感。在知識人才密集型的出版企業中,編輯群體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因而具有知識分子尊重需求高、平等意識強的特點。剛性管理則以組織權威為基礎,管理者常處于居高臨下發號施令的狀態,更多采用“我要求、你服從”的管理方式,編輯常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缺乏被尊重的體驗,易導致心態失衡,引發不平等感。三是有礙于編輯能動性的發揮。出版企業管理者管理的觀念與態度、策略與方法決定著編輯的工作狀態。在管理者多采用命令要求、監督控制、批評懲罰的剛性管理方式下,做得越多出錯的概率越大,出于規避風險的考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編輯只高度關注制度要求,唯“規”是從,多處于機械、刻板、被動應付等循規蹈矩的狀態,常滿足于完成份內工作,有意或無意地抑制自身能動性的發揮,缺乏主動參與管理、開拓創新的意識。并且,量化的工作指標還會誘發甚至加劇處于這一狀態下編輯的職業倦怠。
柔性管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它注重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借助非權力影響力,采用非強制方式,將組織意志潛移默化地轉化為個體的自覺行動。柔性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思想有著悠久的歷史,《周易》提出,“剛柔相推,崇德廣業”。中國先秦諸子中老子的管理思想也有著鮮明的柔性化特征,在其所著的《道德經》中,所謂“柔弱勝剛強”“上善若水,水能利萬物而不爭”等論述,其實就是柔性管理思想的閃現。
在出版企業實施柔性管理有其獨特的作用:一是有助于編輯個體潛能的發揮。柔性管理強調人性化地引導和幫助編輯認知、理解、內化制度要求,使其認同組織目標,將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合二為一,深層次地激發個人的內在動力,增強主人翁責任感。二是有利于增強編輯團隊的凝聚力。柔性管理注重在行動前指明方向、行動中適當支持、行動后反饋激勵,敢于放手,適度放權,有效規避了“過度管理”對編輯造成的困惑與干擾,使編輯從不必要的限制和束縛中解脫出來,有利于營造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形成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
當然,柔性管理也有其不容忽視的短處。一是職責不清易使編輯產生摩擦。由于柔性管理對工作職責的界定模糊不清、分工模棱兩可,因而對編輯的責任意識、合作意識、敬業精神、奉獻精神等要求較高。一旦編輯在上述方面達不到要求,特別是在理解上有偏差、溝通不及時導致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易產生工作盲區。這一消極的工作狀態會導致編輯之間互相推諉、猜忌甚至怨懟,甚至會導致管理失控。二是因標準不明使編輯績效考核難度增大。柔性管理缺乏明確的工作標準,分工不盡明確,帶有較強的個人主觀色彩,更多依賴于主觀判斷。一方面,柔性管理的尺度是否恰如其分,績效管理結果是否客觀公正,取決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賴于管理者的德行修養;另一方面,編輯對于績效管理的結果也是見仁見智,莫衷一是。因此,不易量化的工作標準對編輯績效考核、評估工作提出挑戰,增大了編輯績效考核的難度。
管理的本質是借助他人的力量完成工作任務,達成組織目標。任何出版單位的編輯隊伍,其組成人員在年齡、性格、社會閱歷、能力水平、專業素養等方面都具有差異性。管理者應對每個編輯的個性特點、能力水平、優勢特長、發展潛力等了如指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和潛能,從而實現出版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大德始于自制,大智莫若知人。”對人的關注與了解、使用與培養體現出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智慧,要求管理者既要目中有“人”,也應心中有“人”。善用激勵是實施“剛柔相濟”管理的重要方法。作為出版企業的管理者,莫不期盼編輯都能夠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永不懈怠的工作激情投入工作之中,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對編輯進行最有效的激勵。特別是要做到“三善”,即善待編輯、從善如流、知人善任。要真心關心編輯,使他們產生歸屬感,激發其高度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適當地贊美編輯,激發他們擇善而從,不斷提高自己,從而產生成就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堅持選賢任能,用人上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人盡其才,使編輯能夠充分發揮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同時要樹立典型,褒獎先進。通過順應人性、尊重人格、理解人心,有效激發編輯的內在激情,打造剛性編輯隊伍。
制度帶有根本性,績效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到有章可循。在制度設計上要體現完整性,即制定的制度要涵蓋績效管理的各方面,盡量杜絕出現管理真空;制度的內容既要體現剛性也要突出柔性,實現民主管理與自我管理的相互融合;制度的操作要規范化,避免隨意性。出版企業要以剛性管理為基礎,完善績效管理體系。一是設計績效管理制度。這是績效管理的基礎工作,通過建立統一、完備的績效管理制度,指導、規范企業的績效管理工作,牽引和約束從業者的行為,確保企業的績效管理客觀、公正地推進,使對編輯的評價具有公正性和合理性。包括企業目標分解、分層分類考核制度、考核等級和考核關系的確定、考核方法選擇、考核量表制定、考核申訴及考核反饋辦法等。二是明確績效管理目標。目標設置要遵循SMART原則,即S(Specific):目標具體;M(Measurable):目標可以衡量;A(Attainable):目標可以達到;R(Relevant):目標與工作緊密有關;T(Time-based):目標有明確的時間要求。三是建立與目標相適應的高效組織體系,使工作任務得以分解、組合和協調。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體系,績效管理只能浮光掠影,難以有效落地。四是按照公開、公平、有效的原則進行績效過程管理。在績效計劃、績效輔導、績效考核、結果使用及反饋提高等各環節上,使績效管理與日常管理有機結合,讓編輯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以保證企業戰略的順利實施。
出版企業的編輯多受過正規教育,擁有較高的學歷,是名符其實的知識型員工,具有較為強烈的自我實現的愿望,同時也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這就為編輯績效管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不管理”創造了條件。建立編輯的自我管理機制,需要管理者在運用規章制度時將柔性化的管理理念貫穿其中,充分發揮柔性管理所具有的情感性、親和力、人文色彩等人性化優勢,通過人性化的制度及管理,為編輯搭建自主管理平臺,充分發揮編輯的潛能,有效地將組織目標轉化成個人的自我期望,延伸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編輯績效考核尋求剛柔相濟的契合點,要注意防止以下現象:一是防止簡單地將績效考核等同于績效管理,實際上,績效考核僅僅是全面績效管理的一個手段。二是防止只強調量化指標而忽視質化指標。非量化的“質化”考核包括素質、態度、精神、風格等,往往比“量化”考核更為重要。三是防止片面強調關鍵指標而忽視其他指標。非關鍵指標常常是保證關鍵指標達成的必要條件,沒有這些非關鍵指標,關鍵指標可能成為一個“美好愿景”。四是防止單純強調逐年提升而忽視可持續發展??己酥笜说闹鹉晏嵘?,被考核者的績效指標年年加碼,最終導致績效目標難以達成。這樣考核也就成了一種無實質意義的形式。五是防止出現部門本位主義。由于考核的“剛性”原則,很容易造成部門強調自身效益而忽視整體效益。六是防止強調最終結果而忽視過程督導??冃Э己瞬荒芷鎻娬{“結果”,要在日常工作“督”和“導”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編輯績效管理的有效實施有賴于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的“雙輪驅動”“和諧共振”。缺乏必要的剛性管理作保障,柔性管理則難以有效落實;缺乏適度的柔性管理,剛性管理則難以深入推進。在知識型出版企業,只有以柔為主,做到剛柔相濟,相得益彰,才能實現高效的編輯績效管理。
[1] 崔緒治,徐厚德:現代管理哲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 55-66.
[2] 馮周卓:走向柔性管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34-35.
[3] 郭輝勤:現代企業的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J].經濟師,2004,50(24A):3089-3092.
[4] 付亞和,徐玉林: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第二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5] 方振邦,羅海元:戰略性績效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6] 徐楓:國有企業績效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的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1.02:207.
[7] 何志勇:出版企業績效管理問題探析.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1.0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