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2015年6月4日,“東方之星”救援現場
江水渾濁,探照燈可視范圍只有20厘米,24歲的海軍工程大學潛水分隊潛水員官東幾乎是“盲搜”。
有鐵板擋住去路,他一塊塊搬開,拼命往上游,然后就看到了被瞬間傾覆的“東方之星”游輪扣在冰冷的水下近20小時的船員陳書涵。
問了三四句話,兩眼發呆的21歲被困者才說出一句“你來了”。驚嚇過度的他無法穿戴救生裝具,眼看氧氣見底,官東讓出了自己的裝備。在努力和同事一起把陳書涵帶上岸的過程中,他被暗流卷挾至30米的深水區。
等再徒手潛游出水面時,官東兩眼通紅,鼻腔出血,耳朵里全是機油。
這只是湖北監利大馬洲長江水段“東方之星”沉船救援行動的一個微鏡頭,無法窮盡一場生命至上的國家行動的全景——
6月1日21時30分許,重慶東方輪船公司所屬旅游客船“東方之星”,在由南京駛往重慶途中突然翻沉。船上共有456人,其中旅客405人,船員46人,導游5人。年齡最大的80多歲,最小的只有3歲。
事件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立即指示全力搜救,做好善后,同時要深刻吸取教訓,強化維護公共安全的措施。
李克強總理在2日上午抵達事件地點附近直接指揮搜救。6月3日一早,他冒著大雨再赴客船翻沉現場,他說,生命至上,哪怕有一線希望,也要用百分的努力、萬分的奮斗,抓緊搜救人員。
截至6月3日17時,現場共投入各類船艇131艘、潛水員202名、救援力量2097人,在事發江段下游220公里范圍內開展拉網式搜尋。國家力量之外,民眾第一時間自發救援也給遇險者構筑起一道“生命之堤”。
從6月3日晚開始,救援進入新階段。救援人員開始對“東方之星”進行切割操作,以便探測生命跡象并方便潛水員進入艙體探查。
切割:科學救援的時間點
“好像碰上大麻煩了。”獲救導游張輝事后回憶說,他剛說完這句話,船就翻了。他和同事一人抓了一件救生衣,剛爬出窗戶,水就已經到了他們的脖子。
五月底六月初,是長江流域的雷雨季,也是航行高危季。慘劇發生后,中國氣象局派出專家組到長江客輪翻沉江段現場查看。綜合氣象監測、氣象雷達監測資料和現場查看分析,專家認為,事發時段當地出現龍卷風,風力12級以上,龍卷主體位于江面,水平尺度不足1公里,持續時間約15至20分鐘,屬局地性、小尺度、突發性強對流災害天氣。
正在現場的湖南省華容縣防汛抗旱辦公室主任張志宏說,從6月1日20時至2日8時,緊鄰事發現場的華容縣降下百年一遇的大暴雨,位于沉船點上游的江洲站12小時降雨量高達255.5毫米。
飄搖在狂風暴雨中的“東方之星”,翻沉幾乎就在一瞬間,甚至來不及發出求救信號。
中船708所高級工程師吳正廉指出,當船突然翻沉后,船艙內空氣在水中排出速度很慢,而且會在船艙內向上運動,可能形成很多空氣墊或空氣囊,短期內可以維持被困者的生命。
在現場指揮救援的海軍工程大學專家李其修也同意這種說法:“‘東方之星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傾覆的,因此距離水面最近的船艙底層可能還存在氣墊層,如果有乘客進入底艙,就有存活機會。”
事實上,陳書涵和65歲的朱紅美,就是從船底的氣墊層被官東和他的“蛙人”伙伴們救出的。
而由于船內氣壓升高促使船浮至水面,一旦貿然切割救援將直接導致“東方之星”客船沉沒江底。因此,現場指揮部確定了這樣的救援方案:潛水員先通過敲擊尋找水下被困者,進而通過鉆孔、切割破拆等方式向船艙內注入壓縮空氣或氧氣。
李其修說,最大的困難是切割會導致氣墊層內的空氣逃逸,浮力減少,引發船體下沉,影響船身穩定。所以為確保破拆措施順利進行,最為穩妥的方案是:將鋼纜纏繞并承托船體,然后通過浮吊拉拽鋼纜,以達到固定船體高度和穩定度的作用。
交通運輸部救撈局副局長張建新指出,復雜的環境、天氣狀況,更需要科學施救、精準施救、及時施救。
切割船體、開鑿救生洞是救援的重心,救援隊最終鎖定了三處切割點:空氣艙、污水井、首間艙——這三地人員可能相對集中且存在的障礙較少。
救援人員的每一個任務執行都會慎之又慎。到6月3日晚21點船體切割工作正式開始前,海軍三大艦隊和海軍工程大學、廣州軍區派出的200余名潛水員,就承擔起了先期搜救的重大責任。

在救援現場的海軍工程大學潛水分隊潛水員官東
潛水員要反復下、挨艙摸
由于“東方之星”經過裝修改造,內部結構復雜,且水下能見度不足半米,因此100余個房間的逐個探摸進展十分緩慢。
通過海軍潛水員的監控器材看到,攝像頭可視范圍幾乎為零,渾濁的江水中潛水員僅能通過雙手摸索尋找方向。
據現場潛水員介紹,鑒于目前的水文條件,部分遇難者遺體是在“盲搜”中摸到后運送至水面的,而由于船艙內部結構復雜形成諸多暗流,搜救人員自身安全也存在風險。
一名救援行動現場指揮人員說,因為“東方之星”客船倒扣水中,且沉在水里,長江水是活水,“暗流、漩渦也比較復雜,肯定有危險”。
6月2日11時20分,官東第一個入水,在艙室內探摸時發現了65歲的朱紅美。當時她的頭露在倒扣的房間的水面之上,左手握著鋼管,右手拿著手電筒,意識清醒。沒有人知道她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又是如何在黑暗中堅持了15個小時。
為了幫助朱紅美安全撤離,官東和同事們幫助她穿上了潛水服裝,再與岸上的救援人員配合,合力將她救出了水面,整個施救過程歷時約20分鐘。
官東說,2日白天他連續下潛3次,每次1個半小時左右。由于能見度不及半米,水下情況復雜,潛水員連續下潛體力消耗極大,摸排速度緩慢。幾小時內,潛水員們先后下水20多批次,體力消耗極大,但沒有一人卸下裝具。
陳書涵幸運地等到了官東。
客船傾覆那一瞬,他正在船艙底部灌柴油。劇烈晃動后,僅幾十秒,船體翻覆,艙內水面急劇上升。江水淹沒到了他的脖子,僅有一點呼吸空間。 無盡的黑暗中,他一度絕望等死,卻在被困20小時后幸運地看到了官東的探照燈發出的光。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湖北省監利縣召開的會議上要求,解放軍和地方救援力量要通夜作戰,潛水員要反復下,挨艙摸,爭取再創造奇跡,也要確保救援人員自身安全。
“國”字救援獲贊,日轉發量過10萬
“今天這么多關于沉船事故的新聞里,我最感動的是為了方便救援,三峽大壩蓄起了水,使通過水庫的水從每秒1.7萬立方米降到7000立方米,這個消息淹沒在了茫茫新聞里,不起眼,但是能從這看到這種統領全國、人命為重的責任與能力……”
某網友在6月2日22:11分寫下的這條微博,一天之內被轉發了10萬多次。
誠如所言,自“東方之星”翻沉以來,中國展開了一場國家行動,調集一切可能的力量,不惜代價搶救生命。
在200余位海軍潛水員、三艘工程吊桿船、數十艘各類船艇冒著暴雨、頂著每秒1.8米流速的江水,不間斷地展開水下探摸和水面搜尋時,為了讓后續切割、轉運更加順利,某舟橋旅100余名官兵冒雨在江堤上搭設步梯,而就在這段步梯的背后,是200余名武警官兵晝夜奮戰27小時,才成功打通的一條3公里的“生命通道”。
“實在累了就轉身看看江上的兄弟們,那份焦慮和心急很難言喻,我們不會潛水只能把勁兒使在這里。”一名武警戰士說。
在搜救核心區外,覆蓋200公里的徒步大搜救也已開始。為了搜索可能的漂游幸存者,湘鄂兩地武警部隊數千名官兵在交通艇、沖鋒舟的配合下展開了水陸搜尋。“白天飛機和船艇的搜索效率更高,而黑夜只能靠官兵拉網搜索。”武警湖北總隊副參謀長毛維祖說,由于部分落水者已漂游至下游近百公里,因此官兵們的搜索范圍已擴大到220公里范圍。
空軍也于6月2日上午緊急派出6架飛機,分別從北京、武漢兩地起飛,赴客船翻沉地域偵察災情、投入救援。 中航工業、中國石化、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央企,則全力提供通信、燃油、飲水、直升機等保障。
水上搜救,精準的氣象水文預報信息至關重要。
為了給現場救援提供精準水文信息,湖北省啟動水上搜救氣象應急保障服務Ⅰ級響應,監利水文站實時進行現場應急監測。沉船斷面流量、平均流速、最大流速、水深、水溫等信息,每隔半小時就會更新傳遞給一線救援指揮部。
為減輕救援難度,2日上午,長江委防辦對三峽水庫進行三次調度,減少出庫流量,從17200立方米每秒減少到7000立方米每秒,為長江沉船救援創造條件。
“做好現場的消毒防疫,保障救援人員的健康,也很關鍵。”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院長周赤龍擔任該院醫療急救隊的隊長。3日下午,他告訴記者,醫療急救隊伍除了對打撈出的人員進行生命體征判斷等急救工作之外,該院幾個專業消毒防疫隊伍正在進行洗消作業。
民間救生船花2小時才上岸
6月2日零時30分左右,湖南省岳陽市廣興洲鎮洪市村村民馮凱敏正在冒雨修理裝卸砂石的傳送帶,突然聽到長江中隱約傳來“救命”的呼聲。
馮凱敏立即叫上朋友駕船營救。狂風不住地拍打小船,他除了要減輕小船左右搖擺,還要隨時躲避巨浪。一步步地向前移,終于劃到了落水者身邊。
落水者是聽到張輝說那句“好像碰上大麻煩了”的同事,叫江庚。在被江水沖散之前,他還沖張輝揮了揮手。
看到馮凱敏的江庚非常激動,但已經筋疲力盡,說不出話。“我讓他雙手抓著船舷,我和同伴一起將他拉上船來,并迅速往岸邊趕,由于風浪太大,到岸又花了2個多小時,上岸后我們三人體力都透支了。”馮凱敏事后對媒體說。
幾個小時后,在冰冷的江水里冒著“冰雹似的”大雨游了一晚的張輝終于看到河岸。第一腳踏上一塊石頭時,他懷疑是幻覺。一個晚上,他從湖北漂到了湖南,距離事發地50公里。
廣興洲鎮黨委書記吳國良說,目前鎮里12個村每天有上百位村民自發沿著江邊搜查,希望能發現更多的人。
除了當地村民,戶外救援隊、環保組織等多種民間力量也在行動。
目前,僅在岳陽市水域就有25艘各類船舶自發參與救援。民間救援隊“中國藍天救援隊”在事發地周邊緊急行動,協調來自全國38支隊伍、近180名專業救援志愿者在江面上的搜尋工作。隊員王曉暉接到長江沉船事件通知時,距其婚禮還有3天。
在湖北監利,已有300多輛出租車和私家車免費接送船難失蹤人員的家屬,有掛在后視鏡上為失蹤者祈禱的黃絲帶為證。
6月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日21時,“東方之星”翻沉事件已造成至少77人遇難,另有14名幸存者。
同一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事件救援和應急處置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工作任務相當艱巨。各有關方面要以對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爭分奪秒抓緊做好各項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