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偉(大唐琿春發電廠,吉林琿春 133303)
發電機檢修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
朱敬偉
(大唐琿春發電廠,吉林琿春133303)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居民、商業及工業用電需求逐年上升,為保障用電穩定安全,做好發電機檢修工作為關鍵所在,發電機檢修對電力企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闡述了發電機檢修檢修現狀,以說明現在發電機檢修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策略,以供業內人士交流探討之用。
發電機檢修故障因素策略
不論何種儀器設備均會因為外力因素或長期磨損等因素造成該儀器于使用過程中發生損壞,而這些問題的出現則會直接影響機械的使用性能,增加磨損,降低使用年限。故而,為保證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需做好儀器設備的后期檢修工作,對于已經出現的故障或潛藏的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解決。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發電機檢修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以為發電機檢修工作提供參考意見,現闡述如下:
1.1發電機檢修理論概述
對發電機進行檢修的目的在于保證機械可維持正常運行,使其發揮其應有效用。既往,發電機檢修主要采用兩種方法,其一為提前定期進行預防性檢修,該種方式是在發電機仍正常運行的狀態下,定期對其各個系統和結構進行檢查,通過更換一些陳舊或磨損嚴重的部件以保證發電機正常運行的一種措施。其二為事故臨時維修,顧名思義,該種檢修方式發生于發電機出現機械故障之后,檢修人員根據故障情況針對性的對故障部位進行檢查和維修的一種方式。就上述兩種檢修方式而言,其中,預防性檢修工作的開展主要依托于設備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為了維持這一可靠和安全狀態,維修人員需隨著機械使用時間的延長而縮短其檢修周期,如此便意味著在機械運行過程中,檢修會愈發頻繁,這在無形之中給企業帶來巨大的人力成本和資金消耗,并不利于經濟利益的實現。而對于事故臨床維修,這種檢修方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強迫停止而引發事故,違背了檢修初衷。
1.2發電機檢修現狀
現階段,針對發電機開展檢修工作,多采用計劃檢修模式。所謂計劃檢修模式是指將檢修周期、檢修模式按照儀器工作狀態予以提前計劃,目前一般將其分為大修、中修及小修。可見,該種檢修模式實質上對檢修成本也作了相應規劃,直接降低了發電機檢修成本,且可達到檢修目的。
然而,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發電廠規模的擴大,計劃檢修模式的弊端也日益顯露。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檢修工作完成質量難以保障,檢修結果可靠度不高。在實際檢修過程中,雖然檢修模式是依據發電機運行狀態而制定,但是常常出現檢修力度不足,抑或檢修力度過剩的情況。具體分析,即對于一些需要檢修的發電機卻未能盡到檢修義務,因此導致一些故障問題未能及時被發現,而對于一些不需要檢修的發電機則強化檢修力度。如此,不僅未能發揮計劃檢修模式的應用效果,還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浪費,可能為發電機的運行埋下安全隱患,威脅公眾安全。另一方面,隨著居民、工商業需電量的增減,發電廠為適應該種變化趨勢,采用巨型化發電機組,而計劃檢修模式顯然難以符合大型發電機組的維修需求。因此,在實際發電機檢修工作過程中,檢修人員不僅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檢修成本,還應當保證檢修質量和檢修結果的可靠性,以保障發電機的運行安全。
結合工作經驗,筆者將發電機檢修過程中常見問題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制動器故障;制動器故障為發電機檢修過程中常見的故障之一,造成制動機故障的因素較多,如:制動機防塵排油效果不佳、制動塊耐磨性差及制動塊荷載不均等。由此致使制動機活塞受卡,運行不靈,縮短制動塊使用時間,使繞組產生污染等不利后果。(2)軸瓦損害;瓦的溫度過高,造成各瓦之間受熱不均,溫差擴大,便導致軸瓦燒損,發生變形和損害。一般情況下,軸瓦損害也會連帶著損傷軸頸,促使其振動加強,加速定轉子的摩擦和碰撞,造成定子線圈松動下沉,最終引發線圈短路,破壞繞組絕緣。(3)阻尼繞組故障;發電機結構中連接板同阻尼環之間若接觸不良,抑或多阻尼條之間連接斷裂均會引發阻尼繞組故障。該類型機械故障由頻繁起動或失磁狀態下阻尼繞組中產生的轉子轉動或大電流所致。(4)轉子引線故障;發電機結構中引線絕緣破裂、引線絕緣表面存在臟污物、固定卡板松動、焊錫面遭腐蝕等因素均可造成轉子接地故障或失磁。
由上文可知,目前較長使用的計劃檢修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發電機檢修工作,難以達到預期要求。于發電機檢修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諸多問題,不僅給發電機檢修工作制造困難,且給檢修工作質量及其結果的可靠性帶來消極影響。故而,只有在發電機檢修過程中制定科學合理的應對策略,方可保障檢修工作的正常進行,順利完成。
3.1發電機檢修過程中故障診斷方法簡述
一般情況下,針對發電機檢修過程中故障診斷工作,多應用下述三種診斷方法以明確故障產生的原因和發生位置,以便為故障處理提供充分的參考依據。
(1)模糊診斷法;該種故障診斷法屬于一種自動診斷法,主要依托于故障診斷員的工作經驗及知識積累,以此為依據結合模糊的邏輯聯系對現有故障現象產生原因進行詳實分析和歸納的一種方法,抑或通過模糊關系方程或者是隸屬度函數來確定故障原因。在現實發電機故障診斷過程中,特別是面對當前發電廠多應用大型發電機組,不僅系統診斷困難,且多數故障現象與故障因素并無明確及一對一的緊密聯系。很多情況下,一種故障可能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而一種故障因素也可能會同時導致多種故障現象產生。因此,該種方法運用者應當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及專業素養。可以明確的是,因為及時根據故障現象對故障原因進行分析,極大的節省了故障診斷時間的人力消耗,成本較低。但是因為所有診斷依據均是完全依附于故障診斷者的專業知識及專業經驗,所以該種診斷方法從另一方面來說,使用范圍會受到極大限制。(2)神經網絡診斷法;神經網絡診斷法同模糊診斷法不同,它主要以神經網絡模型為診斷依據,意指需首先構建一個診斷模式,根據診斷模式樣本數據建立一個神經網絡模型,于故障現象出現時,選擇合適的參數和算法帶入神經網絡模型以確定故障因素。但是顯然該種發電機故障診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神經網絡模型建立于診斷模式樣本或數據之上,如若選用樣本不合格,則會直接導致故障診斷結果失實,造成診斷失敗。且這種診斷方式在知識表達方式及診斷方法方面均難以理解,而神經網絡模型中分布著個人對于知識的理解,診斷結果缺乏充分的解釋能力,對于該方面知識匱乏的人來說難以理解。(3)模糊神經網絡診斷法;由命名方式可知,模糊神經網絡診斷法是將模糊診斷法及神經網絡診斷法進行有機組合的一種故障診斷法。于神經框架下,應用定性知識和模糊的規則建立神經網絡模型,同時保留神經網絡模型本身所具有的部分學習機制,以此提升模糊神經網絡診斷法診斷效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由此可知,模糊神經網絡診斷法集中了上述兩點的優點,可通過模糊信息處理及信息集合處理識別故障因素,且數據處理能力及學習能力輕度在知識存儲、推理速度、知識表示等方面優勢明顯,值得在當前發電機故障診斷工作中推廣應用。
3.2發電機檢修步驟流程簡析
發電機檢修過程中應用合宜的檢修方法固然重要,但依照檢修流程按步開展工作同樣重要。發電機檢修步驟流程簡析如下:首先,完善發電機停止運作前的準備工作,主要為測量軸電壓,一般情況下測出電壓應當低于10 v;然后,進行檢修前實驗,觀察實驗結果是否同預示內容相吻合,主要實驗內容為定子繞組絕緣電阻實驗、定子繞組泄露電流實驗及定子繞組交流耐壓試驗等;再次,解體發電機,拆發電攬引線、拆發電機汽側上半端蓋、拆發電機密封瓦等;最后,發電機實驗及檢查,保證實驗結果同既往結果無過大偏差,主要實驗內容包含試驗機修中實驗、定子檢修和轉子檢修等,待檢修完畢后,裝復發電機即可。
綜上所述,影響發電機正常運行的因素繁多,發電機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加之外力因素或長期磨損等因素極易造成該儀器于使用過程中發生損壞。作為發電機故障檢修員,于工作過程中,可按照檢修步驟,綜合運行多種方法進行故障分析,以提高檢修質量和結果的可靠性,提升企業經濟利益。
[1]封碩.發電機檢修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4).
[2]王振鐸.發電機檢修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30).
[3]于童雪.試述發電機勵磁裝置故障的產生及檢修[J].科技創業家,2011(10).
[4]李磊.水力發電廠發電機檢修之我見[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7).
[5]唐銘蔚.淺析發電機的檢修及其故障改造[J].電子制作,2013(24).
[6]肖小清,劉石,馮永新等.發電機轉子彎曲振動問題分析與處理[J].振動、測試與診斷,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