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西(云南錫業職業技術學院,云南個舊 661000)
高職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職業技能培養的探索
劉亞西
(云南錫業職業技術學院,云南個舊661000)
近年來,很多企業對高技能化驗分析人才的需求很大,而多數高職院校忽略了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導致培養出的畢業生不能適應企業的需求。本文針對高職院校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從課程設置、考核方式、教師綜合技能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旨在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以適應企業的需求。
工業分析與檢驗職業技能課程設置改革職業技能大賽
當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許多行業如冶金、化工、食品等對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都很大,然而,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的學生仍然面臨就業難的問題。矛盾的關鍵在于,企業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動手操作技能強的高素質人才,而高職院校在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的培養模式上受到傳統教育的束縛,重理論輕實踐,培養出的學生不能適應企業的需求。因此,作為高職院校,如何加強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以云南錫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就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職業技能的培養進行了探索。
1.1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
我國高職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起步較晚,在課程設置上,多數高職院校偏重理論課程的教學,忽視了實訓技能課程,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到很多理論知識,但卻不能很好地運用,畢業后也不能適應企業的需求。傳統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產生讀書無用的心理,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2考核方式單一
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成績評定基本上是由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其中,平時成績一般沒有詳細的評分標準,一般由任課老師主觀給出一個分數,期末成績由任課老師根據考卷打分。這種考核方式導致學生只重視期末考試的結果,不重視平時的學習過程,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不重視實踐技能的提高。
1.3教師綜合技能還有待提高
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接受的是大學學科傳統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從本科院校走入高職院校后,雖然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實踐技能的應用明顯不足,不了解企業的發展動態和需求,導致教師在授課時只重視理論的講解推導,而實驗內容比較少甚至沒有,進而學生也更熱衷于學習理論性強的知識,對動手實踐沒有熱情,這不符合高職教育的目的。
2.1課程設置要重視職業技能訓練
課程設置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的培養為主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理論課程的設置以“必需、夠用”為度,不盲目追求基礎理論的完整性和系統性,要結合企業的現狀,貼近市場,根據企業的需要來設置課程。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可以對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課程設置進行修訂,相關課程可進行適當的重組和整合,如可將《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整合成一門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在教材選用方面,我們盡量選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實用性強,與企業生產實際相符合,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增加實踐訓練課時,每門課程可開設相關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我們在每學期還安排幾周校內實訓,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滴定操作、分光光度計的使用等。在實訓過程中,教師仔細觀察,耐心指導。通過訓練,學生操作的規范程度、耐心、信心都大大增強。
2.2改革考核評價方式,強化實踐教學的考核
在學生成績評定方面,除了要對理論知識進行考核外,還應對實踐技能進行客觀、公正的考核,不能只以實習報告定成績,要對實驗過程綜合考核。監考老師全方位跟蹤學生,根據學生操作步驟是否正確、操作是否規范、結果計算的準確度與精確度等對學生打分。這種考核方式可以增強學生對職業技能訓練的重視,使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落到實處。
2.3教師要與時俱進,提高綜合素質
高職院校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教師要具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分析檢驗的理論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實踐運用。目前,我院十分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雙師型”教師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具有嫻熟的實踐技能;既可以勝任理論教學,又可以指導學生實踐。云南錫業職業技術學院是企業辦學,通過校企合作,教師可以下廠礦實踐學習,提高實踐技能,成為“雙師型”教師,也可以聘請企業的工程師來兼任教師,使學生在學校就可以與企業零距離接觸。
教師在授課時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制作多媒體課件,將文字、動畫、圖形、聲音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解分析天平的使用時,教師示范操作,學生由于初次接觸很難看清楚,可以把相關視頻資料重復播放給學生看,通過視頻直觀的演示,學生可以看得很清楚,也減輕了教師的勞動強度。教師還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了解先進儀器和相關技術的前沿發展,將研究成果介紹給學生,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4開展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
職業技能大賽要求選手同時具備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通過比賽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職業技能。在職業技能大賽中,學生可以與企業接觸,向企業和社會展示自己的技能,使企業了解學生,增加了學生的就業機會,也為企業選拔人才帶來了方便。在我院舉辦的“冠捷杯”職業技能大賽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職業技能大賽既是對學生的挑戰,也是對教師的考驗,“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在指導學生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教師更要加強學習,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注重規范操作,熟練地掌握技能,這對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有明顯的好處。
2.5以職業技能鑒定為載體,推行“雙證書”教育
學生的職業技能究竟能達到什么水平,需要進行職業技能鑒定來檢驗。職業技能鑒定能激發學生培養專業技能的自覺性,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職業資格證書與畢業證相互補充,有利于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也便于企業選擇人才。我院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學生全部參加云南省第72職業技能鑒定所化驗分析工技能鑒定。考試內容包括:碘量法測定銅合金中的銅含量、分光光度法測定工業循環用水中總鐵的測定。考試過程中,考官全程跟蹤,對學生現場提問,觀察學生操作是否規范、滴定是否過量等一一記錄并打分,再根據學生數據處理的結果綜合評定,參考學生的合格率可3成效和展望
達98%。學生在就業時,既有畢業證又有化驗分析工證書,深受企業歡迎。
通過這些培養方法的改革,我院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已初見成效,學生的操作規范程度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同時,教師的業務水平得到了促進,推動了“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今后,我們始終要以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為主線,使學生掌握企業必備的技能,與企業崗位實現無縫對接,真正成為適應社會的技術型人才。
[1]蔣曉華,丁文捷,欒崇林,等.對高職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建設的思考[J].廣東化工,2013,40(2):148-149.
[2]尹沾合.職業技能競賽對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建設的作用分析[J].大眾科技,2013,15(163):131-132.
[3]姜暉.工學結合,雙證并舉——推進工業分析專業職業技能培訓的實踐探索[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11,25(2):122-124.
[4]李光耀,云利萍.崗位需求導向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為例[J].中國電子商務,2014 (1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