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元
(上接第五期)
袁老受到《大學科技寫作》一書中的“課題樹”的啟發(fā),在分析研究日記這一對象時,可以運用“課題樹”的方法進行,這就是“日記課題樹”。“樹”的概念是從圖論中借用來了,做到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良好結合。樹的根基處是總的較大的課題,由此向外伸展出若干樹枝狀的單元,每個單元是一個次一級的課題,由此類推下去,就形成了一張日記樹狀圖,這個日記樹狀圖我們稱之為“日記課題樹”。用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話來說:“我們把及其復雜的研究對象稱為‘系統(tǒng),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而且這個系統(tǒng)本身又是它所從屬的一個更大的系統(tǒng)組成部分。”學者袁爽之老人用“日記課題樹”來著重說明:日記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一門具有系統(tǒng)知識學問,已從應用文之一的小苗,形成了一棵參天大樹的日記文化。日記既是有著深厚底蘊的文化現(xiàn)象,又是有著豐實厚重具有開發(fā)潛力的文化資源。這就是日記課題樹構圖的中心思想。袁老的日記樹比擬是成功的,是作者才智和用心的結果。借助想象力與聯(lián)想力,作者袁老的思維自由地生發(fā)開去,由此類推弛想,帶出更多的東西,日記的意蘊豐富了,擴展了,加深了。袁老對日記文化現(xiàn)象以及對日記文化的學習與研究,有著較為詳細而又有創(chuàng)意的闡發(fā),識見高遠,卓然可取。如果袁老對日記沒有深情摯愛,是不會產生出這么多美好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的。“日記課題樹結構”是一個合乎邏輯的概念劃分體系。它比較好地表達了日記課題樹的多級性,就可以幫助我們將一個籠統(tǒng)的日記研究對象,劃分成合乎邏輯的若干等級的小課題,以便分工協(xié)作,進行研究工作。有利于幫助我們選擇出最需要、最有意義和最有價值的課題,也更有利于我們拓展思路,使日記科學研究邁向宏闊的空間和走向縱深發(fā)展的軌道。對于一般讀寫日記的人來說,能更有目的去寫自己喜歡和需要的日記,更好地發(fā)揮日記的功能與效果,提高認識水平和鑒賞水平。為了使日記樹更加實用、完備和可操作,我從《青少年日記》雜志編輯部的角度考慮,對袁老的“日記課題樹結構”不揣冒昧地做了一些必要的增補、修訂和詮釋工作,特向廣大青少年日記愛好者介紹。
把日記作為一項科研題目來進行科學研究,不僅袁老有此卓見,北京中國教育學會也于2009年提出了“十一五”科研項目,即“日記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研究”這一規(guī)劃課題,并成立了課題組。作為日記對青少年成長影響研究的實驗學校,目前的分課題的實驗學校已多達200余所。舉例來說,以課題“日記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這個科研課題為基礎,把它作為母課題還可以劃分為子課題,如江蘇東臺市城南中學的子課題“農村初中生日記寫作的價值研究”等。只要對廣大師生有益有用,就會得到課題組的支持。
課題就是科研課題,是指科學研究或討論的主要問題或嗜待解決的重大事項。日記課題是指有關日記方面的科研課題,即在有關日記的科學研究中所圍繞進行并力求獲得結果的具體問題。“日記課題樹結構”是袁老首先提出并親手設計出示意圖,我十分贊賞。把日記作為一項科研課題來進行深入研究,正在蓬勃發(fā)展,方興未艾。我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是一個富有生命力和發(fā)展前景的新領域。它既是一項具有較高學術研究價值的科研活動,也是一項有利于廣大中小學開展日記寫作、日記教學、日記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把日記作為課題樹研究時,主要是在廣義的層面上來理解的。
開展日記課題樹的科研活動,我認為前途廣闊,大有作為。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探索、實驗與總結。既然是探索和實驗,就需要有一個過程。這就需要我們同心協(xié)力,下大功夫。任何科研理論和實驗都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都是在不斷實踐、摸索、追求中逐步完善、提高的。即使告一段落的科研與實驗也還有待更高要求的檢驗。一種新觀點、新理論、新實驗的倡導,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觀察與調查,力求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我認為把日記作為這一個科研課題來進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是我國日記發(fā)展史上的一件大好事,將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置身于新世紀我國日記作品的藝術之林,在當代日記大家的日記里,講真話,抒真情,不斷涌現(xiàn)出情思佳美、具有典型散文風格的日記作品,對社會、歷史、人生、現(xiàn)實生活的諸多問題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探索和思考,執(zhí)著于生活中真善美的追求,呈現(xiàn)出多元整合的態(tài)勢,這就很值得我們去深入探析。
我深感把日記作為一個科研課題來深入研究,它具有多級性、復雜性和廣泛性,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日記課題樹”設計者袁老也認為這只是一個草圖,是個雛形,是拋磚引玉之想。我和袁老在書信及電話中相互切磋琢磨,多次商量研討過,最終達成共識。袁老贊同我把他的日記課題樹向全國廣大青少年愛好者加以介紹。由此可見袁老的治學十分嚴謹,為人又十分嚴謹,為人又十分謙遜。他十分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
“日記樹”的發(fā)表,有利于充分發(fā)揚學術民主,有利于不同學術觀點相互切磋和爭鳴,有利于營造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生動活潑、健康和諧的學術環(huán)境。袁老的“日技樹結構圖”為了更好的弘揚日記文化,為人民生活,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蘊涵豐富,極具創(chuàng)意,可供引導中小學教師、日記研究工作者前進的方向和制定目標時的重要參考。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