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龍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和城市建設,我國空氣污染問題越發嚴重。本文主要概述了霧霾的特征,以合肥為例分析了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工業高能耗、機動車數量的增加、城市建設和秸稈焚燒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主要成因。并提出應加強管理,提升監測能力,完善機動車污染防治體系,加強夏、秋兩季秸稈治理,促進政府與公眾低碳生活等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更好防御霧霾災害。
【關鍵詞】霧霾 PM2.5 危害及成因 治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業及生活“三廢”的產生造成的眾多的環境污染問題。近期引發眾人熱議的霧霾問題就是環境污染的直觀體現。自2013年1月以來,我國的中東部地區不時出現大規模的霧霾天氣,嚴重時甚至波及全國20多個城市,覆蓋將近一半的國土。霧霾天氣造成了呼吸系統疾病的頻繁發生,同時使得可見度降低,甚至引發交通事故,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及日常生活。
1 霧霾的定義
霧霾,顧名思義是由霧和霾組成。霧是指在近地面空氣中大量懸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霾則是指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覺障礙。霧和霾均能降低空氣的透明度,使能見度惡化。如果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00 m 以內,就將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 ( 或凝華)物的天氣現象稱為霧:而將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在 1000 ~10000 m 的這種現象稱為輕霧或靄。形成霧時大氣濕度應該是飽和的(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濕度不一定達到100% 就可能出現飽和)。
霧霾天氣是指一種大氣污染狀態,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尤其是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元兇”的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中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2 霧霾的危害
由于各種自然因素的影響,再加上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污染物排放量急劇增加,造成了當城市處于大霧多發季節時出現危害性較強的灰霾氣候情況。霧會增加大氣中的含水量,從而導致人體中的汗液難以排出,如果人們在戶外的活動時間過長,則會引發胸悶、血壓上升等問題。同時,霧中包含的大氣污染物會刺激眼睛、咽喉等部位,從而引發呼吸道疾病。此外,霧還會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影響植物生長。若霧中含有硫化物、氫化物等物質時,可能使得電纜的絕緣性能下降,容易出現電線短路的問題。
而霾(PM2.5)對人體的影響將更大,目前已有確切證據證明 PM2.5對人類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影響。Franck 等詳細分析了圣地亞哥地區 2004 ~2007年多種暴露空氣污染物對人循環系統的影響。他們采用時間分層病例交叉分析研究了 CO、NOx、PM2.5和PM10的影響,通過75303個病例研究了這些污染物與循環系統疾病、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及其他類型心臟病等疾病組的關系,發污染物對不同疾病的影響呈現強度和滯后性的差異。顆粒物可導致病人血壓升高,而且即使低于健康指導值的污染物也與循環系統疾病及其死亡率有明顯的正相關性。此外PM2.5在高空形成的氣溶膠可以反射太陽光而且呈暗棕色,這種暗棕色云團增強了對太陽光的吸收和散射,減少了到達地球的太陽能,降低地球表面溫度,使得全球變暖不同。此外PM2.5等顆粒物還參與光化學煙霧的產生,嚴重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
3 霧霾的成因及分析----以合肥為例
合肥作為全國園林城市、全國文明衛生城市,特別是在2011年被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評為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然而,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僅僅時隔一年,合肥就迎來了大規模的霧霾天氣。2013年1月7日,合肥迎來了2013年的首個霧霾天氣,并持續了一周的重度污染狀態。特別是進入秋冬季節,合肥的霧霾現象越發嚴重,3013年的10月25日、12月4日合肥先后兩次位于全國74個檢測城市的污染首位。面對這種情況,人們不禁要問,是什么造成了合肥這么嚴重的空氣污染?
3.1工業中高耗能、高排放
合肥作為皖江城市帶承接轉移示范區的省會城市,近年來引進了大量的工業企業,這些企業的高能耗,大量煤炭和石油的使用,是導致霧霾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雖然大力推廣天然氣、沼氣等清潔能源,但其相對比例仍然較低,一次能源結構仍以燃煤為主。同時由于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城市周邊農村并未實現集中供熱,低于 15m 的排放源形成了低矮的面源。與靜風、逆溫等共同作用,形成疊加污染物排放高峰,加重了入冬季節環境空氣的污染程度。有研究表明,霧霾中50%~80%的顆粒物來自燃煤排放。此外,由于政府對企業的管理和懲治力度不夠,導致部分企業一邊繳納排污費,一邊超標排放,完全無視執法部門。
3.2城鎮化建設的影響
合肥的城鎮化建設中,必然會產生大量粉塵和建筑垃圾。《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一2020)》提出把合肥建設成為先進制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獨具魅力的現代化濱湖城市,這對于推動合肥經濟產業升級、實現地區經濟崛起、提升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伴隨著大量房屋的拆遷和重建,城市中的大量綠化植被被破化,嚴重降低了合肥市自我凈化能力。此外,建設中產生的大量灰塵也是推動霧霾產生的原因之一。
3.3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
隨著合肥經濟的發展,合肥機動車數量急劇增加,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又一幫兇。據交警部門工作人員介紹,截至2014年底,合肥市區機動車數量達到78萬余輛,相比2014年年初66萬余輛的數據,新增12萬輛。2014年12月份,合肥市區新增車輛1.3萬余輛,數量為全年最多的一個月。現在每個月基本上都在1萬輛左右。2015年1月份的數據暫時還未統計,但按照這一增長速度,目前合肥機動車保有量應該已經突破120萬輛。另外,市區78萬余輛車中,91.6%為小型車,達71萬余輛。大量汽車的增加,人們不禁要面對交通擁擠的問題,更加棘手的是汽車尾氣的處理。柴靜在火爆全國上下的有關霧霾的視頻中,首次把矛頭指向了中石化和中石油這樣的巨無霸能源企業,并透露中國最好的柴油硫含量是歐洲的25倍,17%的柴油車排放了70%的氮氧化物和99%的一次性顆粒物。汽油長期比發達國家低兩到三個等級,中國國四及以上的油品只占4%。石化企業制定了所謂的國家標準,而這個標準本該由政府制定。這就直接使得機動車尾氣排放的污染程度一直居高不下,并且成為PM2.5污染的主要來源。
3.4季節性秸稈焚燒
每年合肥周邊都會出現大量的秸稈焚燒現象,5月油菜秸稈焚燒期、6月小麥秸稈焚燒期、7月早稻焚燒期及10月水稻-玉米秸稈混合焚燒期。雖然安徽省已對秸稈禁燒做出明確規定,但部分地區違法焚燒秸稈現象仍然屢禁不止。據 2013年上半年全國秸稈焚燒分布遙感監測結果發現,安徽省境內秸稈焚燒火點數連續多天在全國“領先”到有效利用。從全國來看,每年我國農作物秸稈產生量約為6.5億t,其中20%的秸稈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在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和大城市郊區,由于燃料結構改變和化肥的廣泛使用,秸稈剩余量甚至高達70%~80%,其中大多被焚燒。遙感監測統計分析表明,華北平原、華中華東北部是秸稈焚燒的集中區域。在夏、秋糧食收獲期間,秸稈焚燒頻繁,會產生大量的CO、氮氧化物、苯以及多環芳烴等有害氣體,遇到無風、逆溫等對大氣擴散不利的天氣,不僅造成環境空氣質量短時間嚴重惡化,還對人體健康、交通運輸等多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4 治理霧霾的對策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霧霾的產生絕對不是偶然的,是由諸多的主觀、客觀和歷史因素所造成的。面對霧霾,我們要攜手努力,從小我做起,配合國家政策,著力從以下幾點出發,爭取早日恢復碧水藍天,還子孫后代一片凈土。
4.1加強管理,提升監測能力
在環境法規和標準制定方面,政府、企業、媒體以及民間團體要很好的在一起工作。非政府組織的倡導和批評,媒體對事件的及時、準確的報道,都將極大地推動了企業減少污染物排放和監督政府執法和政策制定。此外,將地面監測、衛星遙感與氣象結合開展氣溶膠光學厚度的監測,提高霧霾天氣預測的準確性,提高監測、預防灰霾天氣的能力,以期達到治理霧霾的最佳效果。
4.2完善機動車污染防治體系
政府可以用宏觀調控的方法提高汽車的價格,適當減少汽車的購買量,促進小型制造汽車的企業的轉產,把汽車的數量控制在生態平衡允許的范圍內。與此同時,政府要嚴格把關提高汽油質量。嚴格控制在用車排放,執行強制報廢制度;加強路檢執法力度和年檢監督管理,加強對外地進市車輛尾氣的監督管理,全面治理汽車尾氣污染。此外,企業還應該不斷提高提高機動車性能,減少尾氣排放對環境的污染。利用汽車產業發展的優勢,從環境保護的要求出發,學習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城市管理經驗,加強機動車出廠管理,改進汽車工藝,研究開發新一代先進、節能、環保型汽車。著力開發新型能源機動車,用清潔生產技術治理機動車尾氣污染。
4.3加強夏、秋兩季秸稈治理
首先要健全秸稈禁燒法律法規。《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辦法》涉及六個部門,屬于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制定的規章,充其量也就是部門規章。規章一般應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它社會組織的內部規則,主要是他們內部制度的表現形式,不屬于法定制度,不具有國家強制力。《憲法》和《立法法》確定國務院所屬部門和地方有關政府可以制定規章。規章在我國不僅以內部制度的形式表現出來,而且更是作為法的一種形式表現出來。現在,規章是以政府的名義制定的,以法律、法規為根據,用以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具有法的效力,是以國家強制力作后盾的社會規范。在不同位階的法中,行政法規的效力高于規章。《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辦法》屬于規章,但具有法的效力,只是在實踐中它的執行力并不強,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辦法》的條款規定明顯與《立法法》的條款的規定不一致。部門規章中規定處罰和刑事責任顯得不倫不類,更沒有明確在秸稈禁燒問題上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從立法理論和實踐來看,國務院部門立法按其性質而言屬于行政立法,其內容不應當超出行政管理的范圍。因此,針對秸稈焚燒屢禁不止的問題,應當提請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為宜。其次要強化執法監管。各級環保、農業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強化現場執法檢查,嚴厲查處那些我行我素,依然焚燒秸稈的不負責任的行為,確保重點城市周邊、重點交通干線、機場周圍大氣的環境質量。各有關領導應組織人員下鄉到田間地頭宣傳禁燒政策,監管秸桿焚燒行為,一經發現焚燒者,馬上制止并視情況對肇事人員和責任區負責人進行處罰。此外還要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各級環保部門、農業部門應加快編制秸稈綜合利用規劃,加強秸桿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并針對秸稈的不同用途,提出階段性開發目標和在科技、經濟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等。
4.4促進政府與公眾低碳生活
推行運用節能技術,從經濟政策方面引導經濟發展方向,推行更大范圍、更好的可操作性或持久性的節能措施,扶植采用綠色能源的新企業及新項目,對采用新技術或低排放手段以降低污染氣體排放、對以減少灰霾為社會公眾利益做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給予補貼等。加強宣傳,鼓勵民眾低碳出行。增加綠地以發揮吸煙除塵、過濾空氣及美化環境等環境效益,以有效應對灰霾天氣并達到最佳治理效果。
5 結語
總之,我們需要了解清楚霧霾災害的特征,辯證地看待采取的措施,政府部門也要明確職責,將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技術手段和宣傳手段等結合在一起。治理霧霾,根治大氣污染,讓城市充滿清新的空氣,才能讓百姓更加健康幸福地生活。建設生態文明,呵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家園,已刻不容緩。雖然防治大氣污染是一個復雜的綜合課題,雖然我們面對的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但有政府有效應對,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各界共同擔當,一個清新秀美的生態文明城市,必將向我們款款走來。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灰霾[EB/OL].百度網.
[2]國家發改委.2013 年上半年節能減排形勢分析[R].2013.
[3]張紅,邱明燕,黃勇.一次由秸稈焚燒引起的霾天氣分析[J].氣象,2008,34(11):96一100.
[4]孫亮.灰霾天氣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2,37(10)71一75.
[5]王潤清.霧霾天氣氣象學定義及預防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