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陳翔
2015年5月26日上午9時,糧食安全工作專題詢問會在省人民大會堂三樓宴會廳舉行。在近兩個半小時的時間里,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共拋出12個事關糧食安全工作的熱點問題,農業、糧食、財政、國土、科技等部門負責人認真作答。
如何防止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傾向
俞仲達委員問:
一些農戶把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的田塊轉包或種植花卉苗木等多年生經濟作物,以增加收入。請問省農業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糧食生產功能區的非糧化傾向?
省農業廳廳長史濟錫回答:
目前糧食生產功能區的非糧化比例大約在10%左右。作為農業部門具體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在制度安排上作出規范。2012年以省政府名義頒發了浙江省糧食生產功能區保護辦法,在政策上對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定位、基本保護的要求作了規定,明確縣一級政府負總體責任,鄉鎮人民政府負具體的管理責任,同時,把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建設納入到糧食生產的安全和新農村建設的考核當中,作為一票否決的具體內容。
二是在財政資金上給予傾斜。
三是在項目引導上給予體現。將更多的項目資金引導到糧食生產功能區。
四是用負面清單的辦法來進一步限制。凡是涉及在糧食生產功能區規劃以內的,事實上一年沒有生產一季糧的,就不享受任何糧食生產功能區的政策。以前生產的,后來由于轉包后不再生產的,(政策)一并取消。
五是強化服務指導。通過優化服務更好地促進土地向上規模、現代生產經營主體流轉,鼓勵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內進行農戶與農戶的聯合,通過農技人員不斷地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力求把穩糧和增效有機統一起來。
如何保證補充的耕地質量不下降
陶君毅委員問:
目前不少地方的建設用地占用的都是高產水田,而補充的多是丘陵、山地。請問省國土廳,在確保耕地占補平衡的同時,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證補充的耕地質量不下降?
省國土廳廳長陳鐵雄回答:
在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過程當中,確實存在著占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占平地補山地,補充的耕地質量不高的現象,只實現數量的平衡,還不能實現質量的平衡。
首先要優化建設項目選址,從源頭上減少占用優質的耕地。在土地規劃和城市規劃的銜接上,要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占用優質的耕地,要規范項目預審和占用耕地的認證制度。要引導各地多用存量用地,多用山地。第二要落實國家提出的“占優補優”要求。各個建設用地單位和當地政府,要承擔補充耕地的責任,若占補平衡做不到,空間新增指標零增長,以此倒逼多用存量。另外一個,要配合農業部門做好千萬畝標準農田提升工程。
我省每年缺口的糧食有多少
陳榮委員問:
目前,我省已經成為僅次于廣東的第二大糧食調入省。請問省糧食局,我省每年缺口的糧食有多少?糧源主要來自哪里,主要依靠哪些渠道調入的?
省糧食局局長金汝斌回答:
近年來我省糧食需求量在410—420億斤左右,缺口在260億斤左右。2014年自己生產的總產量是151.5億斤,自給率36%,糧食缺口達到了268億斤。
調入糧食的主要產地,東北、內蒙地區,占32%,蘇淮贛周邊地區,占37%,魯豫產區,占16%,國外進口,占15%。從品種來看,粳稻米主要來源于黑龍江和江蘇,秈稻米主要來源安徽、江西,小麥主要來源于河南、山東,玉米主要來源于東北和內蒙古。
缺口糧食主要是通過加強產銷合作,搞活糧食流通等渠道來解決。各級政府積極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開拓渠道,外省糧源源源不斷流往我省。目前我省已經在13個糧食產區建立了糧源基地近400萬畝,有15個省份,350戶左右的經營主體到我省糧油批發市場從事糧食經營活動。
糧食及其加工品如何讓百姓吃得放心
瞿素芬委員問:
最近有媒體反映,許多糧食經銷商和加工企業為壓低成本,將從儲備糧拋售時購得的陳米與農村收購的新米“勾兌”,形成新陳“勾兌米”供應市場。請問省食藥監督局,如何加強糧食市場供應的糧食及其加工品質量安全監管,讓老百姓買得明白,吃得放心?
省食藥監督局副局長盧永福回答:
糧食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省目前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共有712家,其中大米有315家。我們非常重視糧食及其制成品的抽檢工作。2014年專門抽查大米342個批次,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家計劃安排的抽檢,一類是省級抽檢。
除了抽檢以外,還安排了一些老百姓直接提出問題的抽檢,即“你點我檢”。從今年4月份開始,在杭州搞“你點我檢”活動,老百姓感覺家里米桶不安全,可以提出來,由監管部門組織抽檢。
在去年的“百日嚴打”行動過程中,又增加了對過期大米的整治檢查行動,各地也查處了一些案件。同時,也開展了農貿市場自制食品“清源”專項行動,把其中的米、面作為檢查的重點。此外,還加強了糧食生產企業的過程監管。
如何防止出現用陳糧頂替新糧入庫情況
胡亞芳委員問:
最近媒體上報道中儲糧公司的北方儲備庫出現了用陳糧頂替新糧入庫,套取財政補貼的腐敗現象。請問省糧食局,我省儲備糧管理的情況如何,怎樣防止類似問題在浙江的發生?
省糧食局局長金汝斌回答:
雖然用陳糧頂替新糧入庫情況發生在北方的個別地方,但對我省也是一個嚴重的警示。從我省歷年的清倉查庫情況來看,浙江地方儲備糧數量充足,質量良好,儲存安全,管理也比較規范,沒有發現類似的情況。
這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制度比較健全。我省先后出臺了地方儲備糧管理辦法、早稻訂單獎勵實施辦法等等系列規章制度,各地執行情況也比較好。二是體制也比較合理。我省儲備糧管理體制實行了儲備與經營分開,絕大多數市縣收儲公司經營管理的費用全部由同級的財政包干,也就是說,盈虧跟公司的經營狀況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所以收儲公司也沒有必要去承擔這個風險。三是管理比較嚴格。糧食、農業、財政等部門配合非常密切,形成了齊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四是操作公開透明,糧食收購、銷售、輪換都是公開競價進行的。
我們不能有麻痹松懈思想,要舉一反三,查漏補缺。要進一步建立完備的制度體系,該完善的完善;要排查可能存在的風險,通過教育、制度的完善、監督來筑牢防線。
攝影 蔡榮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