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美娟
摘 要:《牛津初中英語》Task板塊旨在發展學生的語言技能,綜合運用語言知識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出,是一個使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升華的板塊。就Task板塊內容,探索如何優化課堂結構,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并且以一節課堂實錄的研討反思為例,以英語寫作教學活動為基點,從話題導入、小組討論、收集素材、當堂寫作等環節分析,提出如何更好地訓練學生的寫作技能,幫助學生形成寫作策略。
關鍵詞:優化結構;分工合作;收集素材;當堂寫作
《牛津初中英語》,以任務驅動教學,每冊書分8個單元(也就是8個話題),每個話題分6個環節來上,Task板塊是最后一個環節,在整個單元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Task,顧名思義,就是“中心任務”,屬于輸出(Production),旨在培養學生口、筆頭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可想而知,整個單元的教學應當是圍繞這一中心任務而展開的,之前的Welcome to the unit是為引入話題而設置的一個導入環節,Reading則是相關于Task的一個范文。教師應該了解相關話題,利用Vocabulary對Task的環節作詞匯鋪墊,擴大學生對于這一話題的詞匯量。語言學習最重要的是學以致用,而Task則是在前面基礎的環節輸入之后,它是一個重要的輸出口。
《牛津初中英語》Task板塊基本上按“引入話題→學習范文→列提綱,收集素材→當堂寫作”的4步驟設計的。如,8A第1單元寫作內容為“My best friend”,教材設計分為五個步驟:A部分通過a fact file 引入寫作話題,B部分學生仿照A部分信息完成筆記,為后面的寫作做知識的激活與鋪墊,C部分呈現范文, D部分由范文梳理出的寫作提綱,為收集信息提供框架,最后要求學生當堂進行寫作練習。
下面我以初中Task板塊內容為例,探索如何優化教師課堂結構,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一、優化Main Task課堂結構,引導學生學會寫作技能
1.引入話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應通過貼近實際的情景創設,讓學生下意識地進入寫作狀態。《牛津初中英語》各單元的Task為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和技巧能力,完成特定的書面表達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材通過提供流程圖、調查表、回答問題、做筆記等形式呈現task任務,讓學生投入到創設的情景中,圍繞話題寫出切題、意義連貫且與日常生活聯系的不同題材、不同內容的短文。如,7B Unit 4 Task,以“organizing a farewell party”為范文,通過學習籌備告別晚會的過程,從問卷到總結問卷結果,再到寫邀請函,并附上路線,要求學生了解邀請函的寫作格式,并能在寫邀請函的語境中組織信息并指明路線。
教學片段:
Free talk: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picnic outside with me?
Where shall we have the picnic?
When shall we have the picnic?
Who shall we invite?
通過Free talk讓學生初步感知邀請函Main body“where, when, what who”的幾個要素,等到學生完成最后一個問題的時候,教師話鋒一轉,又向學生拋出一個任務:How do the students invite their teachers, parents and classmates? 讓學生在自由回答的基礎上引出邀請函。
2.學習范文,理順寫作思路
Main Task板塊的范文提供了真實語境的范文,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理出文章的寫作提綱。但是教師千萬不能把Main task當作Reading板塊來上,應當分清楚每個教學環節的具體任務,Main Task 板塊教學應側重于給學生實施扎實的寫作訓練,而不是范文的理解與分析。如,7B Unit3 Task的話題是談論家鄉。
教學片段:
我展示了一些我自己家鄉的照片,介紹自己的家鄉引入話題。
Im going to show you around my home town.
Its name is Taicang. It is a small town near Shanghai. It is famous for pork floss. There are also two well-known people in the history of Taicang. One is Zheng He,the other is Wu Jianxiong.
There are lots of things to do in Taicang. You can take a walk in the park. Enjoy the view of the old town Shaxi. You can have some seafood in the big restaurants too.
I hope you can come and visit my hometown soon. Im sure you will like it.
學生對自己老師的家鄉產生了新鮮感,就會拉近與老師的距
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同時,他們在教師示范段落、書本范文這些過程中取得寫作的方法和步驟,從而舉一反三,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3.列出提綱,分工合作,收集素材
古人說的好:“授人以魚,可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斯是一世之用。”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寫作前的指導,幫助他們通過范文列出寫作提綱,理順思路。如,8B Unit 2 Main task,是以My best holiday為題寫一篇游記。
教學片段:
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假設我們剛組織了去上海班級旅游,學生分組討論,由組長記錄,將作文素材匯總。
A fact file
■
鼓勵學生說出游記的文章要點包含Place,Time, People, Experience, Feelings等內容,教會他們在寫作之前,列出自己想要寫的main points 和相關Details, 然后動筆寫作。在寫作時注意技巧,要用自己擅長的詞匯和句型表達文章內容,保證全文的組織結構、描寫中的時間或空間順序等都能得到巧妙合理的設計。
4.當堂寫作
寫作課一定要留10分鐘的時間用來寫,而且當堂完成一整篇作文。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則引導學生如何對文章進行潤色,如何將句子寫得更美,讓學生進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5.合作互評,作品呈現
我認為,在新課標下,學生作品真正的“第一讀者”與“第一評者”都應該是學生自己,把作文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讓他們合作互評,可以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讓每個學生在小組評議中獲得寫作的靈感,得到心靈的啟迪,這才是喚起學生寫作熱情的關鍵。同時,學生必須明白,反饋并不是簡單的改錯,而是以讀者的身份去欣賞同伴的作文,先關注其語篇的內容結構,然后才是關注拼寫、用詞、語法和標點等。
如,7A Unit 1呈現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時我采用了游戲形式,收集每組若干位學生作品,然后讓一位學生上臺朗讀,其他學生猜猜:Who is she/he?學生既能學到他人的作品,又能體會到寫作的樂趣。
二、寫作技能與策略的嘗試
如何在Task課型中訓練學生的寫作技能和幫助學生形成寫作策略,需要我們不斷地在課堂實踐,教學研討和反思中提煉。
下面是一則我在本校青年教師評優課比賽的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牛津初中英語》7B Unit3 Task。
教學對象:初一(1)班。
教學目標:圍繞介紹家鄉話題,引導學生復習和自主學習家鄉不同的地點及人們的活動,使學生能夠熟練描述自己的家鄉。
設計意圖:由淺入深,先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收集寫作素材,然后合作探究,互助寫作,最后,展示評選作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綜合運用知識技能的能力。
教學步驟與設計思路:
■
設計思路:導入本課主題,呈現有關陽光鎮的一些圖片給學生,學生根據圖片提示將陽光鎮的環境、交通、居住、生活設施、飲食、娛樂活動等一一介紹,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無形中歸納了介紹家鄉的一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
設計思路:告訴學生寫這篇文章的動機,完成這個任務能學以致用,實用性強,調動學生熱情。
■
設計思路:學生一方面通過notes了解該錄像文字稿的大綱,另一方面是學生學會在交流和寫作前搜集相關信息,收取有用的詞匯、詞組和句型。學生在語境中理解本文的重點詞匯(若學生有困難,教師適當提示),充分發揮生生互動,給每位學生練口語的機會。
■
設計思路:這一任務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方法,利用學生的集體智慧,讓學生一起完成寫作任務,整個過程中,寫作這個難點得到逐步解決,詞匯方面的難點也變得容易了,達到生生促進。
■
設計思路:學生合作完成寫作的過程,在書上查找信息,屬于知識輸入階段,然后以比賽形式呈現作品內容,是輸出的過程,真正做到把知識轉換為能力。
■
設計思路:根據學生掌握知識層次的不同,我讓學生合作作業,盡其所能,完成一定的任務,滿足部分學生的成就感,也增強學困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反思】
課后,我與同學科教師進行了交流,共同探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通過研討來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其中,呈現出幾個問題值得我去深思:
思考一:注重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
在導入陽光鎮的環節中,當學生不能流利回答問題時,我可以給學生稍加提示,給予關鍵詞,讓學生有話可說,給他們發表意見的機會,最后我再展示一些有關圖片,讓一個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并及時補充學生沒有提及的相關信息。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引導,開導而不是牽著學生“走”,因為“給”出的是死的知識,而“導”出的卻是能激活的源泉。經過了引導和沒有經過引導在學生腦海里留下的痕跡是不一樣的,因為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兩分鐘,都是有效的,這就是“引導”的價值。
思考二:注重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把合作學習引入課堂教學是值得提倡的教學方法,但是怎樣才能組織有效的合作學習?首先,我應該事先建立合作學習的規則,操練前讓學生先獨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再與小組內的合作伙伴交流,最后整理寫作前所需的句型。其次,我要清楚教師此時扮演的是指導者的角色,深入到每個小組當中,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避免學生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并可以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步的教學。
思考三:注重對“學困生”提供必要的幫助
當學生在看文章找問題答案時,教師可以通過個別交流的方式給“學困生”解釋一下問題的中文含義,“學困生”往往不知道所提的問題是什么意思,因此無法正確地回答出來,甚者要幫助他們解釋文章中較難的短語或句子,掃除這些障礙,使他們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增強他們對學習成功的體驗,感受的學習的快樂。
寫作是一個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循序漸進的訓練,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好每一堂寫作課,更新寫作教學觀念,優化寫作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學會寫作。課上務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組織協調、交往合作中提高學生熟練運用所學英語的能力,讓他們能親身經歷合作學習和知識建構的過程,增加其自信心和意志力,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寫作水平,點亮他們心中的寫作明燈。
參考文獻:
[1]邱鋒.任務型教學法(TBLT)初探[J].中小學外語教研通訊,2001(04):13-15.
[2]黃愛明.作文教學應重視自主寫作能力的培養[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會論文[C],2006.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