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玉蓮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我認為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應包括以下十方面的內容:(1)書寫整潔規范、一絲不茍。(2)計算認真仔細、快速準確。(3)審題認真全面,做題格式規范、作圖符合要求。(4)計算做題完畢進行檢驗。(5)溫故知新,即課前預習,課后回憶復習。(6)集中精力聽課,積極參與活動。(7)作業獨立思考,按時完成。(8)及時改正錯誤。(9)勤學好問,積極求教。(10)今日功課今日完成,不留尾巴。
初中是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是一個人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故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實踐證明: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對搞好后繼學習有其重要意義。良好學習習慣能使自己學習更輕松,學習效果更好。例如,我的一名學生,她的草稿紙和考卷一樣的工整條理,幾何圖形都是標準的尺規作圖,初中三年的草稿一直保留到畢業,同學都說只要看她的草稿就明白解題思路,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因為一方面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養成的,整個過程充滿著對意志的磨煉。勤奮、自信、獨立、嚴謹、謙虛等又是隨著學習習慣的形成,才表現出來的。另一方面,學習方法只有以習慣的形成固定下來,才能真正稱其為方法,顯現出應有的價值。由此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后繼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教育,在教學中不斷滲透,使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從而改變陋習。
二、教師要以身作則,起榜樣表率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的學習習慣許多是受教師行為習慣影響形成的。評作業時,細心的老師就會發現學生的字體、解題步驟和任課教師很相似,因為初中生很愛模仿老師,記得自己上初中時,學老師寫的“解”字,就練了好幾張作業紙。有的教師板書時常潦草、不規范;作圖不帶工具,隨意而作,日久天長,學生模仿老師也就養成了不良習慣。數學是很嚴謹的學科,解題格式必須規范,因此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一絲不茍,不斷學習,提高業務素質,時時處處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影響、感染學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經過潛移默化,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強化培養和訓練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只重視知識的講授,大搞題海戰術,卻忽視了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教師要端正教育思想,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注意學生這方面的培養和訓練不妨采取以下方法:(1)要求學生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學習習慣中的每一項內容做起,持之以恒,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功到自然成。(2)教師要抓住契機,不失時機地進行培養和訓練。如板演、筆算、做作業時,比一比哪能位學生書寫仔細認真,工整規范,教師講課時看誰精力集中,積極動腦筋,回答問題主動、正確,對做得好的加以表揚、鼓勵。(3)當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有點滴進步時,要及時鼓勵,更上一層樓。(4)舉辦作業展覽評比,對作業書寫工整規范、認真仔細、計算證明正確、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給予獎勵。(5)每天展示解題規范、書寫工整的學生作業,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比較自覺地按要求去做。
四、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我的理解是我們要教給學生學習能力而不是單純的文化知識,所以學校教育的目的,不應該在于知識本身,而在于使學生自己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掌握認識世界、適應世界及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還應加強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教學,做到方法聯系思想,以思想指導方法。要想逐步讓學生掌握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往往可通過轉化為已熟知的問題去解決,這對奠定學生數學基礎大有裨益。例如,在講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時,教師可有意滲透化歸思想,先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知識,啟發學生將二元轉化為一元,兩個方程轉化為一個方程,從而劃歸到大家熟知的一元一次方程,使問題得到解決。在數學教學中,也要使數與形得到有機的結合,從多角度教給學生思考的能力。在這里,特別要注意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公式、定理,要讓學生知道公式、定理推理的來龍去脈,最好讓學生自己探索,這便于學生掌握分析的方法。比如,學生在求二次函數y=ax2+bx+c最值時,都熟知結果:當x=-b/2a時,y有最值(4ac-b2)/4a,但卻不會配方法,到高中繼續學習三角函數最值時發生了困難,這都是傳授給了學生錯誤的學習方法。
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變“被動”為“主動”,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終身學習的
能力。
參考文獻:
謝明.初中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時代學習報,2010(03).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