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英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具備良好的自學能力,成為終身學習者,即學生可以自主地在學習中不斷探索、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本文主要結合教學實踐經驗,淺析如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
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數學是中學課程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思維科學,所以,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并且加強發散思維訓練,才會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要想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就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解題,讓學生自己去主動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傳統的老師課上講解,學生課后題海戰術的教學方法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營造輕松、開放、多元的教學氛圍。例如,在知識點講解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解題,讓他們相互交流,講述自己的解題方法,這樣可以幫助他們主動思考,互相學習。學生在自己思考的過程中有利于激發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培養學生學會反思
如果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只是聽講、做題是學不好數學的,反思過程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法寶。數學反思意識就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能主動對自我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培養學生的數學反思意識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實現自我意識,能自覺地完成對認知活動的反思而不需要做出意志的努力。教師的業務水平與學生反思意識的培養密切相關。教師如果只給學生提供完整的答案,對解題思路的分析難以清晰、準確地描述出來,尤其是一些比較復雜的題目,缺少教師對整個思路的分析,學生就無法理解答案的過程。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自己完整的思維過程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分析問題,在不斷糾錯中反思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最后,總結反思此類型題目的思路、方法和解題技巧。這樣,學生不僅掌握解題的思維方法、推理過程,更重要的是能學會自我反思,提高學生的反思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能恰當地監控、指導學生的反思意識,幫助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形成自覺的反思意識。
良好的思維品質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思維是學生認知活動的中心樞紐,是決定認知活動成敗的關鍵,所以,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思維培養,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真正地學好數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