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茹玉
浮力知識應用復習課,采用什么形式來進行有效復習,才能調動學生復習的熱情,提高復習的效率?本節課試圖以實驗為載體進行。
學習任務一:你會熟練利用漂浮條件進行浮力問題的分析和測算嗎?
引入:雙休日去菜市場買菜,看到市場上有賣色拉油,我有些憂慮,這其中會不會混有地溝油?為什么我們會談“油”色變?
師:這幾杯油中,你覺得哪一杯是地溝油?為什么?
生:顏色較深的,憑感覺。
師PPT圖文展示純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花生調和油、花生葵花油、天然橄欖油顏色。由此,光憑顏色判斷是否是地溝油是不科學的。
師:作為九年級的你,能否利用所學本領找出一種檢測地溝油的方案?
生:用密度計來測量油的密度。
師:你們的想法很有道理。如右圖,小明也設計了一種測量地溝油的密度的方法,他的方案是否可行?
學生獨立分析→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方案可行(先計算V排,再保持前后兩次V排相同)
師:今天我們用鹽水代替地溝油,用沙替代鉤碼,用“100 ml”小燒杯代替有標志線的器皿,來體驗一下用此方案測量鹽水的密度。在下面的空白處設計記錄實驗測量數據的表格。
學生獨立設計表格→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形成共識:不必單獨測量小燒杯的質量,只需要測出在水中水面到達燒杯刻度線時小燒杯和沙的總質量m1和在鹽水中時液面到達燒杯刻度線時小燒杯和沙的總質量m2(標志線可以借用燒杯上最上的一根刻度線)即可。
學生分組測量→計算鹽水的密度→展臺展示學生計算鹽水過程→學生點評或糾錯。地溝油的密度:0.92×103 kg/m3。
師:小明查閱資料發現:菜籽油的密度是0.91×103 kg/m3~0.92×103 kg/m3,大豆油的密度是0.92×103 kg/m3~0.94×103 kg/m3。根據密度,能否鑒別地溝油?
生:不能。
師:你還有什么辦法鑒別地溝油?
師PPT圖文介紹:菜籽油的凝固點是-10℃,大豆油的凝固點是-18℃,可以通過測量凝固點來鑒別。
師:其實使用地溝油并不一定違法,用它來生產生物柴油、油酸、脂肪酸、塑料添加劑、橡膠添加劑等工業品是合法的,只有生產食品、藥品等才是法律禁止的行為。
設計意圖:本板塊的學習,旨在通過創設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并利用此新情境,使學生急于解決地溝油的密度測算問題,達到了“利用漂浮條件進行浮力問題的分析和測算”的教學目的;同時,“用天平測量固體的質量”的實驗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另外,怎樣使裝有沙的小燒杯在液體中平衡,學生沒有經驗,需要小組成員合作,在實踐中體驗操作要領,這也正是本實驗的創新之處,提高學生學習熱情之處;通過資料比對,發現密度并不能鑒別地溝油,使學生認識到“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又通過測量“凝固點”可以鑒別地溝油,學生又一掃沮喪,體會到“方法總比困難多”,體會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在環環相扣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同時使學生了解了關于地溝油的危害、地溝油的出路等相關知識,增長了見識。
學習任務二:你會熟練利用稱重法進行浮力問題的分析和測算嗎?
問題1:校園的小河邊有許多鵝卵石,同學們想知道它們的密度是多少嗎?本次實驗只能提供彈簧測力計、水、細線、盛水容器。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并通過實驗實際測算出鵝卵石的密度!
設計意圖:用稱重法測量浮力是八年級浮力新課教學時學生都體驗過的實驗,但是進一步測算固體的密度只是在計算題中計算過,并沒有實際測量過,所以讓學生通過稱重法的實驗完整測算出浮力,進而計算出固體體積,最后計算出固體密度。既可以達到“能熟練利用稱重法進行浮力問題的分析和測算”的目的,也可以達成“會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大小”的實驗技能。這要比純粹讓學生做一個計算題,或者純粹來復習“彈簧測力計的使用”要有意義的多,學生也更喜愛!
問題2:你能否利用上述器材,進一步測量出鹽水的密度?小組內討論出實驗方案。
設計意圖:仍然利用稱重法,通過分別測出鵝卵石在水中、鹽水中的浮力,對比法求出鹽水的密度,是對“能熟練利用稱重法進行浮力問題的分析和測算”的提升。本實驗不必再次親自試驗,只需重點提煉方法,一方面是避免重復操作,學生會煩躁,反而興奮點會降低,另一方面,也能節約教學時間。
問題3:如果上課還需要配置密度是1.1×103 kg/m3的鹽水,再給你足夠的鹽或水,你能用上述器材快速進行配置嗎?寫出你配置鹽水的具體方法。
設計意圖:本設計旨在利用稱重法進一步逆向思維,是對“能熟練利用稱重法進行浮力問題的分析和測算”的升華。本實驗設計要求較高,只需學生進行理論推導論證,體會方法的妙用,不必實際測量。
課后思考:本節課作為浮力復習的最后一節課,結合創新習題和創造性的實驗來教學,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在中考復習關鍵時刻,我們仍然要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放在首位,在學生樂學的心理支持下,既達到鞏固、升華知識和技能的目標,提高有效復習的效率,又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由于本節課設計的創新問題多、創新實驗多,小組學習方式在本節課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小組間的討論、實驗間的合作都需要學生都動起來,積極參與探究和討論,充分展現自我。
參考文獻:
王奇峰.浮力復習課的反思與創新[J].考試周刊,2012(2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