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梅
【摘 要】《新課程標準》 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的理念,將這些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就是尊重差異,尊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尊重差異就是真正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他們自身發展的方式,促進他們最大限度的發展。為此,根據課堂教學的實踐和研究,提出“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分級評價”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課堂教學;差異教學;學生需要
近幾年各式各樣的課堂教學改革一波接一波,一輪接一輪,如杜郎口式、洋思式、周周清式等等,廣州市白云區在爭創南方課改高地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是無論是何種模式都不能忽視學生個體的差異,因為忽視了,意味著失敗告終。因此,在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中,不急于采用某種模式,也不局限于某種模式,把關注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作為重要原則,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中實施差異教學。
一、普通初中語文課堂實施差異教學的原因
我校是城鄉結合部一所普通初中,學生家庭的經濟條件比較優越,家長不注重引導孩子如何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和情感觀,只是單一強調好好讀書,教育觀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不能很好地引導孩子樹立目標。從學生問卷調查情況看,70%左右的學生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動力不足。其次,學生素質差異比較大,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很多班級甚至是優等生不多,中下生占大部分。再次,大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模式還是停留在教師滿堂灌的方式,或者教學設計只能滿足一個層次的學生,對學生全體發展造成障礙,因此出現學生不喜歡學語文或者厭惡學語文的問題。
二、普通初中語文課堂實施差異教學的設想
在《差異教學實質》一文提到:差異教學的實質即在班級教學中,有效利用和照顧學生差異,在教學指導思想、目標、內容、方法、策略、過程、評價等全方位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促進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的差異、個性的差異、興趣態度的差異把學生分成三類,在備課環節要求設置教學目標分為三類,一類是拓展性學習的目標,一類是理解性學習目標,一類是認知記憶性的學習目標。A層學生只要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學會基本方法;B層學生在熟悉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C層學生要求在B層的基礎上,培養創新意識,有良好的素質。讓每個學生有一個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經過努力,“跳一跳,摘到桃”,以成功來激勵自己,發揮求知的內驅力,實現自己的小目標。教學方法選擇上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我是小老師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法策略。
課前與課后按照這三個層次學生的水平給予指導,主要根據分層教學的情況,并根據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學習情況針對性給予指導,或者根據學習內容的分類進行指導。
最后也是根據設置的目標達成情況進行分級評價,在分層教學和分類指導的基礎上,強調知識反饋,每一層次的學生分成A、B、C、D四個等級評價。A級評價指學生完成了學習目標,B級評價指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80%—100%,C級評價指學生完成了學習目標的60%—80%,D級評價指學生完成了學習目標不到60%。
三、普通初中語文課堂實施差異教學的策略
(一)課前準備的差異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前提。
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了一堂課成不成功、是否有效,相當于建造一棟樓是否打好地基。實施差異教學在課前準備要體現差異性。我校的語文教學主要設置三個層次的目標。比如文言文教學,一類是認知記憶性的目標,學生要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對文章基本內容的了解(比如每段的內容、文章的中心),這個目標A、B、C三個層次的學生都需要掌握。一類是理解性目標,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對知識的遷移(比如常用虛詞“之”的涵義,可以根據不同文章中句子的語境準確理解它的意思。),這是B、C兩個層次的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類是拓展性目標,通過一篇文章的學習,能夠學習同一作家或同一類型的作品,這是C層次的學生需要提高的。設定好目標后,采用何種方式教學,各個層次的學生要完成哪些任務,比如具有領導氣質的學生擔任組織協調的工作,比如C層次的學生起榜樣示范作用,比如基礎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基礎性的問題等等,老師們都要有針對性設計教學環節。
(二)促進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保障。
差異教學對語文教師的素養要求比較高,同時也是對語文老師的挑戰。這需要語文老師具備開拓的思維,清晰的思路、細心的謀劃、寬廣的知識面、較強的課堂調控力等等。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課堂,雖然兼顧了各層次的學生,但是換湯不換藥,還是老師為主體,不敢放手給學生進行思想碰撞。或是一節課都是氣氛活躍,熱熱鬧鬧,學生都參與了,但談不上真正意義的差異教學。因此,除了這些必備因素外,對差異教學的理論研究,對學生個體的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促進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保障。
(三)課堂對話的差異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手段。
語文教學倡導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師生與文本對話都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曾經在一堂課中看到這樣的情景:一位語文老師在課外閱讀文本《追風箏的人》中要求學生對話,通過對話理解作品。結果是冷場了幾分鐘,沒有一個學生發言,因為學生不知道怎么對話。后來這個老師即刻教學生對話的方法,但由于學生水平的差異,A層次的學生只能對故事情節、基本內容來解讀,B、C層次的學生能夠跳出故事本身談到人性、種族歧視、戰爭等等。
(四)差異指導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催化劑。
有一些教育工作者發出疑問: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干什么。平時的一些課堂中,我們會發現,學生很精彩,教師很無語。一節課看不到老師的主導,老師的指導,老師的提升。然而老師的指導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當前前提是指導到位。如何指導會更為之有效,個人認為要進行差異指導,分成三個階段:課前要進行方法的指導,對于A層次的學生還有必要專門指導,可以老師親自指導,也可以委派基礎好的同學幫助他們。課堂上有意識關注各個層次的學生發言,找出共性問題加以指導,這樣就有的放矢,提高指導的效率。課后的指導也是不可忽視的,根據課堂學生的表現,小測情況也是根據共性的問題指導,個別學生找基礎好的學生一對一指導。這是實施差異教學后,實驗年級總結出提高語文課堂效果的有效方法。
(五)合理評價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動力。
學生有自我實現的需要,特別是初中學生,希望得到同學的認可,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因此合理的評價,有差異的評價是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興趣有效的動力。設計評價表主要從目標達成度、課堂發言次數、知識檢測三個方面進行評價,目標達成度占30%、課堂表現占40%、知識檢測30%。每周評選各個層次學生的每周之星,每月評選進步之星。經過三個學期的實驗,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明顯提高,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不少。
四、普通初中語文課堂實施差異教學的成效
(一) 轉變了語文教師的教學觀, 促進語文教師專業發展。
一直以來,我校的語文教學都是比較隨意性的,方法也比較單一,還常常抱怨學生怎么老師學不會。語文考試的靈活和突顯能力的特點讓學校的語文教學無從下手,不知道從哪方面下手。自從接觸了差異教學理論,嘗試進行差異教學后,發現了差異教學有助于解決目前語文教學的難題,老師們從“要他們學”慢慢變成“我們要學”、“我們要用”。盡管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但是由于大家看到了差異教學對語文教學的作用,更加齊心協力,做到有計劃,分工明確,因此干勁比較足。
(二)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興趣,促進學生個體發展。
由于實施了差異教學,關注了各個層次的學生,目標層次不同,讓他們能夠容易成功,不像以往,標準一樣,評價一樣,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學生無形中是提高成功的幾率。很多時候學生不是不想學,不是想厭學,但是屢次努力,屢次失敗后讓他們實在提不起興趣。正如之前有很多學生拼命學語文,但是成績不理想后發現自己不可能達到目標,唯有放棄。但是現在實施差異教學后,他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也看到了同層次水平的同學中的位置,燃起希望。在差異教學中,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個性特點分配任務,因此,達到揚長避短、互相學習的效果,無形中促進了學生個體的發展。
(三)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校語文教學質量提升。
我校主要把2016屆與2015屆的學生作為對比,2016屆是實施差異教學的年級,2015屆學生按照之前的思路進行教學。通過四個學期的期末考試對比,2015屆學生的語文成績遠遠高于2016屆的學生。2015屆學生的語文成績排在區中等水平,而2015屆的學生語文成績排在區中下游位置。實踐證明,實施差異教學對促進學校的語文教學質量功勞不小。
差異教學是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規律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適合學生個體發展的,適合當今課堂教學發展的,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義務去嘗試探討,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我校的語文教師會繼續探索適合普通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促進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曾繼耘.關于差異教學若干理論問題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8)
[2]姜智,華國棟.“差異教學”實質芻議[J].中國教育學刊.2004(4)
[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華國棟主編.差異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本文是廣州市十二五規劃課題《促進普通初中學生差異發展三步語文教學策略研究》結題論文。)
(作者單位:廣州市白云區新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