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娜
【摘 要】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因此探索以教材為載體作為課內閱讀與學習的范例,以課外讀本為載體向課外閱讀拓展,最終實現課內帶動課外、課外促進課內的交互整合,是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一種有效方式。
【關鍵詞】閱讀現狀;閱讀興趣;閱讀方法
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俄國作家赫爾岑也強調“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么鑒別力。”可見,一個人的讀書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文化修養和認知程度。而從長遠看,閱讀可涵養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鑄就一個國家的文化根基。因此引導好學生的閱讀是一種基奠性的必要,關乎一種人生的成功,甚至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1.閱讀現狀及存在原因
中學階段雖是學生閱讀習慣和思維習慣成型的重要階段,但是就大部分學生的閱讀現狀來看,情況卻不容樂觀。尤其是農村鄉鎮中學學生閱讀的狀況,更令人堪憂。主要表現為閱讀的興趣不濃,閱讀的習慣不良,閱讀量太少,閱讀的深度有待拓寬。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①生源大多來自農村,且有相當一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家長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缺乏必要的重視,家庭中缺少良好的閱讀氛圍,這是學生沒有閱讀習慣,缺乏閱讀興趣的重要因素。②電視、網絡等媒體沖擊使學生遠離了閱讀,文化積累甚為單薄。
這一情況折射出了當前農村中學學生閱讀的荒漠化狀態,而目前現有的初中語文課外讀本相對于農村中學生而言缺乏目標性、計劃性、層次性和時代性。課外讀本的應用無系統性,閱讀方法無指導性,教師選用課外讀本或隨意或茫然。因此,開發適合農村中學生閱讀的語文課外讀本,并探索課外讀本的有效應用方式就顯得尤其重要。
2.農村初中語文課外讀本開發的指導思想
國家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實驗)》中,第一次把“課程資源”作為一個重要的概念提出來,明確提出“要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
關于閱讀,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教育的缺點之一,就是沒有那種占據學生的全部理智和心靈的真正的閱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閱讀要達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經過練習的,這是一種技能。凡是技能,惟有在實踐中才能練就。”
3.農村初中語文課外讀本開發的原則
(1)選文連貫性原則:語文讀本的開發和利用應該是對文本教學的一種必要的和有益的補充,應該秉承課堂教學的內容,突出一致性和連貫性,幫助學生建立有機的知識結構體系。
(2)選文人文化原則:選文思想健康向上,語言規范優美,使學生受到智慧啟迪、情感陶冶、價值提升,營造至誠至美的精神家園。
(3)選文生活化原則,構建學生獨特、高尚的生活方式。能夠感動和影響孩子的作品,大都不是那些“神化”或“圣化”的作品,我們更多地選取符合當代中學生生活時尚的一些平實的作品。讓學生在這些作品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影子”,從而通過欣賞這些活化了的藝術形象,讓心靈與作品對話,引領自己找到高尚儒雅的生活方式。
4.農村初中語文讀本的有效運用
農村初中課外讀本內容豐富,與教科書配套,又具有時代特色,對加強學生的課外學習,提高語文素養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教學中的一些摸索研究,有如下可供大家探討:
(1)尋找課本與讀本的結合點,做好教科書的拓展延伸。首先是比較閱讀拓展課,將教本與讀本中文體、構思、風格、表現手法、主題相同或相似的文章進行集中歸類比較。比如:七年級的第一課《在山的那邊》是一首詩歌,敘述了一個山區孩子童年的幻想-對大海的熱烈向往,為了拓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我們安排了一篇散文杉美樹子的《翻過那座山》。讓學生在同主題下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和散文語言的形象性,不同的表達風格。其次是課文的補充資料,有利于對教科書中文章的理解。比如在學習《化石吟》之前,可先閱讀《大自然的文字》《奇異的琥珀》等讀本上的文章,了解一些科學常識,能更好的讀懂文章。它們是課文的一些很好的預習材料,為課文學習做了鋪墊。
(2)讀本和課本文章聯讀,成為專題系列,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比如:學習了《斑羚飛渡》之后,可利用文本中沈石溪的《第七條獵犬》西頓《公牛的腳印》去探究小說的主題意義以及如何將動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對作家的生平經歷、愛好興趣、寫作技巧等進行研究,這些文章都是學生喜歡的,應該有驅動力;利用讀本做童話類文章的閱讀指導,以讀本為訓練材料,學寫童話,表明人生道理;利用讀本做文言文專題探究,尋找解讀課外古文的方法,提高對文言文的語感。
結合讀本的資源特征和初中生的閱讀特點來實施策略,展現閱讀課的豐富多彩的內涵,為學生提高語文素養,激發閱讀興趣打下有效的鋪墊。
選用教師與學生的優秀作品,使讀本呈現獨特的魅力。每次作文訓練前,可先讀讀自己身邊的老師和同學的作品,學生會產生一種親切感,去除怵怕心理做了準備;同時在欣賞品評中也提高了分析能力。
結束語
通過讀本系列學習,我們相信必將為學生的閱讀之旅注入更多的原動力。也許我們為學生提供的文章還是極其有限,但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努力引導,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的進一步指導,是有益深遠的。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201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何平亮.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讀本的使用[J].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2009(12)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宏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