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國
(陽谷縣教育系統會計核算中心,山東 陽谷 252300)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必定會對審計工作帶來影響,審計部門只有對這些影響有一個全面的、深刻的了解,并相應調整工作重點、工作方法,自覺適應會計集中核算機制對審計工作的要求,才能更好地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如何搞好會計集中核算后的審計工作,已成為審計部門共同面對的一個新課題。
在充分認識會計集中核算特點的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實行會計集中核算機制給審計工作帶來的影響。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賬目、銀行賬戶和其他會計資料全部移交到了會計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具有對單位所有資金、賬戶、賬務處理等業務行使監督、服務、管理等職能。由于審計部門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增加了會計核算中心,核算中心與被審計單位可能就一些會計核算責任問題相互推諉,使得資料提供、具體事項問詢、問題責任認定難度加大,將給審計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由于會計核算監督與各單位經濟業務活動在時空上的分離,造成了核算中心會計人員與單位具體的財務收支等經濟業務活動的脫節,因而會計核算中心無法對單位原始憑證所反映的經濟事項的真實性進行監督,這樣就難免導致會計信息在源頭上的失真。同時,單位的一些違反財經法紀的事項為逃避核算中心會計監督,達到在會計核算中心順利審核過關并報賬的目的,其違紀行為可能更隱蔽,為應付核算中心對票據合規和賬賬相符情況的審查,以假發票報賬,使會計記錄無法真實反映單位經濟活動。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由于核算中心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及其對各單位的具體工作和開支項目不十分清楚,會計核算上存在一些缺陷,特別是對專項經費、往來款項核算上列支串戶和不夠明細,將增加具體審計的難度。審計人員不但要了解現行行政事業單位的有關法規和他們的收費項目,掌握不同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業務處理,而且還要熟悉和掌握會計電算化的相關操作規程和程序。這對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將產生很大的影響。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行政事業單位審計的內容、重點、方式方法等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如何加強會計集中核算后的審計工作,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會計核算中心承擔著大量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集中了各單位的會計資料和信息,從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管理和充分有效發揮審計作用考慮,會計核算中心必然成為重要的審計對象。同時,依據《審計法》的規定,審計機關有權對各單位的財務收支活動進行審計監督,行政事業各部門、單位仍是審計機關的審計對象。
會計集中核算后,隨著審計重點的調整,審計方法也應作相應的改進。一是在下達審計通知書時,對承擔會計責任的雙方都要下達,主送被審計單位,還要抄送會計核算中心,明確對雙方必須審計的事項及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二是對審計事項有關的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和其他相關情況,需要由被審計單位和會計核算中心共同作出書面承諾;三是審計報告在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時,還必須同時征求會計核算中心的意見。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財政財務收支的監督,規范了會計核算,因此,審計重點也應隨之調整:①注意觀察單位的情況。如發現被審計單位有門面房、辦培訓等,就要想到房租收入和辦班收入,然后對照賬面審查有沒有反映,沒有反映就有可能形成賬外賬或者“小金庫”。②注意對單位的現金進行盤點,如果發現現金長庫(或短庫)比較多而又說不清來源的(或支出用途),就要懷疑有“小金庫”或賬外賬問題。③注意該單位的收入情況。應從審計各種收入票據入手,核對單位收入的真實性、完整性。主要審查非稅收入等是否全額上繳財政專戶,是否達到以票管費,有無“白條”收費和無票收費,是否以物抵收,以支抵收等違規行為。
審計人員要努力適應財政改革的要求,加強對新政策、新知識的更新,熟練掌握會計知識和審計知識,提高審計人員運用計算機審計的能力,把審計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在審計問題的定性上,審計人員應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把握:一是財務收入的真實性、合規合法性,以及財務支出的真實性由被審計單位負責。因為財務收入的資金來源等是否正當、有無問題,會計核算中心不一定清楚,各個單位的資金除了本級財政預算安排外,還有上級補助收入、事業收入、其他收入等等。對此,會計核算中心不一定全面了解。另外,財務支出的真實,主要是發生每一筆業務的真實與否,會計核算中心并不掌握。會計核算中心只能鑒別票據的真偽,而該件事情的真實與否,應由被審計單位負責。二是會計核算業務的正確與否應由會計核算中心負責。因為,會計核算中心的主要職責是代理有關單位記賬,進行會計核算。
總之,會計集中核算機制的建立,會計資料的集中性、銀行賬戶的單一性、會計監督的有效性、核算手段的先進性,為審計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工作環境,對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降低審計風險,起著積極的作用。我們要適應會計體制改革變化的形勢,不斷改進審計工作方式方法,促進審計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