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鋁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市分行,福建 廈門 361000)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行穩健偏保守的貨幣信貸政策,適度收緊銀根,導致社會資金面趨緊。面對流對性不足的局面,一些企業針對銀行的各種造假、欺詐行為日漸增多。如何有效開展授信業務真實性核查、防范和控制客戶欺詐風險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本文淺要剖析了客戶授信真實性核查的一些基本面的東西,筆者認為首先要從認識上真正重視真實性核查工作,才能提出切實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授信欺詐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負面影響。
核查工作首要解決的是授信客戶“真”的問題,這是授信工作的基礎,可謂是整個核查工作的原點和基石,包括客戶主體資格、項目材料、押品信息、交易背景、貸款用途和支付材料真實性等,一旦這些基本信息失真,銀行信貸資產難免有損失。對借款人主體資格真實性的審查是信貸業務中合規性審查的規定動作,主體資格適格、合法與否,直接關系到借款合同的效力,勢必影響到貸款的安全。主體資格要重點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對借款人身份的真實性審查,以排除冒名貸款或頂名貸款甚至金融詐騙的情形;二是審查借款人是否具備完全的行為能力。項目材料真實性審查類貸款多屬于固定資產貸款,此類授信要重點核查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信貸政策和我行貸款投向。項目是否具有國家規定比例的資本金。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審批的項目,批準文件是否合法有效。比如房地產開發項目是否四證齊全等。押品真實性的核查,重點審查押品的合法性、合規性,押品估值的真實性、有效性、押品的變現能力等。交易背景、借款合同和支付材料的核查往往是交叉進行的,主要通過核查授信客戶與交易對手的業務合同來判斷,通過核查相關交易內容,確定合同要素的邏輯合理性,必要時可以通過電話、網絡或者實地核查等方式進行確認核實,確保貸款用途與借款人申請的用途一致,防止信貸資金被擠占挪用。
核查工作要解決的是授信客戶“實”的問題,這是門檻、準入的問題,一個客戶是否達到授信的標準和要求,就是要確定其資質能力、信用紀錄、經營業績和財務指標是否達到要求,最后由商業銀行的專業審貸人員來判斷貸與不貸,貸多貸少的問題。重點是客戶的資產(資金)實力,包括盈利水平、商業信譽、銷售規模、存貨、生產能力、渠道建設情況等等,主要核查工作圍繞企業提供的財務報告和其他相關材料展開,包括財務報告是否經過審計,審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結論,審計師事務所是否被行業協業或銀行列入禁用名單等。再就是股東實力及注冊資金到位情況、生產能力及市場銷售情況、信用等級評定情況、企業主要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資信狀況等。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核查工作是審查企業現金流量的真實性和充足性,確保授信企業第一還款來源落實到位。通過核查企業現金流情況來判斷企業的貨款收回情況、歸行情況、資產的變現能力和償債能力。還要進一步核查企業貸款需求的合理性,防止企業超額支用貸款。自銀監會出臺《流動資金貸款暫行辦法》以來,要求量化測算借款人的營運資金需求量,同時監管機構給出了具體的流動資金貸款需求量測算公式,貸款審查時,應在準確理解指標的基礎上,正確科學取用企業財務報表的數據,查詢企業征信報告,核實企業目前的生產規模、未來擴張計劃和現有產能及人員、技術等配套情況,審慎合理測算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需求量。特別應提防一些中小企業為獲得貸款,會專門針對銀行貸款編制一套財務報表,并對提供的報表進行粉飾,采用包括通過對固定資產、土地所有權、存貨、貨幣資金、無形資產等資產隨意評估增值入賬以虛增資產,人為調減財務費用、管理費用虛增凈利潤,將長期應收賬款、長期其他應收款納入短期應收賬款,以提高客戶物資保證率等等。針對以上種種情況,要加強核查貨幣資金是否真實,應收賬款賬齡是否存在超過一年無法收回的風險,存貨是否存在霉爛、變質、貶值、滯銷的風險,其他往來款中是否存在對關聯客戶的長期投資風險,信貸資金是否擠占挪用,未分配利潤是否確實尚未分配,固定資產是否按規定計提折舊、待攤資產,費用是否攤銷,稅款是否按規定交納等等。
核查工作的核查手段問題,即如何依法合規地采取各種措施開展核查的問題,探討的是核查工具和方法論的問題。銀行信貸經營崗位人員在辦理信貸業務的過程中,為保證信貸業務的真實性,向信貸業務決策、管理提供有效依據和支撐,必須按照規定的動作對客戶經營信息、相關材料和授信需求采取一系列調查核實措施和行為。總體上說,核查方式主要包括現場核查和非現場核查。按照規定或相關崗位人員認為必要時,采取現場核查方式。現場核查主要包括客戶及關聯人調查、利害關系人訪談、客戶(項目)實地考察等內容。相關崗位人員應對取得材料原件的真實性進行核查,對材料原件與復印件進行核對。現場核查原則上應由雙人完成,核查人員應做好調查記錄,盡量獲取查詢回執及相關的影像資料。非現場核查主要通過行政管理部門、司法機關、行內外相關信息系統進行查詢。并按規定對網上查詢信息進行屏拷或打印。因客觀原因無法拷屏、打印的,需做好相關的核查底稿和工作記錄,并對其掃描保存。對于其他不要求拷屏、打印或不是上網查詢的核查內容,做好相關的核查底稿和工作記錄,并對其掃描保存。財務報告真實性核查須實地到財政部門、會計(審計)事務所或其他有權審核部門核實由其核準或年審的財務報告,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收入支出表、財務狀況變動表或現金流量表和編報說明,并取得會計(審計)事務所出具的詢證函回執或其他證明材料。
由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銀行相關信貸經營人員采用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對授信客戶內、外部信息是否真確,并達到銀行給予提供授信的內在要求進行核查、印證,就能讓銀行在提供授信之前為信貸資產安全設立一面防火墻,從而大大減少客戶欺詐風險。可喜的是,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摸索,在監管部門、商業銀行和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商業銀行在授信真實性核查工作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各項規章制度日趨完善。商業銀行在總結現有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如果能從以上3個方面加以創新、突破,定能給商業銀行授信真實性核查工作的開展帶來一些有益的變化。
[1]眾行管理資訊研發中心.如何讀懂財務報告[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4.
[2]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銀行客戶盡職調查綱要[R].2001.
[3]張少士,伏中林,陳錫達,等.銀行業務依法操作指南[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