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依茹 高鵬博
[摘 要]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和高新技術的日益興起,對會計學的需求越來越強,但我們對會計理論進行的深入拓展時常遇到方法的約束,很多學者僅從經濟管理層面對會計和經濟交易事項進行研究,卻忽略了學科建設與馬克思主義和社會科學方法論的關系。本文主要聚焦于會計學研究的學科定位、會計學的定量定性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探討馬克思主義及社會科學方法論與會計學的關系對會計學發展的影響,基于唯物辯證法對會計學在方法論方面加以完善。
[關鍵詞] 社會科學方法論;會計學;定量;定性;實證會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11. 001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5)11- 0004- 02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我們各種不同認識的銳利思想武器和理論基礎。鄧小平同志強調,學習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江澤民同志指出,學習和運用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多掌握一點唯物辯證法,是對各級領導干部的一條重要要求;胡錦濤同志強調“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理論特征”;習近平主席曾說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貫穿著馬克思主義方法,用唯物辯證、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提高領導工作水平。而會計理論既對我國理論發展有重大意義,又對完善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有著重要意義。
1 關于會計學學科歸屬的辨析
宏觀上來講,學科劃分大致分為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是以客觀的物化的東西作為研究對象,它的表達手段是以精確的語言、嚴謹的推導以至形式化特別是數學化的手段來描述所要表達的內容,其結論和成果一般公認度較高,一般具有共識性,對于認識結論的判斷要根據實驗或實踐來判別,而人文科學是以精神的、主觀的東西作為研究的對象,以模糊的語言、解釋性的語句、體悟的抒發來表達內心世界的認識,其結論和成果一般具有個別性,很難通過設計實驗的方法來進行判別。公認會計學是社會科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筆者有不同的看法。
從會計學的發展和應用來看,會計學從屬于人文與社會科學,但與自然科學又有交叉。當我們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來觀察會計學在總的學科中的具體位置以及會計學與其有相互作用的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程度時,我們就會發現拓展出了許多新的值得研究的問題,如可持續發展和低碳經濟的發展,環境會計問題等,而通貨膨脹的產生和發展,又會啟發研究人員探索物價會計的有關問題。因此相對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更為復雜。會計學上的學術觀點各有不同,但總體而言都是會計實踐活動在人們主觀思維上引起的不同反應,這就要求我們從本質上把握會計學并不斷加以完善。
因而籠統并絕對地將會計學定位為某一類是片面的,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兩點論兩分法和整體系統的觀點,但從馬克思主義重點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會計學應大體歸為社會科學,因為它解決的是社會經濟管理問題,具有很大程度的社會屬性。
借鑒其他學科成熟的研究方法,或將其移植到會計學科的研究當中可以完善會計方法學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如線性回歸分析方法的引進使得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確定更加科學和簡潔,而減少了主觀因素和人們對事物認識局限性的影響。近年來實證會計的興起,更加豐富和完善了我國會計學科的研究方法。按馬克思所說的:“一門學科只有當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1]只有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結合,規范和實證研究方法并舉,會計學才談得上是一門真正的科學。
2 由馬克思主義矛盾分析法來進行會計研究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對立和統一分別體現了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矛盾分析法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基本方法之一,對研究社會現象具有普遍適用性,它不僅能說明現在,而且能預測未來,尤其對宏觀的、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研究,有它獨到的作用。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住重點和主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2.1 會計研究中存在的矛盾
具體而言,會計等式分為基本會計等式和擴展會計等式。就基本會計等式而言,資產總額和權益總額反映了會計主體某一特定時日的財務狀況。資產和權益恒等的原理是對立統一規律在會計學領域的一個體現。一個企業所擁有的資產與負債和所有者之間明顯地表現為對同一資金觀察的兩個不同方面,是從對立的兩個角度觀察同一資金的結果,即有一定數額的資產,就必然有一定數額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資產與權益相互聯結又相互依存,運用貨幣計量,資產總額與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額必然是相等的。資產又是運動變化的,涉及資產和權益變動的經濟業務的發生,又會引起會計等式中有關會計要素某些項目的增減變動,而增減變動的結果都不會破壞會計等式的平衡關系。我們自覺運用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矛盾雙方對立統一及其相互關系的哲理來理解會計等式,將會對會計學中這一基本理論問題的認識深化一步。[2]另外《企業會計準則》包括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兩個層次,基本準則主要就是對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則,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以及會計報告做出的規定,這是會計工作矛盾的普遍性。具體準則對具體核算的方法和步驟等做出了規定。闡明了特殊行業特殊業務的會計準則,這是會計工作矛盾的特殊性。堅持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的統一,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具體運用。
2.2 會計研究中矛盾的緩解
理想而有用的會計信息應當具備相關性和可靠性。兩者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 ,真正相關而可靠的信息是難以取得的?,F實的選擇應當是 :在可靠性基本得到保證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以最終實現會計信息的有用性。這正如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正是由于可靠性與相關性二者的充分結合,才對投資者、債權人等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產生有用的價值。對于穩健性與其他原則沖突的緩解,要注意穩健性原則的適度運用,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是確保穩健性原則適度運用的關鍵,同時要對沖突情況予以充分披露。穩健性原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較強的傾向性和主觀隨意性。因此,為了避免企業以運用穩健性原則為借口,隨意變更會計核算方法,歪曲真實的經營成果,把穩健性原則當作成本、利潤的調節器,就必須加強審計監督,防止濫用和曲解穩健性原則,避免人為地加劇與其他會計原則的沖突。endprint
以上用社會矛盾分析法分析了會計中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及矛盾的緩解,體現了社會矛盾分析法在會計中的重要價值。只有會計所能提供的信息滿足了每一個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或滿足了絕大部分人的需要,會計中的矛盾才能得以解決。
3 會計學研究中的辯證關系探討
3.1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共同實現對事物事件的考察分析,是對同一事物的不同層面和不同事物之間進行分析比較的兩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常結合起來應用。在進行定量分析之前,須借助定性分析確定所要研究的現象和問題;在進行定量研究的過程中,又須借助定性分析確定現象發生質變的數量界限和問題的原因。[3]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質變和量變是辯證統一的,量變和質變相互依賴、相互轉化,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一定程度上,定性分析是會計研究中質的方面,而定量研究是會計研究中量的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礎,是定量分析的指導和總結,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工具和驗證,只有同時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才能在準確定量的根據下對事物事件準確地定性,從而實現對定性方面的檢驗證實。這是二者的辯證關系。
而站在會計學的角度,會計分析是指根據會計核算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對企業的經營過程及其經營成果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會計分析的結果是進行會計預測和會計考核的主要依據。會計的定性分析是指分析人員運用自己的主觀判斷,對企業的資金成本、利潤等方面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它一般適用于缺乏歷史會計資料或其他資料的分析。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調查分析法和經驗分析法。而定量分析是指運用統計技術,考察事物的規定性,從而把握事物性質的一種分析方法。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時間序列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等。從財務報告來看,財務報表對經濟交易和會計事項進行了數據上的處理披露,而附注等又從定性角度對表中數據進行了質上的解析,從而使整個財務報告成為定性和定量的結合體。
因此在進行會計研究時一定要將兩者結合起來,正如課上所講,可以使用定性研究進行“認識、發現、判斷、了解”,用定量研究進行“測量、監控、估計、預測”。在一定程度上結合采用定性與定量兩種方式,可以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點, 組成最適合研究所需的混合型研究模式,進行研究可以豐富研究結果, 提高研究質量。
3.2 正確看待規范會計和實證會計的關系
從方法論特征來看。規范會計方法論以價值判斷為基礎,在研究過程中堅持特定的價值判斷標準,規范研究的結論帶有主觀性,無法用事實來驗證,對同一會計現象的研究,可能會因研究者觀點、意識的差異,而使結論相差甚遠,甚至完全相反,會計理論科學性的判斷標準不具有可證偽性,會計理論不必和會計活動的事實現象一一對應,并非一定要接受經驗事實的直接檢驗。實證會計研究在方法論上與規范會計有一些差異。規范會計認為主觀目標與人的行為是有聯系的。哲學中的實證理論是實證會計理論方法論的基礎。規范會計理論比較重視規律和理論的邏輯思維,注重價值判斷。實證會計理論提倡實用主義,提倡從經驗中創造理論。從辯證的角度看兩種理論強調的內容不同。
但從近幾年的會計研究的發展來看,實證會計異軍突起,規范會計由于缺乏創新性,發展遇到了瓶頸,但實證會計雖以模型構建的方法對經濟現實進行了解釋,但是仍然缺乏理論與實踐的聯系,甚至有些實證結果不能解釋現實狀況。另外規范會計和實證會計相互獨立,聯系不夠緊密,從而難以有效推動會計的發展。因此不論從學科建設來看,還是從會計研究的務實性來看,我們都應該將兩者結合起來,既要重視以價值判斷基礎的規范會計,又要發展以實證主義為原則的實證會計,規范會計和實證會計要相互補充,相互滲透,才能更科學有效地發展會計理論。規范研究的成果必須依靠實證研究才能得以驗證,規范研究的結論可以為實證研究提供基礎和前提,撇開一方,單獨研究是不明智的。所以兩者的支持者不應再對峙,應互相承認彼此的價值。兩者的結合才是會計理論發展的大趨勢。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會計學的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和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指導,只有從這一層面把握會計的本質,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推動會計學研究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孟賢.當代會計研究方法:檢討與反思[J].會計研究,2007(4).
[2]劉玉廷.關于會計研究方法問題 [J].會計研究,2000(12).
[3]涂振連,黃海玉.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會計理論研究 [J]. 中國農業會計,20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