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篇的話】
一帶一路,是一首跨越千年的詩篇——
千年的絲路輝煌,千年的揚帆遠航;從張騫策馬西行,到鄭和揚帆西下,戈壁的風沙呼嘯而過、東海的碧波日夜流淌……
一帶一路,是一部穿越時空的傳奇——
風起云涌,潮漲潮落;從強盛到衰落,又從抗爭到復興;中國與世界,攜手圓夢,應者云集……
一帶一路,經風沐雨,歷久彌新。它跨越區域,跨越國別,發端于中國,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部分區域,東牽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它創下兩大世界記錄:世界上跨度最長的兩條經濟大走廊,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
四川,地處中國西部內陸,不沿邊、不靠海,此次卻站在了向西開放的最前沿,按照全球主流經濟學家的預測,“全球經濟重心轉到亞洲,亞洲重心在中國,中國的新一輪增長點將主要在西部地區爆發。”原因何在?
地緣為一:渝新歐、蓉歐、西新歐鐵路先后開通,中國西部已有三條貫穿“新絲綢之路”、連通俄羅斯的快鐵,再加上成都開通的中亞貨運列車,這幾條伸向遠方的軌道連接了沿路各國總數達30億的人口,加強了沿路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讓西部地區成了中國向西開放的“前哨”與“橋頭堡”。
經貿為二:古代的絲綢之路是商貿之路,而今天的絲綢之路則把經貿合作放在重要位置。貿易、產業、投資、能源、資源、金融、旅游、文化以及生態環保的全面合作;城市、港口、口岸、創業園、產業園的無縫對接;新的經濟增長點,可持續的發展能力,命運共同體意識的落地生根……無不為巴山蜀水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
開放為三:伴隨30多年對外開放的深入,內和外的關系已經發生了很多微妙的變化。過去東部沿海是對外開放的前沿,而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把前沿變成2.2萬公里的邊境線。內外關系的調整,會導致國內的產業結構、經濟布局發生一系列連鎖變化。比如很多的產能,如果在國內、在區域看可能是過剩的,在全球看就能找到世界市場,就可能是優勢。對西部來說,對四川來說,這正是提升競爭力的機會。
競爭力為四:來自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數據,2014年前三季度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超過中東部。西部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
歷史沿革為五、文化底蘊為六、人民期盼為七……無須再往下羅列,一帶一路,四川機遇,時代前進的大潮已然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