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 本刊記者 晏 青
田間地頭“傳經送寶”
——“全省果蔬專家基層行”活動側記
文丨圖 本刊記者 晏 青
專家組成員對羅甸、望謨、貞豐三地農業產業“望、聞、問、切”,分別從產業規劃布局、市場主體培育和品牌建設等多角度提出了頗具針對性、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由于時間原因,今天就到此為止,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請記下我的手機號碼……歡迎大家隨時來電交流!”
2014年12月17日晚8點,貞豐縣永豐街道必克村小學二樓多媒體教室。由于接下來還要與貞豐縣農業部門座談,主講“櫻桃栽培實用技術課”的貴州省農業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教授文曉鵬不得不打斷村民們的提問,并下起了“逐客令”。
過去的3天時間里,從羅甸縣到望謨縣、貞豐縣,由貴州省農委組織的“全省果蔬專家基層行”活動一路升溫,來自省內十余家單位和科研機構的16名專家通過現場指導、集中培訓和座談研討等方式,為各地農業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建言支招,受到了地方政府、農業企業和廣大農戶的一致好評。
近年來,貴州山地高效農業發展方興未艾,農業經濟增長加快提速。然而,由于受歷史、地理原因和傳統種植習慣影響,全省農業產業發展依然存在科技支撐不足、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和市場化水平較低等諸多“短板”。
“農業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離不開科技、人才和市場的有效支撐。”省農委總經濟師向青云表示,省農委開展此次“全省果蔬專家基層行”活動,就是為了把先進的技術和理念送到基層、送達田間地頭,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全省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新發的芽也抹了,防寒措施也做了,可果樹看起來怎么還是病蔫蔫的?”
“那是你沒有給根系松土、蓋土和施放農家肥,果樹‘又冷又餓’,換作是你也扛不住啊!”
12月16日上午8點,在羅甸縣陽光果園,村民楊通勇與省果樹科研所高級農藝師彭志軍的對話引發陣陣笑聲。
由于缺乏技術支撐,加上長年工作其間的數十名果農大都文化水平偏低,缺乏果樹栽培專業知識,陽光果園在種植、管護等方面一直較為粗放,目前雖已投產,但效果不佳,而且各類問題不斷。
抵達陽光果園后,專家組一行詳細了解了果園整體情況及面臨問題,并就果樹施肥、修剪、防寒防凍、病蟲害防治等與果農和基層農技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對他們提出的問題給予了生動詳細解答。
“這幾天氣溫突降,大伙一直忙著給果樹防寒,但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好,我們都很著急。今天專家們的到來真是一場‘及時雨’,可算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陽光果園負責人王成神情激動地說。
12月16日中午12點,結束陽光果園的現場指導后,專家組一行抵達望謨縣桑郎鎮蔬菜種植基地。一下車,上百名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村民便將專家組團團圍住,七嘴八舌地提起了問題:
“同樣的田,同樣的肥,同樣的種子,今年這無藤瓜愣是長不起來,請問專家是什么原因?”
“都說蓋地膜好,但我蓋了地膜的菜還不如人家不蓋的長得好,為什么啊?”
“辣椒、茄子年年生蟲害病,又不敢亂打農藥,該怎么辦?”
……
面對村民一連串的發問,省農委研究員夏忠敏、貴州大學農學院教授張萬萍、貴陽蔬菜技術推廣站研究員廖晨鷺等幾位專家進行了一一解答,并就蔬菜瓜果種子處理、育苗、病蟲害防治和安全用藥等進行了生動講解。
“這些年我們種菜一直是用土辦法,今天專家來了才曉得以前好多做法都是錯誤的、有害的。想不到就連種個茄子辣椒,都有那么多學問。”現場提問最為積極的村民韋朝芬說。
“專家們的現場解答專業翔實、通讀易懂、有針對性,不僅幫助我們解決了問題和困難,還讓我們增長了見識,學到了知識。”羅甸、望謨農業部門領導紛紛表示,他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在當地進一步加大農業實用技術普及和“職業農民”培訓力度,為加快推進本地農業產業化夯實科技和人才支撐。
“種了5年水果,第一次聽專家來果園里講課,也第一次明白怎么修枝。”12月16日下午,在望謨縣平洞辦洛郎村火龍果示范種植基地,村民韋朝榮在專家組成員的示范下,很快學會了火龍果的規范化剪枝技術。
在該基地,專家組成員輪番上陣,手把手教會了前來參加培訓的40余名果農和基層農技人員為火龍果施肥、實施滴灌、保持養分、防凍防寒等實用技術。
“聽說今天省里的專家下來教我們如何栽種櫻桃,就過來學習學習!”12月17日下午,在貞豐縣永豐街道辦必克村200畝櫻桃示范種植基地,村民田井剛與100多名村民及種植大戶一樣,早早就已經等候在這里。
到達必克村櫻桃種植示范基地后,專家組首先對該村的土壤結構、水源條件、土地規模、適應品種等基本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并結合當地實際進行了現場培訓指導。
現場培訓會上,專家組成員親自動手打點放線,挖坑起壟,手把手教授村民櫻桃樹定點種植技術。貴陽市果樹站高級農藝師冉隆勛一邊放線一邊說:“矮的地方容易積水,需要起壟栽培;坡地不容易積水,需要挖定植溝進行定植。栽培完以后,我們還會定期組織貴陽市下壩巖山櫻桃專業合作社來給大家培訓生長季節管理,爭取在3年內讓這批櫻桃結果,讓大家走上致富路。”
“通過現場培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在規范化種植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一定會嚴格按照今天專家們傳授的技術,高標準、高質量建好這200畝櫻桃示范種植基地。”投資200萬元建設必克村櫻桃基地的貴州鼎豐林業集團負責人楊帆說。
“專家們手把手教授的內容,跟我們之前所學的大不一樣,對我們幫助很大,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長期開展。”貞豐縣農技干部和群眾紛紛表示,聽取專家現場講解和示范后,大家不僅學到了科學的種植技術,更增加了發展種植業的信心和決心。
“果蔬產業發展方面,望謨縣要進一步遴選出幾個主導產業,把主要精力放在早春蔬菜和火龍果種植上,放棄一些沒有競爭優勢的產業。”12月16日下午,專家組與望謨縣政府進行座談,針對該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省農委總經濟師向青云如是建議。
積極為地方農業產業化和經濟發展把脈開方、建言支招,是本次“全省果蔬專家基層行”活動的又一亮點。
活動期間,專家組成員對羅甸、望謨、貞豐三地農業產業進行“望、聞、問、切”,分別從產業規劃布局、打造主導產業、培育市場主體、開展品牌建設等多角度提出了頗具針對性、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貴州大學農學院教授張萬萍認為,羅甸、望謨種植早熟蔬菜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氣候條件,但群眾種植觀念落后,蔬菜品種老化,兩地政府部門一定要在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和改良品種上下大力氣,才能更好地應對競爭日趨激烈的早熟蔬菜市場。
針對羅甸、望謨、貞豐三地果蔬產業品牌缺乏和市場主體單一的情況,貴陽市蔬菜技術推廣站研究員廖晨鷺認為,各地政府部門應對本地產業優勢作出準確判斷,并細化目標市場,發展區域性市場需求品種。同時,引進龍頭企業,打造地方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
“強化科技支撐,延長產業鏈。”“要發展農民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制定行業標準,創建一批無公害特色蔬菜生產示范區。”……專家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全省果蔬專家基層行’活動不僅給群眾送來了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術,對地方政府也是一場啟發思維觀念、學習先進理念的‘頭腦風暴’。”望謨縣縣長農文海表示,下一步全縣將根據專家們的寶貴建議,深入研究和發展果蔬產業,做強做大望謨果蔬產業這塊“蛋糕”。(責任編輯/彭 典 )

在望謨縣桑郎鎮蔬菜種植基地,貴州省農委研究員夏忠敏現場講解早熟蔬菜病蟲害防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