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 飛 李福東 呂 躍 陳連忠
傳承長征精神 譜寫小康華章
——仁懷“三大途徑”創建全面小康示范市

仁懷市始終堅持工業強市戰略,引導工業健康發展。圖為花園式工廠。(仇國鈺/攝)
文丨陳 飛 李福東 呂 躍 陳連忠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仁懷市圍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三大途徑攻克薄弱環節、消除農村短板、實現“三個不能代替”2014年“三項核心指標”全部達標。
仁懷市不僅是一片醇香的天空,更是一方紅軍長征途中曾戰斗過的英雄熱土。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仁懷市傳承長征精神,肩負時代使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正邁向全省潮頭,曾獲“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等榮譽稱號,綜合經濟實力位居中國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93位,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86位。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仁懷市重視“硬”指標,更重視“軟”指標;重視經濟指標,更重視民生指標;重視“數據”指標,更重視“感受”指標。圍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三大途徑攻克薄弱環節、消除農村短板、實現“三個不能代替”,2013年,仁懷市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90.2%,2014年“三項核心指標”全部達標。
仁懷市委書記張翊皓說:“不含水分、上級認同、群眾認可、經得起檢驗的高質量小康,城鄉一體、利益共享、以人為本的‘和諧小康’,才是仁懷人小康的現實模樣!”
工業是仁懷市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仁懷始終堅持工業強市戰略,把經濟開發區、名酒工業園區和茅臺古鎮文化產業園區作為主戰場,不斷推進白酒產業發展壯大,推動工業經濟逆勢發展。
仁懷市引導工業向園區集聚,全年新增入園企業92家,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5億元,新增醬香型白酒產能7萬千升;加快整合升級,成功引進娃哈哈領醬國酒、祥康集團、賀天下酒業等戰略投資者;深入實施“一大十星”和“工業小巨人”培育工程,培育稅收上億企業6家;大力開展宣傳推介,深入開展“醬香白酒中國行”活動,仁懷醬香酒知名度、影響力不斷加強。
農業雖然在經濟總量中占比較小,但卻是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對此,仁懷緊緊圍繞“強基、轉型、增收”主線和“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優化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通過種養結合、長短結合、立體發展等方式,在鞏固發展有機高粱的同時,大力發展精品水果、蔬菜、苗木、畜牧養殖等產業,并重點抓好現代生態農業,不斷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通過結構不斷優化和產業不斷發展,目前全市創建市級養殖示范小區5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0家;農業園區建設完成招商引資6億元,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5億元,入園規模農業企業6家,東升農場、臺灣生態農業園等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全市糧經比達到3.5:6.5,農業結構逐步趨于合理。
民生發展相對滯后是仁懷市長期以來面對的主要問題之一,對此,仁懷始終把民生作為全面小康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和發展教育、就業保障等社會事業,強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實,推進民生事業跨越發展。
推進“六項行動”計劃,消除農村短板。針對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仁懷市對“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進行任務分解,從2013年起分三年階段性安排工作任務和工作量,確保在2015年底前各項建設任務完成90%以上,真正建成生活宜居、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的美麗鄉村。截至2014年底,仁懷市共完成投資15620萬元,解決農村13.7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投資10376萬元,實現城鄉供電覆蓋率100%;已建成通村油路239公里,改造縣鄉大道67.2公里,完成村組路面硬化800公里;累計完成投資7402.7萬元,開通30個行政村無線寬帶和30個行政村有線寬帶,網絡建設覆蓋占比率達51.68%;小康房建設投入資金1084萬元,惠及群眾1500余人;在村寨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616個,完成投資2895萬元,受益群眾2.5萬戶11.2萬人。
抓就業保障工作,以創業促就業。面對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帶來的嚴峻挑戰,解決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等群體的就業問題,仁懷市圍繞優化創業環境、加大創業扶持、傾斜創業政策改革,為創業者提供“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服務。2014年,仁懷已建立創業基地4個,建立鄉鎮(街道)基層服務窗口21個,并為179個村(社區)配備了專職勞動保障協理員,形成覆蓋市、鄉鎮、村(社區)三級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網絡,同時還對250名微型企業負責人進行創業培訓,發放小額擔保貸款75筆共734萬元,帶動就業350人。
仁懷市積極把自覺維護中央大政方針的統一性、嚴肅性與因地制宜、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梳理制定出全市18項重點改革任務清單并細化成188個改革項目,通過搭建平臺、建章立制、明確分工、強化調度等有力措施,有序、穩步推進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已實施改革項目121個,實施率64%,在事關全市加快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扎實推進。仁懷市以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為抓手,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環境保護河長制、第三方治理、生態環境治理恢復等改革初見成效,境域76條河道、溪溝水質穩步上升,27家規模白酒企業排污實現第三方運營治理;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鄉鎮3個、生態村9個、遵義市綠色學校2間;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主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1%;植樹造林5.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4.54%;《仁懷市國家級生態城市規劃》通過省級評審。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紅利初顯。仁懷市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全年新增企業810戶,新增個體工商戶4025戶,注冊資本最高3億元,最低僅1萬元。落實工商注冊認繳登記制度,全年市場主體認繳注冊資本達417689.04萬元,同比增長358.97%。企業年度報告制度順利推進,目前已有410戶企業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報送年度報告。
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攻堅任務,仁懷市始終牢記“兩條底線”不降標、不降位,始終聚焦主基調、主戰略不散光、不走神,始終突出問題導向不縮水、不走樣,全力以赴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各項指標穩步提升,開啟仁懷發展新篇章。(責任編輯/張 楊)
鏈接
仁懷城市名片:
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
全國文化先進市
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
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十大范例市
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市
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