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榮譽 翁永學
遺產赤水 養生天堂
文丨劉榮譽 翁永學
黔北明珠赤水,因神奇美麗、貫穿全境的赤水河而得名,因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而揚名中外。80年風雨兼程,譜就華美樂章。從1935年“四渡赤水”,到1990年撤縣設市;從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到成功申報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從交通閉塞,到建立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赤水從貧困縣,跨入貴州經濟強市行列。
近年來,赤水認真貫徹落實全省主基調主戰略,始終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和綠色城鎮,逐步走出了一條綠色、低碳、環保、可持續的生態經濟發展之路。
目前,赤水市已入駐生態工業企業80家,城市路網覆蓋面積達到3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3.39%。赤水竹鄉烏骨雞、金釵石斛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GAP生產基地通過國家認證,石斛產業園區列入“全省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9%以上,人均竹林面積全國第一,成為全國最大的“竹子之鄉”。
2014年,赤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1.45億元,財政總收入8.7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6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781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357元,綜合經濟指標增比進位排名列全省經濟強縣市第19位。
旅游是赤水最靚麗的名片。赤水旅游業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已建成1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個世界自然遺產地、2個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地質公園、3個國家4A級景區。擁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際最佳休閑旅游城市、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等20多張國家級、世界級城市名片。
隨著蓉遵高速公路的開通,旅游產業發展逐漸步入快車道。赤水先后成功承辦了遵義首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旅游文化節、穿越中國侏羅紀山地自行車賽等活動。赤水旅游綜合體列入全省100個景區重點打造,并作為21個示范性旅游景區優先發展。傳統單一的觀光型旅游逐步向紅色游、休閑度假游、養生游等多元化旅游業態轉變。2014年接待游客人次增長130%,門票及經營性收入增長400%,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億元,單日接待游客突破10萬人次。
未來幾年,赤水市將著力建設國際知名“竹城、丹霞城、休閑旅游度假體驗城”,著力打造“遺產赤水、養生天堂”旅游形象,力爭到2020年實現年接待游客達100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游總收入100億元以上。
近年來,赤水大力實施“三市”戰略,強力推進“四化一強”,主動融入成渝、黔中兩個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實現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民生不斷改善,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截至目前,全市17個鄉鎮已全面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建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省級生態市通過驗收,國家級生態市創建通過技術評估。2014年全市小康實現程度達93%,人民群眾社會安全感、滿意度測評分別為97.81%、97.51%,全省排名22和19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全面加強,分別于2011年、2014年2次被省委表彰為“全省基層組織先進縣市”。
赤水市委市政府將繼續建設國際知名“三城”,全面推進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奮力在2015年率先在全省建成國家級生態市;在2016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在2020年率先建成國際休閑旅游目的地。(責任編輯/張 楊)

今天的赤水,山川秀麗、城鄉優美、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正以嶄新的姿態,向世人昭示著更加輝煌的未來。(付樹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