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遠,胡軍文
(道縣林業局,湖南道縣 431124)
濕地是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環境,不僅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各種服務,而且具有環境調節功能和具大的生態效益,是最大的生命支持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保護濕地對于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改善生態狀況,建設生態文明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道縣濕地類型多樣,資源豐富。2010年,全縣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境內濕地資源開展了第二次專項調查。筆者對道縣濕地資源基本情況和保護管理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初步探討,并提出相應的保護建議和對策。
1.1 調查目的 查清全縣濕地資源及其環境的現狀,掌握濕地資源的動態消長規律,建立濕地資源數據庫和管理信息平臺,實現對濕地資源進行全面、客觀地分析評價,為濕地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統一完整、及時準確的基礎資料和決策依據。
1.2 調查范圍 覆蓋符合濕地定義的全縣范圍內的所有濕地資源,包括面積大于5 hm2(含5 hm2)以上的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以及寬度10 m以上、長度5 km以上河流濕地。
1.3 調查內容 該調查分為一般調查和重點調查。一般調查指對所有調查范圍內的濕地斑塊名稱、序號、濕地型、面積、分布(行政區、中心坐標)、平均海拔、所屬流域、水源補給狀況、植被類型及面積、主要優勢植物種、土地所有權、保護管理狀況,以及河流濕地的河流級別進行調查。重點調查除一般調查所列內容外,還應調查濕地自然環境、濕地水環境、濕地野生動物、濕地植物群落、植被和濕地保護與管理、利用狀況、社會經濟情況和受威脅狀況。
1.4 調查方法 該調查主要采用遙感解譯后獲得的濕地型、面積、分布(行政區、中心點坐標)、平均海拔、植被類型及其面積、所屬三級流域等各項調查因子數據。利用調查區域濕地斑塊遙感解譯區劃圖進行野外實地調查,將各項調查因子與實地對照,核實和收集最新資料獲取濕地類型、植被類型、優勢植物種、土地所有權、保護管理狀況等相關數據資料,最后統計各濕地類、濕地型及其面積和其他相關數
據[2-3]。
2.1 濕地類型 全縣濕地分為河流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和湖泊濕地4大濕地類(表1);主要濕地型有7種,即永久性河流濕地、洪泛平原濕地、森林沼澤濕地、庫塘、運河輸水河、水產養殖場和永久性淡水湖(表2)。
2.2 濕地面積 全縣共有濕地斑塊167塊,面積5 458.58 hm2,占全縣國土總面積的2.4%。其中,河流濕地4 073.77 hm2,占全縣濕地總面積的74.63%;沼澤濕地471.54 hm2,占全縣濕地總面積的8.64%;人工濕地845.87 hm2,占全縣濕地總面積的 15.5%;湖泊濕地 67.4 hm2[4],占全縣濕地總面積的1.23%(表1)。此外,全縣還有此次不予調查的人工濕地水稻田 2 267.08 hm2[5]。
表1 道縣濕地類及面積
表2 道縣濕地型及面積
2.3 濕地權屬 全縣濕地資源權屬主要分為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兩種形式,其中國有濕地面積5 050.88 hm2,占全縣濕地總面積的92.53%;集體濕地面積407.7 hm2,占全縣濕地總面積的7.47%。河流濕地、沼澤濕地、湖泊濕地等主要以國有權屬為主,庫塘和水產養殖場則以集體權屬為主(表3)。
3.1 濕地資源特點
3.1.1 濕地比例小。目前,全縣共有濕地總面積5 458.58 hm2,占全縣國土總面積的比例僅為2.4%。其中,以天然的河流濕地為主,居各濕地類型之首,面積達4 073.77 hm2,占全縣濕地總面積的74.63%。
3.1.2 生態區位重要。道縣瀟水河是湘江的一級支流,縱貫全縣南北,流經12個鄉鎮街道,具有重要的防洪、蓄水功能,同時是全縣人民最重要的飲用、灌溉和工業生產用水的水源,是全縣人民的生活命脈。
3.1.3 野生動植物豐富。道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光能充足,溫暖濕潤。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濕地資源豐富,為野生動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全縣共有濕地植物共計488種,隸屬95科278屬,其中苔蘚植物3科3屬3種,蕨類植物10科12屬17種,裸子植物1科3屬4種,被子植物81科260屬464種。濕地植被類型復雜多樣,種類組成以胡桃科和禾本科植物最為豐富,植被類型有森林、灌叢、灌草叢和水生植被4種,全縣濕地植被面積1 385.74 hm2,植物群系有44個;濕地脊椎動物有263種,隸屬于5綱28目81科屬,其中鳥綱11目29科88種,魚綱5目11科47屬61種,兩棲綱2目8科12屬32種,爬行綱2目12科40種,哺乳綱8目21科42種。
表3 道縣濕地權屬統計
3.2 存在的問題
3.2.1 保護意識差。廣大人民群眾對濕地的生態價值、社會價值認識不夠,濕地保護意識普遍不高[4,6]。道縣濕地保護工作剛剛起步,許多工作還沒有深入開展,縣人民政府對濕地保護工作雖然采取了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小區、濕地公園等保護措施,但對濕地保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感認識不高,對保護項目建設只停留在一紙空文上,沒采取實質性的保護措施。對濕地保護所涉及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濕地基本常識的宣傳教育力度不夠,群眾濕地保護意識淡薄。
3.2.2 投入資金缺乏。濕地保護與恢復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在濕地保護項目建設與科學技術研究和科技支撐等方面,需要足夠的、大量的資金注入。目前,道縣在濕地保護管理方面投入的資金嚴重不足,已批準建立的濕地保護建設項目不能順利實施。
3.2.3 管理機構不健全。目前,我國對濕地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沒有一部專門的綜合性法律法規[7],已有的法律法規比較分散、不成系統,法律條文有相互交叉、重復的現象,很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8],相應的政策體系也不完善??h林業部門雖為濕地工作保護管理的主管部門,但只擁有對陸生野生動植物的管理權,卻不具有濕地資源的實際管理權,形成了濕地保護管理主管部門的虛設[9]。濕地保護管理混亂,職能部門之間權責不清、利益不同、各自為政、各行其事,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有效協調和合作??h人民政府對濕地保護沒有設立專門的保護管理機構和配備專業的濕地保護管理人員,管理粗放,專業化管理不夠,管理水平落后,影響了濕地的科學管理。
3.2.4 保護力度不夠。執法檢查保護力度不夠,破壞濕地的現象時有發生[10]。近年來,道縣大力發展小水電開發,在河流上游筑壩引水發電,導致下游河流干枯、非法獵采野生動植物、泥沙淤積、非法采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等現象,嚴重破壞了濕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導致濕地面積、濕地功能和生物多樣性衰減[11]。另外,全縣濕地保護總量不足,濕地保護率不高,一些重要濕地沒采取保護措施加強保護,沒有充分發揮濕地應有的功能。
4.1 提高認識,加大宣傳 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把它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項目建設,列為重要議事日程,充分認識保護濕地的重大現實意義和長遠發展意義,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保護[4]。政府濕地保護管理部門在全縣人員流量大、集中的休閑廣場、繁華商業地等地,利用各種宣傳媒介,采取多種形式,向全社會大力宣傳濕地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濕地保護的重要性、迫切性等知識,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增強群眾濕地保護意識。
4.2 創新機制,加大投入 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濕地保護管理資金的投入,將濕地保護和建設費用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國家應制定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對劃定的濕地保護區域進行有價補償。另外,國家應通過政策引導、市場拉動、項目傾斜等途徑,鼓勵各類社會主體投資濕地資源開發與管理,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建立科學完善的濕地保護投入機制。
4.3 完善法制,健全體系 濕地作為一類專門的生態用地,國家應加快濕地保護和利用的立法步伐,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使濕地保護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12]。各級人民政府應建立健全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建立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配備專業的管理人員,對濕地保護進行科學管理。
4.4 科學規劃,嚴格執法 縣人民政府要制定好濕地保護管理規劃,堅持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依法開發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13]。在現有制度下,林業部門切實履行綜合組織協調職責,與其他濕地保護職能部門加強協調,依法共同做好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加大聯合執法檢查力度,對非法采砂、非法獵采野生動植物等破壞濕地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1]白潔,馬靜,徐基良,等.我國濕地保護管理現狀與優化對策[J].世界林業研究,2012,25(4):58 -62.
[2]馮粉定,羅春梅,張曉利.江都市濕地資源現狀調查及評價[J].江蘇林業科技,2011,38(2):19 -23.
[3]高玉龍,李衛國,陳傳海,等.儀征市濕地資源調查與分析[EB/OL].wenku.baidu.com/view/e26b70174431b90d6c85c77d.html.
[4]周樹懷.湖南濕地[M].長沙市:李小山,2011:200,180,178.
[5]道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道縣志[M].北京:道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2011:67.
[6]吳豪,虞孝感,姜加虎.長江流域濕地生態系統研究的意義和重點[J].生態經濟,2001(11):21-24.
[7]王蓉,ONGLEY E D,蔡守秋,等.中國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總體評估及立法建議[C]//印紅.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的理論與實踐.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85 -108.
[8]王蓉,ONGLEY E D,蔡守秋,等.中國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行政管理體制分析和建議[C]//印紅.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的理論與實踐.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65 -78..
[9]姜宏瑤,溫亞利.我國濕地保護管理體制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林業資源管理[J].林業資源管理,2010(3):1 -6..
[10]張萬欽,王團榮,劉占朝.河南省濕地與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初探[C]//印紅.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的理論與實踐.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213 -219.
[11]吳鈴華.淺談寧德市濕地保護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B/OL].www.doc88.com/P -542678268158.html.
[12]孫玉成.大興安嶺東部林區濕地資源現狀及保護建議[C]//印紅.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的理論與實踐.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334-339.
[13]曹明.淺議我國濕地保護存在的問題及法律對策[EB/OL].(2014-11-16)www.doc88.com/9 -8468050247101.html.